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政治发展是一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正向政治变迁。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定位于政治民主化、政治高效化和政治秩序化。政治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相对于政治蒙昧而表现出的一种政治进步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实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加速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核心在领导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构建自己的政治模式,他们的政治模式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政治模式的基本理论。并在多方面有新的创造。比较研究这两个政治模式,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工具理性的扩大化导致了政治生活的专门化,从而忽视了政治的价值理性。通常意义上对政治的特定化、片面化和狭隘化的理解,结果导致了政治活动的非生活化,而这种背离使得人自身在政治生活中丧失了应有的意义,同时也造成社会和谐发展的困难。从生活世界本真意义中来阐释政治可以发现;政治是一种人们现实的生活样式;政治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升人的生存意义,使人的政治性更好地体现人性和人的生存方式;政治活动的普遍参与是推进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向是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本论述了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特征及其内容,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实际,提出当代中国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政治知识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初步阐述了政治责任的涵义。二者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拥有一定的政治知识是政治主体完成政治责任对其要求的载体和物质基础,政治责任感的增强有助于内化、提升政治知识,政治知识有待于发展到政治责任。这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重要的政治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政治观是人们关于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以及各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地位,以及相互间的政治关系等问题的观点、理论和态度。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人们观察和分析政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政治观作为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机制,可以从主体层面和高低层面划分为不同的结构。政治观有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在社会意识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改革之路之所以能有正确的方向,目的和步骤,在于有邓小平的政治哲学为指导,政治本质论,政治目标论,政治民主论,政治艺术论,政治价值论,政治本体论构成了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基本内涵,而方向性,实践性,人民性,辩证性则是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的特点,邓小平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新发展,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8.
政治变迁会影响政治稳定,而社会政治变迁又离不开政治稳定。中国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在政治稳定中求得社会的全面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政治稳定。通过不断制度创新,实现政治民主制度化基础上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20世纪70年代末,在改革大潮的强力推动下,中国进入了全面社会转型时期,成为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重要历史契机。我们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试图分析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动因和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表达美国与众不同的政治,美国英语发展了一套独特的政治词语,它们反映了美国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府与政治文明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大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现代民主政治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和形式。政治民主化、政治合法化、政治现代化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六报告提出推行电子政务,这毫无疑问是适应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需要。推行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将极大地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社会主义政治内涵作了新的诠释,提出了政治就是大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等论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政治观,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政治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现。从政治内涵,政治与经济、文化、民主、法律的关系,政治路线的内容,政治发展的目标、标尺等几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三者在政治现上的异同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作为虚拟社会的一种政治活动,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在参与主体、目标、方式上都与传统政治参与不同,并在这些方面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在推动传统政治参与发展的同时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为此政府应当从各方面着手以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及我国政治社会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任何国家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发展的实现不仪取决于该国政治与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而且还取决于该国政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与该国政治社会化的实现密不可分。现代社会越发展,变革的要求越强烈,公民的政治社会化问题越突出。所以对现代社会而言,只有全面地实现公民政治社会化.才能最终建立起可靠牢固的政治稳定基础。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革后随着思想大解放,经济复苏,政治稳定,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发生了重大转变,反映到小说的写作上,主要经历了“伤痕-寻根-新写实-先锋”四个有代表性的阶段,以此来反观转型期的政治化,主要呈“政治认知自觉回归-政治价值追求转变-政治情感偏移-政治态度淡化”的趋势。这是政治良性发展的表现,政治社会化需要以政治现实稳定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政治参与既可以带来政治稳定,又可以带来政治不稳定。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政治参与中影响政治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完善政治参与机制,多角度地影响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心理,才能创设稳定安宁的政治环境,保证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稳步有序。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公司政治参与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面对目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章从三个大的方面提出了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性工程,即维护政治主体的利益,填补公民化的缺失,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运用政治发展理论考察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并从政始发展的主体、性质、主导力量、动力、内容、形式、必要性、重要性、影响因素及推动政治发展的具体措施等方面揭示了它的丰富内涵,归纳出其特征。  相似文献   

20.
民主政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系统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念,包括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本质,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作用,实现民主政治的途径,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