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证明:教师的责任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能力教育、人格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理想信仰教育和真善美教育等;更好的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融于一体.让课堂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智慧生命、价值生命得以延扩,流淌生命活力,充满无限魅力,弹奏着生命科学最动人乐章.本文就多媒体潜在功能,在生命科学地理教学中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程度让人担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迫在眉睫。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生命科学》部分的生命教育素材,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关注身心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吕辉 《考试周刊》2012,(59):143-144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研究生命科学,必然要涉及生物的生存环境,涉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因此,生物教学无疑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具体分析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一、让学生了解我国环保问题的现状,培养其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4.
有了基于生命的价值观,才会有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学习动力,才能逐渐成长为一个有价值、有正能量的人。本文结合专门学校生命教育的教学实践案例,阐述用生命科学相关知识,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希望藉生命科学教学,让那些处于“边缘”的学生重拾青春,让生命之花绽放。  相似文献   

5.
2005年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初中生命科学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笔者在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八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一节的教学中,尝试在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实施中融人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是一个倍受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素养,让学生在环保认知和行为上达到最大限度的协调一致?方法就是将生命教育融入到环境教育中。本文就新课程与环境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关系,以及在生物教学中将生命教育融入环境教育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加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生物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的学科,向学生揭示生命的奥秘,每节课的内容都离不开生命,因此,利用生物课堂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笔者在此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一、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艰辛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教育实施与发展的必然性条件下,生命化教育成为改革发展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思路的规划,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如何将生命化教育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对课文有更高层次的认知,这点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己判断问题是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对各年级不同阶段的所用教材内容进行处境体验,在感受中教育和鼓励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对每个人唯一性和重要性,从而在生活中学会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9.
张放 《生物学教学》2011,36(11):13-13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在生命科学的研究历史中,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作者对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如何联系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让学生从"体验"到"感悟",甚至升华到"形成"正确、高尚的价值观,进行了如下实践。  相似文献   

10.
夏君 《科学教育》2008,(3):22-22
《人类能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生命科学第一学期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中的内容。本节内容是让学生认识适应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因素,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的热情。预备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介绍了教材中可渗透、拓展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途径和效果,提出了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的教学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应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而生物与生活、自然又联系紧密,因此,生物教学课堂应是一个生活化的课堂。生命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构建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充满活力,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潘海生 《考试周刊》2013,(96):33-33
生命教育已更多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关爱中体味生命哲理,应在初中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在语文课外阅读中丰富生命教育的情感,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生命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课堂中有一个个"教学细节",这些"细节"毫不起眼,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人生发展的基石。珍视教学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深切关怀,要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溢课堂。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了解学生,做教育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5.
教育最大和最根本的规律是生本,生本教育中学生依托自身的生命需求、生命的本能,而获得学习绩效,无疑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要达到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的生本高效课堂,我们需要立足校本实际,运用"拿来主义"方法,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处理好课堂中的各种辩证关系,在教学中少一些做课,多一些用心踏实的践行。  相似文献   

16.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生命为本的教育。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质疑、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素云 《科学教育》2007,13(2):11-12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初中《生命科学》正是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教材中有许多围绕生命教育的内容,因此生命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载体。作为生命科学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并加以拓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为主要研究途径,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注、思考与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深入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向。教育的原点是人的生命自由而全面发展,而教育现实是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教育的出路就是要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敬畏鲜活生命,重构生命课堂,引导生命实践。  相似文献   

19.
科学教学充满着生命的因素。科学教学本身就是“人”的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理应承担起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案例分析出发,对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思考,认为:通过科学教学,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进而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保护生命、欣赏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20.
科技发展的背后,人类却面临生存危机。淡漠生命,自毁及他毁生命的现象日益突出,全球的环境问题也让人类深深忧虑。面对人类对生命的追问,教育尤其是生物教育理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与一切生命和谐相处,从而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