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得知 :欧阳修做滁州太守已是第二次被贬。第一次是 10 36年因揭露左司谏高若讷的罪责与虚伪 ,为杜衍、范仲淹辩护而得罪保守派人物 ,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 ;这一次是因支持“庆历新政” ,在庆历五年 ( 10 4 5年 )夏秋间 ,“谏官钱明逸据流言弹劾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关系暧昧、蓄谋侵吞张家财产。猝不及防的欧阳修百口莫辩 ,被下到开封府审讯数月。最后虽以‘券既弗明 ,辩无所验’(《谪滁州制诰》)结案 ,欧阳修却就此被革职外放滁州 (今安徽滁县 )太守”(引自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参考书《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仕途受…  相似文献   

2.
住在或到过滁州城区(今安徽省滁州市城区)的人,要是不知道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滁”的辖区沿革,一定会产生一个疑问:“滁州城并不四面环山,它也位于平原上,只有西、西北两面属山区”,怎么能说“环滁皆山也”?有人找不到正确答案,认为这是作者的一个笔误,也有人在没有足够依据的情况下,臆断“滁”指的是“(古)滁州”(如1996年第1期《语文学习》薛汉忠文章),以此来圆“环滁皆山”之说。 (古)滁州之说,指的是欧阳修为滁州知州(习惯称太守)时期的滁州辖境,即北宋庆历年间的辖境。当时滁州属淮南东路,治所在新昌(后改为清流,即今日滁州市)。辖境相当于今滁州市城区,滁州市(原滁县)、全椒、来安三县市(出自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这三县市位于皖东,与江苏接壤。统观这三县市地形,呈南低北高状,西南、南为开阔的滁河、来河、施河平原及低洼圩区,东北为低丘洼地,东为岗坳相间的波状平原,只有北、西北属皇甫山区,它是淮南丘陵余脉,由北向西北、西南延伸(见地图出版社《中国地图册》、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县情大全》)。从这三县市即(古)滁州(北宋庆历年间辖境)地形来看,“环滁”并不“皆山”,所以有的文章推断(古)滁州“环滁皆山”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散佳作。它是北宋学家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作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山水,表达了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这篇千古佳作在艺术手法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刘浩军 《读写月报》2022,(27):32-39
<正>[文本、教材分析]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言被罢去职务,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政治改革,上书为他们辩解而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年38岁的他,正值壮年,前途无量,却被贬谪守交通不便的滁州,内心抑郁。虽然仕途失意,但欧阳修悲天悯人,时时记住自己太守的责任和担当,仍然以饱满的热情及积极的态度做好滁州太守,为百姓办事。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殴阳修修改《醉翁亭记》宋朝庆历年间,欧阳修因触怒朝中权贵被贬到安徽滁州,任滁州太守。其间,他时常带人到附近的琅琊山游玩,寄情于山水之间,跟山下的智仙和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便于欧阳太守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一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往祝贺,亲笔题名“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回到府厅,他又高点明灯,摆砚磨墨抄写了几份,吩咐衙役四门张贴,以求民众评改。这一天,滁州城里非常热闹,人们争相阅读太守写的文章,到处一片赞扬声。欧阳修还不时派人出去。打听修改情况,但所听到的修改意见几…  相似文献   

6.
刘敞出守扬州,欧阳修作《朝中措》饯之。词中"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系欧公述刘,而非述己;如果述己,则通篇表白自己和自己的感慨,不写所送之人刘敞,与题不符。这首词的主题就是赞扬和劝慰即将上任的扬州知州刘敞,而不是欧阳修的"自述""自谓""自负""自叙""自画像""自我形象"或"自己逞才使气之举"。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早已将自己的酒量定格为饮少辄醉,而非"一饮千钟"。把"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尤其是"一饮千钟",误解为欧阳修自述,实际上是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传说欧阳修在滁州做太守时,经常到当地的琅琊山去,他和琅琊寺的智仙和尚十分要好。智仙在山道旁建了座亭子,欧阳修命名为“醉翁亭”,并为它写了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又一次遭贬。《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任滁州太守后第二年所作。 滁州地僻事简,城外景色宜人,欧阳修来此后,施政从宽,并放情山水诗酒自娱,自号醉翁。该篇以自号名亭,并通过为亭作记,抒写出他自己贬谪生涯中的情醉山水、悠闲自适之乐。文章短短却极富感染  相似文献   

9.
1.文章开篇即写自号为醉翁欧阳修为什么自号为醉翁?课文提到的理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在《题滁州醉翁亭》一文中欧阳修曾说过: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相似文献   

10.
传说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经常到当地的琅琊山去,他和琅琊寺的智仙和尚十分要好。这位住持在山道旁建了座亭子。欧阳修命名为“醉翁亭”,并为它写了一篇《醉翁亭记》。文章初稿写成后,他抄了六份,让手下的衙役  相似文献   

11.
从欧阳修达观的处世态度,宽简的为官之道及滁州优美的自然风光、安宁的太平景象诸方面,探讨《醉翁亭记》一文中太守之“乐”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被贬滁州知州,真是一落千丈,是厄运,是逆境。然而《醉翁亭记》流露一点逆境心情吗?丝毫没有。欧阳修到底是欧阳修,他是乐天派,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洋溢在醉翁亭所在的一片山水之间。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常到琅琊山游玩,和琅琊寺的当家和尚智仙过往甚密,友情颇深,智仙专为他在游山路旁修了一个亭子。亭子落成时,欧阳修亲自题名为“醉翁亭”,并当即在亭子里写了一篇文章《醉翁亭记》。当天晚上,欧阳修回到府衙内,又连夜抄写了六份。抄毕,天已放明。他立即吩咐两个衙役把文章分别张贴到各个城门去。衙役按过文章数了数,忙问:“滁州只有四个城门,还剩两份贴到哪里?”欧阳修说:“不是还有小东门  相似文献   

14.
内被贬滁州知州时,欧阳修写下《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解读《醉翁亭记》,关键在“乐”字,因为乐统全文,乐中有景,以乐显志。  相似文献   

15.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前后九次以「太守」自称,这不过是习惯上沿用古代官职,而并非真为「太守」。翻阅我国古代官职设置资料就可得知,太守一职,始于我国西汉,当时实行郡国并置。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的郡,它的  相似文献   

16.
北宋庆历六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后,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结为知交。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出席落成典礼,欧阳修欣然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当场写成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17.
面对贬谪,欧阳修曾备感屈辱与痛楚,但是最终他在滁州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感.《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先后以“醉翁”“太守”“庐陵欧阳修”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这称谓变化的背后透露出的正是其人生归宿感:旷达乐观与执着坚守.  相似文献   

18.
据传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因常去琅琊山游玩,与山寺和尚智仙结为好友。这位和尚专门为他在山上修了一座亭子,欧阳修很感激,用自己的别号给亭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了一篇文章《醉翁亭记》。文章写好后,抄写多份,由衙役张贴各城门口,并敲锣打鼓,向过往行人征求修改意见。果然有个樵夫老头来找欧阳修提意见了: “大人,你的文章我听衙役读了,确实句句都是真情,就是开头(口罗)嗦了。”为了求得老头的具体指教,欧阳修又把文章开头背诵了一遍: “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刚背至此,老头把手一扬: “停,毛病就在这里。”欧阳修似有所  相似文献   

19.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他在安徽滁州任太守时,曾写过一篇散文《醉翁亭记》。他把这篇文章写好后,誊抄了好几份,叫人张贴到  相似文献   

20.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他时常游山玩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和尚智仙结为好友。为便于欧阳修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醉翁亭”,并写下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第二年,欧阳修携客去丰山游览,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