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消费产品的意义,此即符号消费的题中之义。在"优衣库联名款遭疯抢"事件中,目标消费群体即年轻群体想要通过购买此款T恤从而获得它所被赋予的个性符号,借以彰显自己的潮流个性。但是,T恤的所谓个性符号,实则是商家进行批量生产的范例,年轻消费者并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个性,反而容易在追赶潮流的过程中与同样渴望通过商品彰显个性的他人发生个性上的雷同。在社会转型期中,年轻群体普遍存在身份认同危机,欲借符号消费缓解焦虑。商家聘请明星代言的举动以及其他明星此前的自发代言行为,使得该系列T恤实现符号上的增值,即被赋予"购买此款T恤即可获得与明星红人等同的社会地位"的意义,驱使年轻群体产生消费行为。本文试图从这起疯抢事件中,探讨符号消费之于年轻群体的吸引力,理清个中的消费动机,从而为警惕符号消费对年轻群体造成的消极影响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2.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明星广告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兴趣的中心.明星作为消费社会一面令人瞩目的旗帜,不断走进广告,将其符号意义赋予给商品,建构着广告神话,激发了大众追求物质消费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的冲动,并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自由意志和对意识形态的甄别能力.  相似文献   

3.
2013年,各类明星亲子节目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热播,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是真实性、娱乐性、教育性。本文认为,明星亲子节目之所以走红,主要原因在于其满足了当代受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明星亲子节目满足了人们消费明星的心理,补偿了人们的情感缺失,引起了人们对家庭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蔚然成风,给消费者造成重大伤害.随着广告业的不断成熟、人们消费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普遍增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问题被推到风口浪尖,倍受社会关注.但由于我国相应立法工作相对缓慢滞后,有关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范还属空白.本文意在寻找形成这一法律空缺的原因,寻求改善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现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年选图书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目前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五家出版社的年选图书.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并形成了自身的品牌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消费社会的择优阅读、异质内容的差异认同、集束效应的奇观文化和图书出版的文化仪式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骆容 《新闻传播》2009,(10):48-48
《消费社会》认为消费世界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作为明星的媒体工作人员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当然也不可避免地被符号化.本文试图通过明星主持人的符号化解读,阐释其所指意义给受众带来的特殊消费方式,进而揭示明星制效应的某种原因。  相似文献   

7.
明星是社会的精英,肩负推动社会朝真善美前进的责任,而明星的图书也应是高雅的精品读物。为了实现做出文化品位高、社会影响好的明星图书的愿望,笔者以责任编辑的身份从立意与选题、思考与思路、成稿与编辑三个角度,讲述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2008年11月编辑出版《我知道光在哪里》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对图书产品的阅读行为更多地表现为阅读的消费特征,即图书交易是全社会图书阅读的基础,对 于社会个体而言,是实现图书交易如购买等付费行为后才 能发生阅读的精神消费。因此,这种阅读的精神消费既具 有商品社会的共性,又具有完全不同于其他消费行为的特 殊性,具体表  相似文献   

9.
在消费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消费行为、消费文化等相关观念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电视文化正在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参与着社会文化的建构。近几年以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也成为了新兴的文化消费产品,延续了电视娱乐节目的明星神话并制造了新的明星。  相似文献   

10.
燕誉颉 《今传媒》2021,29(4):136-138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人们对公众人物隐私的"过度挖掘",使得明星的隐私保护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本文拟从公众人物理论出发,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利益以及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对明星隐私权的限制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力求在保障公众人物私人生活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实现和满足社会公共利益,找到明星隐私限制与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图书选题策划不仅要求编辑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更需准确把握读者的消费心理。面对当下我国文化消费心理现状,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的心理考量环节应树立图书出版的民族文化使命,减少对社会文化心理的不良影响,正确引导和调控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人们不仅消费商品,而且消费审美,即消费商品的符号价值,在此过程中消费社会意义,消费自我的身份认同,消费自己的欲望满足。其审美特性具有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内涵,并且建构起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一体化。因此,审美是在与消费的互动中体现其特性。本文试图通过电视广告的基本特点来阐释审美与消费的互动关系,认为广告的美被消费是商品被消费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社会是一个"公开展示的社会",也是消费文化盛行的社会,电视新闻、娱乐、电视剧、广告等话语形态在为社会消费提供展示的"舞台"的同时,电视话语也成为各种消费社会的"代言者".认同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对自身角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一种动态的评估或判定,电视话语作为一种控制性的力量,观众在"消费"电视话语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作为消费者个体和群体的归属感,同时这种感觉也成为他们评估和判定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标准,也正是在这样的建构与互动过程中强化了观众作为消费者应有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4.
霍娜 《今传媒》2010,18(10):87-88
消费社会中的一个重大特征就是符号,似乎生活中的万物都可用符号来代替、转化。广告的符号化是这个社会最明显的特征。而符合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成为人们认同广告以及产品的动因,即欲望机制。广告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欲望叙述,既不断唤醒和激活人们的欲望,也重新组织着人们的欲望。本文从消费社会入手,阐述消费社会中广告如何叙述、唤醒消费者的欲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商品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同时,其社会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也凸显出来,符号取代物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物的符号价值是由大众传媒塑造的,是大众传媒在物与符号之间的任意联结。在大众媒介的作用下,作为符号的物成了人们身份、地位等的象征,人们展开了对符号的追逐,对商品符号的消费构成了人们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识别体系,在对商品符号意义的占有过程中人们形成了符号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档案的价值日益受到关注,档案在身份认同和群体认同中的重要作用成为相关领域学者的共识.此外,基于社会认同衍生出的品牌认同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品牌消费寻求群体归属和身份认同.通过对档案认同和品牌认同理论的挖掘与综合运用,以及利用"老字号"品牌档案进行控制实验,可以构建并验证"老字号"档案对消费者品牌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档案可以强化消费者"老字号"1品牌认同,品牌真实性在认知需求的调节下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强化"老字号"品牌认同可以成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安琪 《报刊之友》2013,(10):143-145
消费文化的背景下,粉丝群体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难以忽视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粉丝文化研究也渐趋平衡与多元。本文将做粉丝/追星看做人们与他人沟通,构建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并从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了粉丝认同与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因果关系,分别是:消费作为一种认同方式、大众文化世俗化趋向、传统认同力量的式微,以及精神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18.
消费社会的身份认同与价值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升梁 《新闻大学》2013,(1):106-112
共和国60多年社会大变局必然催生价值观大变革.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回答如下问题:消费社会人们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取向应该如何?第一,传统与反传统:在解构中迷失;第二,身份认同的多元视角:碎片却真实;第三,消费社会的价值重建:我是谁?我们认为,只有把国家认同建立在公民身份认同(以品牌身份认同为代表)而不是民族认同的基础上,才是弥合各种价值差异的唯一途径.捍卫民族文化,不等于闭门造车,不可拒绝“世界的”,不能将民族国家看做是一座“孤岛”,而应在民族国家与世界之间建立起一座有机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张勇 《图书馆》2003,(4):6-9
图书馆是藏书的。这是现代社会人们对图书馆存在的普遍认识。即使有些人终生未能进入图书馆大门 ,也不晓得图书馆如何藏书 ,藏些什么书 ,更无论利用这些藏书了 ,但图书馆应该藏有最丰富的图书 ,可以解决有关图书阅读利用的问题 ,这样的概念大略为社会普遍认同和接受。这也是对图书馆职能任务的最直观、最朴素的认识。换作图书馆学专业理论的描述 ,藏书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 ;图书馆职能任务之一是收集和保存图书文献资料 ;图书馆的核心任务是要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等等 ;许多专门的学科和理论研究课题围绕着藏书问题展开。社会对图书馆的理…  相似文献   

20.
图书消费主义的本质是将文化消费“物化”为一种纯粹的商品消费,从而使“身份"“心理冲动”“职业”“习惯”等成为消费的重要驱动力量.图书消费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的应然价值被它作为商品市场的实然价值所取代,这是图书消费市场价值观的畸变.它对社会文明进化的影响和对图书出版发行事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