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革命政党,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建立了大批抗日根据地,把解放区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爱国主义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当中华民族遭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时候,国家处在危亡的时刻,爱国主义就得到空前的弘扬,民族凝聚力出现了空前的牢固。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大发动、大较量、大拼搏。不分民族,不分阶级,所有的中国人,除了一小部分民族败类之外,都动员起来了,都以高亢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到抗日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捍卫民族独立所取得的第一次彻底胜利。这次胜利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许多智慧、鲜血和生命,其中,邓小平同志以他无畏的革命胆略和献身精神,为这次民族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五十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国家危亡,河山变色;中华民族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威振寰宇的气概,进行了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五十年后,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格局也形成了新的组合。但历史不能忘却,值得永远记取。同时,应对中国抗日战争在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以中华民族完全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彻底失败而告结束的。这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其主观与客观因素,而贯穿于战争全过程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则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基本因素。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理解是最好的纪念。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深刻理解当年取胜的原因,意义深远。我国从劣势的起点上,经过八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试问:我国凭什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历史作出了回答:凭借抗日战争精神而获胜。抗日战争精神包涵有:科学决策的精神、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等等,正是这类系列化的精神实质,凝聚成光辉的精神丰碑,以精神的优势弥补了当年物质的劣势,促使抗日战争的整体能够沿着胜利的航向前进。从而启示我们;深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了。50年前,英勇的中华各族儿女,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同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终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完全的彻底的胜利。这是爱国主义的伟大胜利。 一、捐弃前嫌,团结对敌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日本侵略者占领我东三省以后,为逐步实现其吞并全中国的野心,于1935年又向华北发动了一连串  相似文献   

8.
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代代相传,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存在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心理特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哲学宗教、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丰富深厚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过程中,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曾经发挥过重大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作用。本文仅就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作一初步探求,以飨读者,并求教于同人。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要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爱国主义精神是中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在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的抗战。抗战期间,举国上下社会各阶级、阶层、各界各族同胞、各党派团体、爱国人士、海外华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召开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8月中旬在承德召开.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有80余人,越南历史教育学会和日本历史教简者协会派代表团应邀出席会议.会议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教学及中学历史教学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等问题,进行了重点研讨.  相似文献   

12.
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是日本帝国主义继1932年炮制伪满洲国之后,在华北扶植的又一傀儡政权。当时被人们讽之为“第二满洲国”。它是华北最早出现的伪政权,是日本侵占东北三省以后,从武力侵略暂时转变为“政治谋略”,策动“华北自治”阴谋的产物,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炮制日伪政权以维护其殖民统治的发端,为日寇全面进攻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重温这段历史,对维护民族独立和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屈辱和分裂祖  相似文献   

13.
<正> 四十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立,则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毛泽东指出:国共两党合作的成立,“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在纪念这个历史性胜利的日子里,研讨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及其经验教训,对  相似文献   

14.
9月18日,夜幕刚刚降临,沈铁二校的校园里充满了欢歌笑语。一条条彩带当空舞,一盏盏高压水银灯把整个操场照得如同白昼。头戴花环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围坐在操场四周。上千名家长也前来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营火晚会。晚6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营火晚会拉开帷幕。老前辈、电影《英雄儿女》作者毛烽点燃了火炬。刹时,篝火在操场中央熊熊燃起,操场一片沸腾。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战胜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根据其灭亡中国,称霸世界的基本国策,通过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妄图依仗比较发达的工业和比较强大的军事实力,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中国人民要想挽救国家的危亡,维护民族的生存,除了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战,用民族解放战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便没有其他道路可走。于是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经过长达八年的艰苦浴血奋战,终于在五十年前打败了穷凶极恶的侵略者,宣告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在中国及世界反对侵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体学同志受党中央的委派,赴鄂东组织创建和领导抗日武装的全部经过,阐明了张体学同志及其领导的鄂东抗日武装在鄂东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鄂东人民英勇抗战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7.
<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抗日战争,最终赢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我们今天为在60年前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举行各种纪念和庆祝活动,并不是要算60年前的旧帐,而是要牢记60年前的血泪教训,自救图强,和平崛起,以免60年前的历史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其中周恩来同志化费了极大的心血,建立了卓越的功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促成者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独占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并成为主要矛盾,国內的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的服从地位,这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最辉煌的一页.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用鲜血和生命换得了抗战的一个个胜利,也为党的成长壮大、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些共产党人中,邓小平同志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之一.(一)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是党和军队的重要负责人之一.初期是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后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兼任晋冀鲁豫区党委第一书记.1941年抗战进入相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