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化“两课”改革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的飞速发展呼唤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事业只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尽快实现从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求得发展。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而“两课”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深化“两课”改革是发挥其主渠道作用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和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不断改进“两课”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两课”的作用,促进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活动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体的实践内容 ,“两课”教育教学的效果必须正确选择恰当的检测手段来评估。本文认为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考试模式及其手段难以检验“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从而使“两课”教育教学的目的难以实现。在具体分析现行的“两课”考试模式和方式方法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本文深入探析了“两课”教学考试环节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提出了改革“两课”教学考试环节的一般思路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依据“两课”实际教学情况,章论述了师范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两课“教学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推进“两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民族高师“两课”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要真正发挥“两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全面提高民族大学生的素质,必须对民族高师“两课”进行改革,在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两课”课程与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这是“两课”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实践的要求,也是“两课”自身功能的要求。“两课”要加快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力求凸现“两课”的实效性,实现教学目标,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质培养的主要阵地,然而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固守于传统的或者是程式化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政治课必须改革.将对职业院校政治课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问题的原因和改革方案上提供了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9.
“两课”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大学与资本主义大学区别的标志之一。但由于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两课”教育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困境。这就需要我们面对新的形势,转变思路,采取新的举措和方法,促进“两课”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考评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这两门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采用"平时成绩+社会实践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成绩"的考核评价模式,可以兼顾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提高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吴霞 《巢湖学院学报》2011,13(1):157-160
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努力探寻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育背景、教育对象都已发生深刻变化,这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为此,必须在对各形态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载体理论,充分发挥各载体的功能,不断挖掘新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民主化时代给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关注学生权利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实践中深化“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坚持“以学生权利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重和回归学生权利。树立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理念是协调教育与学生权利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以反对自发倾向为前提提出来的,其实质是工人阶级不可能自发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自发的,它具有目的性、实践性、规律性等本质特征,并与灌输教育形成互动关系。否定灌输,就等于否定思想政治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灌输论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体现出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论规律。回顾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这一历程,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统一了思想认识,确立了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解决了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基本问题;建立了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体系;同时我们又面临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已取得的成就,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指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对改进和加强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评价,必须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机警度.机警度适度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产生积极作用.反之,则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个人或群体行为危及社会与他人利益的严重程度、教育者的价值观和判断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自我意识、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机警度.因此,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机警度适度,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机警度的理论研究,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增强教育者的机警意识,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现状、问题及成因的分析,提出教改必须在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以及考核办法方面配套进行,方能达到素质教育全面性、全体性和主体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对于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发展的历史轨迹,从而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简论发展先进文化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政治、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搭建稳固的意识形态平台,为社会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20.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范畴,以其上下文关系可译为或理解为主体之间性、主体际性、主体(观)通性、共(多)主体性、主体间本位等[1](P86-91)。笔者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主体间性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的主要内容是规范一个主体(教育者)怎样与另一个完整的作为主体(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通过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期在新形势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