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须萍 《早期教育》2005,(6):40-40
创造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但游戏中孩子们频繁的“告状”忙得我不可开交。这不又有人跑来告状了。“老师,你看伟伟把我的饺子弄到地上了。”明明苦恼地说。“那你为什么总不跟我交换?”伟伟振振有词。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数学活动是孩子们用雪花积木练习50以内的数的“按数群计算”。当我说明了意图,分发完积木以后,孩子们的兴致别提有多高了。你看,一会儿就有小朋友举手说20里有10个2,5个5个地数20要数4次……这时,我发现凡凡小朋友皱着眉头,一动不动地在想什么。我走到他身边问:“凡凡,你在想什么,怎么没游戏呢?”凡凡小朋友一本正经地说:“老师,  相似文献   

3.
童心 童趣     
一桌面游戏结束以后,有几块积木掉到了地上,孩子们熟视无睹。这种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每次都要我叮嘱,可效果就是不明显。我有些恼火,可转念一想,毕竟是刚入园不久的孩子。我决定再换种方法试试。于是我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地上有很多玩具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谁愿意帮助玩具把他们送回家。”“唰”的一下,孩子们的小手都举了起来,嘴里喊着:“我愿意,我愿意。”“那我们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好吗?”一会儿,地上就变的干干净净了。以后每次遇到地上有玩具的情况,孩子们都会自觉地把它们送回家。带着一颗童心,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比简…  相似文献   

4.
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两目紧闭,神情甚是严肃。他双膝跪地,两手举过头顶。手中拿看一大扎燃着的香,又慢慢地趴在地上。那崭新的西装角拖在满是是灰与泥的地面上。他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口中念念有词。他面前的佛像似笑非笑地望着他。“它真能听懂吗?”我想。过了许久,那人才慢慢地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将那一大扎香插在香炉里,跟着又双掌合十拜了几拜。  相似文献   

5.
偶然发现一天早餐后,我准备组织孩子进行集体活动,孩子们却趣味盎然地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他们对我的指令似乎“听而不闻”。怎么办呢?无奈之下,我想起孩子们喜欢玩“开火车”的游戏,就大声念起了“开火车”游戏的儿歌。“小朋友,快快来,我们的火车就要开!”果然,孩子们听到儿歌  相似文献   

6.
为了清除令人讨厌的灰尘,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除尘设备的研究。人们首先想到用“吹”的方法,即采用机器把灰尘吹跑。1901年在英国伦敦火车站举行了一次“吹尘器”的示范表演。当“吹尘器”在火车车厢里启动后,四处飞扬的灰尘使人睁不开眼,呛得人喘不过气。 参观者中有一个叫赫伯·布斯的英国土木工程师,他灵机一动,心想:吹尘不行,反其道而行之,吸尘行不行呢?他决定试一试。回家后他就用手帕蒙住口鼻,趴在地上用嘴猛力吸气,结果地上的灰尘都被吸附到手帕上来了。试验证明,吸尘的方法比起吹尘来要高明得多。于是,布斯为发明吸尘器申请了专利。1906  相似文献   

7.
大班孩子非常喜欢做“木头人”的游戏,但在游戏中很多孩子常常故意犯规,甘愿接受惩罚。过于简单的游戏过程使孩子对接受惩罚的兴趣远远大于对游戏本身的兴趣,这就使游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为此,我把这个游戏作了改进,在孩子们念完儿歌后,我故意东瞧西看,寻找一动不动的孩子,然后走到他面前说:“点点点,点木头,把你这块木头点成人。”然后,我的手指在他的额头上轻轻一点,他就被点活,可以到处活动了。在我把所有“木头人”点活后,游戏便结束了。这样一改,孩子们不再故意犯规。为了被点活,他们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可是,游戏做了几次后,…  相似文献   

8.
赖伟宁 《早期教育》2003,(11):19-19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在操场上玩游戏。小泽却和几个孩子趴在操场的地上捣鼓着什么。小泽是班上最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几个凑在一起肯定又做什么坏事了。我走过去一看,果然,这些孩子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土,把土都洒在了地上。“你们怎么这么不讲卫生?快住手!”我厉声说道。孩子们惊恐地抬起了头,小泽开口说:“老师,我们……”“别说了,快去  相似文献   

9.
片段回放: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都兴奋地投入在自己的游戏活动中。我来到美工区时,看见地上零乱地扔了好几张废纸,剪刀和胶水也掉在了地上,而玩美工区的几个孩子都还在虻着玩呢!“你们这里怎么这么乱呀,大家一起来整理一下再玩吧!”我对玩美工区的孩子们说。“不是我弄的!”“不是我弄的!”玩美工区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开了。但是,没有一个人过来动手捡掉在地上的东四。  相似文献   

10.
区域活动时,我看见一溯一个人站在“娃娃家”旁沉默不语。一溯有点内向,他是不是因为不敢与小朋友交往而游离集体呢?于是,我走过去,热情地拉着他的手说:“一溯,你快过去和他们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吧。”说着便想把他往“娃娃家”拉。可是,他不理会我,仍一动不动地站着,眼睛直愣愣地盯着“娃娃家”里的孩子们做游戏。这是怎么回事呢?顺着他的目光,只见那些孩子有的去买菜,有的在做饭,忙得不亦乐乎。看着看着,我也情不自禁地被他们的游戏所吸引。我再回头看,一溯正在“咯咯”地笑呢!过了一会儿,他便愉快地参与了他们的游戏。小班孩子缺乏游戏经…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一天     
早上七点半,我被三次猛烈的碰撞声吵醒了。我立即冲向卫生间,只见妈妈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双目紧闭,地上还有血迹。我吓得直喊:"妈妈,你怎么了?快醒一醒!"可妈妈仍旧没有清醒。面对这突发情况,我有点不知所措,稍稍镇定了一下后,我想到要打120求救。我赶忙拿起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电话  相似文献   

12.
善意的谎言     
开学初,为了丰富班级里的自然角,我们买来几条小金鱼让孩子们观察。小金鱼的到来让孩子们非常高兴,每天都会有小朋友趴在鱼缸旁观察小金鱼。可是由于喂养不善,一天早晨,我们发现小金鱼全都一动不动了。孩子们着急地问我:“黄老师,小金鱼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我们快带它们看医生吧!”看到孩子们那焦急的样子,我不忍心告诉他们小金鱼死掉了,于是我说:“小金鱼生病了,  相似文献   

13.
童心童趣     
高艳  高艳  高艳 《山东教育》2004,(5):76-76
桌面游戏结束以后,有几块积木掉到了地上,孩子们熟视无睹。这种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每次都要我叮嘱,可效果就是不明显。我有些恼火,可转念一想,毕竟是刚入园不久的孩子。我决定再换种方法试试。于是我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地上有很多玩具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谁愿意帮助玩具把他们送回家。”“唰”的一下,孩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指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是许多学生的作文,常常缺乏真情表现。其原因是学生手头缺乏“真事”,也缺少“发现”;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有些学生笔下所写的人物和事件是从作文选上抄来的。怎样引导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我认为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以下几种途径进行选材,相信学生会在习作中体会到“乐趣”。一、记录有趣的游戏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让学生记叙有趣的游戏,学生就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话可写,不会感…  相似文献   

15.
想一分钟     
晚上,我带全托班。吃过晚饭,我说:“我们到外面散步、做游戏好吗?”孩子们高兴地雀跃起来。不一会儿,他们两人一对拉起了手,整队待发。这时,我突然发现之之趴在后边的窗台上,偷偷地掉眼泪呢。我摸摸他的小手,不解地问:“之之,你  相似文献   

16.
倾听幼儿的回答教育情境:这是中班科学活动“哪里在动”的活动片段,活动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探究,了解身体的许多部位都会动。活动开始,教师与幼儿玩了“木头人”的游戏,目的是通过“定型”让幼儿体会身体保持不动(僵直)的感觉。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活动经验,问:“刚才你一动不动时,身体感觉怎么样?”“感觉自己站得直直的。”教师听了“嗯嗯”了两声,看来这个答案不是教师所期望的。连续问了好几个幼儿,教师眼看幼儿的回答越来越“五花八门”“不得要领”,只好抛出暗示性很强的“是否式”问题:“你们刚才一动不动的时候,身体感觉舒服…  相似文献   

17.
格格的心事     
早上,格格和老师招呼都没打,就径直走到无人的图书区,顾自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别的小朋友一靠近她,她就嚷嚷:“走开,走开,我不跟你玩。”游戏时,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唱着、跳着、玩着,惟独她一言不发,远远地看着。看着格格的反常举动,我走过去,轻轻地问:“格格,你不舒服吗?”“没、没有。”“有什么事吗?”我关切地问。“我,我……”格格竟扑在我的怀里哭  相似文献   

18.
这是我当老师以来最难忘的一节作文课。那天我们全体师生以及学校的部分老师在多功能教室共同上课。别说孩子们,就连我自己也没有在教室里进行过拔河比赛。今天我却把这一项体育项目的地点改在了教室,就这样一节生动有趣的作文课开始了。孩子们兴奋极了,选拔选手,小组配合,别提当时多热闹了。在比赛过程中,孩子们显示出令人感动的团结合作精神。第二小组在比赛中几次滑倒,但小鹏同学都没有松开绳子。他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脸上显露出痛苦的样子,但他还坚持着。当时的我也被孩子们的表现震撼了!比赛过后,我给孩子们10分钟的时间,把感兴趣、难…  相似文献   

19.
一分钟效应     
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但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这不,刚安静一会儿的教室,没到一分钟就吵得沸沸扬扬,有时会因为一个孩子的问题,影响到上课进程。于是,为了改变现状,我利用孩子们好奇心强的特点,每次总是故意自言自语地说:“哎,真可惜,又浪费了一分钟。”初时,孩子们并不以为意,时间长了,便忍不住问道:“一分钟有多少?”“一分钟就是秒针绕表一圈!”我说。“那能做什么,就一会儿!”孩子们说。“我们来做个游戏。”看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我又说:“闭上眼睛一分钟,当我说停的时候,告诉我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一分钟后,孩子…  相似文献   

20.
活动背景一天雨后我带着孩子们去户外活动,孩子们发现在教室前的水泥地上有一个小水坑,几个调皮的男孩子立刻兴奋地踩水坑里的水。他们的行为立刻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去踩水坑里的水。其中有个孩子问:“老师,这里的水是哪里来的呀?”另一个孩子回答道:“是刚才下的雨呀。”我见孩子们对水坑这么有兴趣,于是就乘势提了个问题:“那怎么别的地方没有水呢?”我的问题使这两个孩子一下子愣住了。宝宝说:“老师,你告诉我们吧。”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于是我决定就此生成一次探索性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有关“水会蒸发、变化形态”的知识,从而初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