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从批判宗教对人的异化入手,把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对落后的德国社会的批判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从客观历史出发的态度;最后对产生于德国社会的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完成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彻底的清算,也从理论上将人的本质又重新赋予到人本身。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传统教学形式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互补正确认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1)对教师而言,教学方式有一定的改观,传统的授课方法、模式、思想受到冲击,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方法、模式不断在教学实践中产生,教师驾驭课堂能力面临新考验。(2)计算机成了教师和学生的中间朋友,传统的教师—学生二元交往体系过渡到教师—电脑—学生的三元交往关系。电脑作为第三者介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单一的情感将重新分配,学习兴趣得到新的考验,教师不仅要懂两头(学生,教材)还要懂计算机。(3)计算机与网络使教师的“先知,…  相似文献   

3.
人口问题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受生育观念影响,中国迎来低出生率时代。基于对广东潮汕地区的质性访谈,发现传统的生育观念受到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多生”和“偏爱男孩”的传统生育观念弱化。教育成本昂贵是如今人们选择“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家族组织松散、阶层分化及“空心村”现象推动了农村地区生育观念的变迁:(1)农村家族组织松散化使得宗族活动大大削减,礼治秩序、香火传承和重男轻女观念弱化;(2)社会分层改变了村民价值观和乡村舆论,贫富对比使一些人开始认为有钱比“多子多福”来得实在;(3)“空心村”使家庭亲自照料的“养儿防老”成为空谈,不管男孩女孩长大后都在外读书工作,村民开始攀比子女物质上的支持,而非生儿子数量的多寡。  相似文献   

4.
21引世纪世界将进入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最为突出的特征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正是立足于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寓时代先进科学技术于教育之中,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以达到教育最优化之目标.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运用必将对未来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促进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和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网络的关系特征看网络德育的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德育必须依据网络本身的特征及网络与生活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实施.从技术哲学角度看,网络并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计算机软件,还是人生活关系的"物化"或"具体化".文章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人与计算机、人与人三个层面分析了网络的关系特征,并依据此关系特征,以大学生为例提出网络德育的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哲学原则制约着人对文化的不同理解,鉴于“经验的实在论”和“超验的观念论”对文化进行阐释的局限与不足,实践哲学为理解和阐释文化和教师文化问题提供了新的立足点。教师文化的产生、存在、变迁与发展以实践活动为基础;教师文化的本质、结构、属性,最终由实践来规定;而且,以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范畴和实践理论为原则理解和阐释教师文化,扬弃了“超验的观念论”的哲学原则。基于实践哲学的教师文化具有生活关联性、多主体性、交往性和自觉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试论王国维的教育哲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他早年热衷于西方哲学研究,对“可爱”的形而上学(指康德、叔本华等人哲学)与“可信”的实在论(指洛克、休谟、斯宾塞等人哲学)曾一度产生困惑,深感“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但是,当他借助这些西学理论去审察和反思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急剧增变时,却获得意外的成功。他认为,当时中国学术在外在的功利价值腐蚀下越来越失去其内在的独立精神,而失去独立精神的学术必将对现实社会和教育产生消极影响。为此,他大力主张学术独立,认为即使是最有用的教育学也不能缺少最无…  相似文献   

8.
一、和谐精神的精华意蕴与内涵实质关于和谐精神的内涵与实质,学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广泛探讨。(一)卫绍生教授从哲学理念、社会观念、伦理关系、个性修养(人生追求)四个方面对和谐精神的内涵进行了阐述:1.作为一种哲学理念的和谐精神。强调阴阳和谐相生、平衡互补,是中国传统“和”“合”思想的理论渊源。2.作为一种社会观念的和谐精神。追求社会公正,强调通过和谐制度的合理安排与实施,谋求社会和谐。3.作为一种伦理关系的和谐精神。追求伦理关系的和谐,对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伦理关系做出种种规定和约定,维系社会和谐伦理关…  相似文献   

9.
作为处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形式,哲学教学有三种模式:Ⅰ、主体(教9师)对客体(学生)的关系;Ⅱ、主体(师生)对客体(教纲一教材)的关系;Ⅲ、主体(师生)对客体(社会文化信息)的关系。第一种是一种口耳授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第二种是第一种的改进,但仍局限于技师、教纲一教材、学生三位一体的封闭状态;第三种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封闭状态,把教师、学生、教纲一教材都置于广阔、丰富而又瞬息万变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是一种全新的、开放的教学模式,这是建立在哲学的认识论基础上的能体现哲学自身本质村征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在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日益普及并对现代教育产生极大冲击的今天,信息素质将成为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目标。一、教育观念的开放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开放式教学,首先观念要开放。1.观念更新经过几千年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一套优秀的传统教学模式。“一位老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是我们传统教学的真实写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1.
艾丽斯·默多克是一位将传统的现实主义思想与后现代叙事手法进行调和的现代英国女作家。为了反映当代社会道德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在现实主义叙事传统的基础上,她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思想来探索人的主体性和真理、善和美之间的矛盾与关联。从她的人论入手,可详细读解她的作品中四个主要后现代叙事特征,包括语言与真理的悖论、语言与游戏的关系和反佛罗伊德的倾向,对理解和领会她的作品丰富的社会道德含义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细读革命文学女将白薇的文本,其字里行间无不贯串着对以男性为中心、以长者为本位的老中国父权制文化体系的质疑、批判和反思,以及对女性生存状态、政治权利、社会价值的密切关注;她不断进行文体实验,是难得的跨文体全能写手;由于中村吉藏的指导及国内革命的形势的剧变,她从表现主义逐渐走向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也具有影响研究的标本意义.随着"她世纪"的到来,今天被人淡忘的白薇及其作品必将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人类文化的两个维度,主要存在两种关系模式:斗争性占主导地位的关系模式;同一性占主导地位的关系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后者。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和体用不二的基本精神决定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缺乏必要的张力,这个特点导致了中国文化延续至今的双重困境:一方面,理想主义的形上之境被束缚在现实主义的形下之境中,缺乏哲学和宗教的终极关怀和批判维度;另一方面,现实主义的形下之境又被理想主义的形上之境所牵绊,缺乏对社会现实的科学判断,形成对人性的压抑以及对自由的限制。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中,我们需要自觉地建设它们之间的张力结构。  相似文献   

14.
论路翎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翎建国前的小说创作首先在现实主义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但路翎并没有止于传统的现实主义 ,较之中国现代文学其他作家 ,他的更深刻处在于写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那种以生命价值感为核心的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集中体现在小说中所一再渲染的原始强力 ,漂泊流浪情怀以及个人英雄主义情绪等方面。本文试图抓住路翎小说中这种不同于新文学其他作家的独特个性 ,以路翎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为依据 ,具体分析了内含在路翎小说中生命意识的类型、成因及其社会学意义 ,并有意将这一特色提升到人的生存方式这一层面 ,在深刻揭示路翎小说创作的现实社会背景的同时 ,也揭示了路翎小说创作的西方人本主义哲学背景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主义的延伸和拓展——“新现实主义”思潮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现实主义”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潮。它以“三贴近”为创美原则,着眼于农村或者大中型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艰难处境,直逼现实矛盾、生存问题及百姓眼中的重大社会难题,成为透析新的历史时期、反映现实社会形态的一面镜子。它贴近民众民心,关注民生民情,对当下的生活进行追踪和艺术反馈,因而得到了民众的认同和赞扬。新现实主义既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革新和再造,赋予了传统现实主义以审美新质,这主要表现在现实主义精神的强化、进化、深化和美化上。  相似文献   

16.
新现实主义小说在继承传统现实主义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深化了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出一种强烈地关注当下的现实品格,在宏阔的社会背景下关注社会人生,及时地反映纷纭复杂的社会现状,深刻地揭示出历史前进的动向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An Essay for Educators: Epistemological Realism Really is Common Sen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at is truth?” Pontius Pilot asked Jesus of Nazareth. For many educators today this question seems quaintly passé. Rejection of “truth” goes hand-in-hand with the rejection of epistemological realism. Educational thought over the last decade has instead been dominated by empiricist, anti-realist, instrumentalist epistemologies of two types: first by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vism and later by social constructivism. Social constructivism subsequently has been pressed to its logical conclusion in the form of relativistic multiculturalism. Proponents of both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vism and social constructivism value knowledge for its utility and eschew as irrelevant speculation any notion that knowledge is actually about reality. The arguments are largely grounded in the discourse of science and science education where science is “western” science; neither universal nor about what is really real. The authors defended the notion of science as universal in a previous article. The present purpose is to offer a commonsense argument in defense of critical realism as an epistemology and the epistemically distinguished position of science (rather than privileged) within a framework of epistemological pluralism. The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cultural survey of events during the thirty-year period from 1960–1990 that brought many educators to break with epistemological realism and concludes with comments on the pedagogical importance of realism.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milieu of the past forty years is critical to understanding why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attacks on social constructivist ideas have proved impotent defenders of scientific realism.  相似文献   

18.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体现了二战后英国当代小说家在实验与革新的大语境下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对现实主义的传统难以割舍,仍力求通过文学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又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小说创作形式已不再能够胜任当代现实生活的表达,意识到小说形式必须有所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传统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侵权、司法效益、犯罪经济学方面的原理及缺陷,认为传统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虽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但却面临唯效率主义、唯理性假设和经济人假设的现实主义批判。在承认公平、正义、秩序等非经济价值的前提下,在有限理性、有限自利和有限意志的实然情况下,文章全面分析了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对于法经济学方法论的意义,并对其定量分析的具体应用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安徽大学资深教授钱耕森先生提出了“大道和生学”理论,该理论把史伯的“和实生物”与老子的“道生万物”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联系现实作了创造性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实践价值,对我们今天如何养护身心、待人接物、安定社会、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认真学习领会“大道和生学”理论,必将帮助我们达到自我身心、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诸多领域的和谐,从而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