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景鹏  隽志才  贾玲玉 《预测》2012,31(4):75-80
本文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设计了关于出行方式选择的SP调查方案,考虑到影响因素随出行者和出行方式的变化有所差异,建立以不同出行方式为效用基础项的条件logit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模型进行了标定,从多个角度对模型标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计算了各种出行方式对于各种因素的弹性值,分析了方式选择概率对于各种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小汽车出行方式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较高,证明了从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入手引导出行者从小汽车转向其他出行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建构理论政策研究范式的应用,可以发现中国交通政策的目标旨在实行"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以保障广大居民出行的利益。但是在追求高效率配置交通资源,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实践层面上,"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没有落到实处,广大居民的出行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出行需要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和保障。相反,私家车使用者在占有较优越的交通资源的同时,却让占人群大部分的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交通方式使用者承担着不应该承担的负外部性效用。如何加强对私家车交通方式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广大居民的出行利益,从而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无疑决定着交通政策进一步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交通方式的选择是一类综合性复杂的行为,目前有许多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交通选择行为。本文以出行者依据道路所处状态来做出出行方式的选择为假设,以统计决策理论为基础,尝试使用该方法对出行方式选择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航运输需求的增长,中国大陆已经有9个超大型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4000万人次。机场枢纽的吞吐量能力以及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机场陆侧交通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对旅客陆侧交通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优化机场陆侧交通的组织与规划,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本文以首都国际机场为研究对象,并对机场旅客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旅客的个人社会属性信息,出行信息和交通方式选择信息。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本文分析了影响旅客陆侧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并建立了基于NL模型的机场旅客陆侧交通方式选择模型。从模型检验的结果来看,NL模型可以有效的描述场旅客陆侧交通方式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手机应用的不断普及,手机已成为一种理想的交通信息采集工具。利用基站定位技术,我们可以根据手机用户信令数据中的时间与位置信息,进行一些宏观的交通调查,例如分析交通分析单元的客流量、居住人口数量、工作人口数量、通勤OD等。由于基站定位的定位精度限制,因此过去的手机信令数据主要用于宏观分析,而在一些较为精细的交通分析中难以推广应用,例如手机用户的出行分式识别。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构建多个手机用户出行方式识别模型,并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估,提出一种适用于手机用户出行方式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范围内,无论国家经济发展如何,交通都是人们空间上的联系方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面对且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人们在日常出行中,要根据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选择交通方式。而基于城市人口聚集的特点,公共交通便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最普遍和最理想的交通方式。本文研究一种公交优先的控制方法,此方法从公交载客数和公交延误时长出发,为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提供合理配时意见,从而使公交车以最少的时间损耗通过交叉口。单个交叉口公交优先控制方法研究有利于落实公交优先的政策,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新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7.
王蓉蓉  袁振洲 《中国科技信息》2006,(11):167-168,170
本文在对北京现状交通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现状轨道交通衔接的问题,分析轨道交通客流在轨道交通出行前、后两端所采用的各种地面辅助交通方式构成,依据轨道交通预测和选择交通衔接方式的影响因素,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确定新建车站的吸引范围.  相似文献   

8.
李磊  朱慧斌 《今日科苑》2008,(8):214-215
城市形象演变与城市交通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城市形象是构成城市交通文化的根源,它们对于城市交通量的大小、交通源的分布以及对交通工具的选择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往往从宏观上决定了城市交通系统的结构和基础。另一方面,可动性、可达性、出行时间这些交通性能指标的变化,也深刻的影响着城市形象。两者之间的这种复杂互动关系,构成了城市不断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能否形成城市形象与城市交通文化之间的和谐关系,往往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后劲。因此,对于今天的城市来说,只有从自身的条件出发,形成彼此适应的城市形象与城市交通文化,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后通过萧山的实证研究,指出适合萧山发展的交通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京市居民交通出行现状,立足可操作性思想设计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碳交易体系。核定允许居民交通出行碳排放总量、建立居民交通碳账户、设定碳排放权分配和支付方式、构建碳交易市场并提出政策支撑和技术支持建议。最后分析碳交易体系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可能产生的影响。意义在于将交通出行碳排放外部性内部化,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居民提升低碳的生活理念,缓解私家车出行比例大幅增长带来的交通拥堵和雾霾天气频发等严重问题。同时体现环境正义,规避摇号和限行政策难以保证居民购车和行车的公平、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分析出行者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在梳理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效用函数固定项中引入出行费用和出行时间因素,构建广义出行费用的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选择模型。最后,将模型应用于重庆市居民换乘轨道交通选择行为的实例中,结果表明:出行费用和出行时间对出行者换乘轨道交通方式选择存在显著影响。模型最后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出行者选择概率进行对比,模型预测误差均在1.50%以内。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的创新大背景和其连接交通工具的出行模式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智能交通引擎、交通大脑将出行方式引向共享、智能的方向发展。网约车——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输和传统载客能力融合产生的新型交通工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人的出行选择。本技术针对北京市市民进行了关于网约车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将可能影响其使用情况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建立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影响北京市市民选择网约车出行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即身边者使用频率、出行次数、出行距离、对网约车舒适度/便捷性的满意程度、对网约车出行安全性的满意度。这对未来网约车市场健康、规范发展,对北京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关键思路。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及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特征,以出行链为分析单元,构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首先,依据已有研究基础,确定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三类因素,提出描述诸影响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关系的若干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辨识与修正,最终得到了个人与家庭属性、土地利用、出行链等各类因素对出行方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对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铁路春运供需矛盾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运一直是铁路旅客运输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春运客流的组成,研究铁路春运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交通需求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交通出行的产生、分布、方式选择、空间路线选择和时间选择五个阶段,根据其在不同出行阶段的内容提出解决春运供需矛盾的系统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拉萨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各种因子,根据个体自身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慢行交通方式选择进行划分,确定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方案。通过对因素之间比例权重分配和计算,得出各因子对拉萨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影响慢行交通规划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慢行道的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感、出行目的以及年龄。上述影响因素对慢行活动方式选择具有关联性和决定性,进而结合拉萨特色发展规划并优化现有慢行交通系统和提出建设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受高原时差、转经习俗的影响,高原居民的出行行为在出发时间和出行目的这两个方面是有别于一般人群,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分析表明:交通发展作为影响拉萨居民出行特征的外在因素之一,其影响度高于身体状况、工作状态、性别、年龄、收入等个体因素带来的影响。交通发展给拉萨居民的出行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拉萨居民在短距离出行中以公共交通为主,私家车(含出租车)、步行作为备选;在长距离出行中,拉萨居民以铁路运输为主,航空运输、公路运输作为有效的补充,还有少量的步行出行。交通发展满足了拉萨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同时对拉萨居民的出行行为进行了有效的引导,拉萨居民的出行行为在交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了从步行的单一模式向多模式出行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生活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与生态理念,城市居民对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在悄无声息的对自身周边的大气环境产生着直接影响。本文以非集计中出行最大效用为指导,假定公交车等大中型载客汽车在某一时刻数量不变等前提下,运用相对变化比较方法:(A-B)/(A+B)*100%,对不同交通出行方式分担率下载客机动车主要尾气排放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公交车等大中型载客机动车的交通分担率每增加1%,载客汽车尾气中CO、HC、NOx、PM减排的比率分别为88.61%、88.59%、88.74%和88.54%。可见在发展现代绿色交通过程中,在公交优先、适度抑制小型机车策略下,载客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将会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和面积越来越大,城市人口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所以市民仅仅依靠路面交通出行无法保证市民的所有出行要求,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人民带来更加舒心的出行服务。其中影响选择轨道交通为出行方式的市民的舒适度一个要素就是冬季的寒冷,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后温度都会大幅度降低,影响乘客出行的舒适度,积雪和强风也会对轨道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负责冬季行车组织的工作人员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就冬季轨道行车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铁是目前我国大城市中交通出行最重要的方式,每天承载着大量的城市人流。所以地铁的各项系统都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文以地铁系统中重要的供电系统为例,探讨地铁供电系统的选择以及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的最佳应对情况。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民对出行交通方式的选择也日益多样化,火车是交通方式和工具中十分普遍存在的,在当前建设高速电气化铁路也就是大势所趋。本文分析了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外先进技术,针对我国所特有的情况,对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建设接触网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春地处季冻区,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对行人出行造成了额外的压力。在经济大发展的形势下,长春形成了地铁、轻铁、高架、有轨等复合交通运营模式,各种交通方式不平衡发展加剧了行人出行安全问题。本文围绕环长春市交通发展情况展开研究,从而得出环长春季冻区行人出行安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