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大学学科建设与学、研、产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建设是大学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学、研、产发展的基础,学、研、产的发展必须以加强学科建设为依托;学、研、产是高等学校在新时期的三项主要职能,也是加强学科建设的三条重要途径,学、研、产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科水平的提升;通过学科建设带动学、研、产协调发展,通过学、研、产协调发展促进学科水平提升,是当前我国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2.
青海高等教育要适应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认识青海高等教育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树立现代大学办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专业结构,推进学科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多出研究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促进青海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山东科技大学的办学实践中认为,高等院校在历史发展的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之路,必须与时俱进,抓好定位与规划;必须加强学科建设,构筑人才基地,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支撑。坚持高等教育规律,结合我国开放大学办学特点,加强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对于提升开放大学的科研水平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的途径在于:落实办学自主权,为学科建设奠定基础;制定规划,有序推进学科建设;整合现有学科资源,构筑新的学科发展基础;打造优势特色学科,突出学科发展特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学术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中国高职教育要有自己国情的培养目标及办学目的观;高职院校的定位要有新的思维,不盲目“攀升”,同时在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有新观念。学科建设要定好目标及处理好各种关系,教师队伍建设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所高校的发展,都必须首先明确办学定位,竭力突出办学特色。肇庆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依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自身的办学进行了准确的定位: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服务社会;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本科教学为主体。坚持多层次办学;强化基础学科,发展应用学科,扶持特色学科。同时,积极培育办学特色,强化特色办学意识。办学的师范性、地方性、开放性特色已经初步彰显。  相似文献   

7.
加强决策咨询工作促进高教强省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决策咨询工作促进高教强省建设。我国即将加入WTO,这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我省高等教育界必须及时做好准备,以回应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的需求。本文系张德祥厅长在辽宁省普通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张德样厅长就辽宁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7个紧迫问题提出了意见,即:学科建设问题;学科专业调整问题;高校扩招后的教学质量问题;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校科技产业问题;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整体实力问题;进一步加大、鼓励社会力量来参与高等学校的办学。  相似文献   

8.
关于浙江大学学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新的所江大学针对四校合并后各校区拥有的学科专业存在较多重复的状况,把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实施学科合并调整,加强重点建设,发展优势学科,优化和完善学科结构布局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近年来合并的院校发挥学科的综合性优势,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省属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规模大、影响大,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治理能力是提升其水平的关键。研究发现受办学历史和办学资源等多重因素影响,省属大学学科治理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利益相关者对治理有效性的困惑,对治理模式可行性的质疑和对治理外部压力多样性的焦虑。统筹推进省属大学学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突破思想困境;重视系统复杂性,提升学科治理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形成学科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学科建设与高等学校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是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不仅代表着高校办学水平、培养质量,更决定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高等学校只有按照“以高水平的学科为支撑,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发展思路,把学科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龙头,把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做为高等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师教育与师范院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的教师教育目前仍存在着学科水平低、办学条件差、培养规模僵化、教育观念落后、课程设置陈旧、专业化程度不强等种种弊端。今后教师教育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变革的根本性目标,就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教师职业化走向教师专业化,教师素质由单一走向复合。尤其是在师范院校课程改革方面,要遵循体制创新、与时俱进、因校制宜、突出特色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人才培养与创新源。大学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中基本要素之一、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特殊的、举足轻重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为世界发展、为人类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才被公认为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民族大学首先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民族大学的必然性取决于中央民族大学的历史性贡献和世纪性机遇。  相似文献   

13.
大学本质观是对实施中等以上教育的组织机构存在与发展原因的一种系统理性的认识,它是人们认识大学其他观念的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大学所形成的大学本质观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大学运行发展的角度认识大学所形成的学术自由的大学本质观更能反映大学的本质。从学理上对大学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及对大学发展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后发现,虽然学术自由更能体现大学的本质,但大学的本质不是学术自由,而是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双重属性的对立统一。这种新的大学本质观是一种全面辩证的大学本质观,是从大学现实本质的分析来把握大学的本质,是从大学的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的矛盾运动中来分析和理解大学的改革与发展。这种新的大学本质观有利于人们从理论上破解中国大学当前改革所产生的难题,并使人们能根据这种新本质观去选择恰当的政策和策略来更有效地推进大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弹性学习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主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弹性学习的实施,传统研究型大学垄断高等教育的地位已被打破,各种新型大学不断涌现出来,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教育需求;"面授教学"至高无上的神话也告破灭,学习者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知识的选择与配置不再完全是教师预先给定的,而是师生共同建构的结果;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和绩效责任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人才的特点,即延聘各类专家学者,尊重学术自由,着力培养国家精英;注重多学科教学,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博学之士;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导向,尊重其自由全方位的发展;严格的入学选拔和法兰西浪漫情怀的学习。为我国现阶段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针对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办学面临的困惑提出一些建议:注重通识教育,提倡跨学科培养人才;提高办学质量,提倡师范生定向培养和执行;教授治校,加强校际合作,提倡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学科建设被视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科建设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论述了建设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特色名牌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以下简称“双高”)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效果和文化传承影响.本文以江西省高校为样本,对1098名“双高”人员进行调查问卷,以了解高校“双高”人员的职业道德、政治思想以及他们的入党意愿和态度,并对高校“双高”人员的教育管理提出完善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变化--澳大利亚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大学仅凭借国家拨款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运作需要时,澳大利亚的大学也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大学如何在市场化与发挥学术特色之间保持平衡,是大学领导与管理层面临的挑战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层次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师资队伍建设的层次性是高校分类和学科分级的内在要求。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着力于造就国际级的学术大师;第二层次重点建设一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保持有学科优势的学术带头人和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第三层次重点建设一支能胜任基础性教学,培养从事生产、教学、服务、管理等各种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优秀高校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0.
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主办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要办好学报首先必须明确学报的定位,树立科学的办刊理念:学报应当立足本校,放眼社会;坚持学术性,体现思想性,追求高品位;推陈出新,启迪思想;发挥优势,独树一帜;百家争鸣,一鸣惊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