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云高 《健身科学》2009,(12):40-40
今年104岁的宋兆英老人,原是黑龙江人。伪满时期受日本鬼子的欺压,大儿子14岁就当了童工,小儿子到上学的年龄却念不起书。男人干的和泥、抹墙、淘井、担水的活,刚强的宋兆英都干过。共产党来了,她随丈夫工作到了吉林。不幸的是,丈夫英年早逝。她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了,儿子们也都争气,有的在北京高等学府当教授,有的搞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2.
罗敏打算重回职场的决定,看似有些冲动,实际上她在脑海里已经想过无数次. 身为一个8岁女孩、一个4岁男孩的妈妈,罗敏离开职场已经整整9年. 罗敏喜欢孩子,照顾孩子从无怨言.但,没有工作就没有经济来源,平日里想买什么都得向丈夫张口,这种感觉让要强的她很不舒服.所以等到儿子一上幼儿园,罗敏立即提出要重返职场,家人对她的决定有...  相似文献   

3.
门:我是一名公务员,孩子3岁时,我离婚了;孩子5岁时我再婚,孩子今年16岁上高二。为了怕孩子受委屈,我结婚时就和先生说好,不再要孩子。女儿那么小我就让她与亲生父亲分开,总觉得对不起她,  相似文献   

4.
儿子与钓鱼     
儿子上幼儿园以前是由妻子的姥姥带大的。妻子、岳父岳母都上班,平时只有70岁的老人带孩子,辛苦可想而知。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惯得很厉害。我只有星期天和妻子回去看看孩子,与儿子的沟通很少。  相似文献   

5.
黄一舟 《新体育》2012,(9):70-71
再见!丘索维金娜137岁的体操老将在伦敦完成了奥运谢幕演出,这是她参加的第6届奥运会。20年里,她在这片年轻的战场上目送着一个又一个孩子般大的冠军退役走远。面对身患白血病的儿子,“你未痊愈,我不敢老”是她永恒的誓言。  相似文献   

6.
专家指出:儿童在任何年龄都需要性方面的指导,不仅在青春期如此。我的四岁儿子迈克问他妈妈玛莎。婴儿是怎样出生的?她毫不犹豫照往常的答案回答儿子:“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真心相爱时.那个做爸爸的就将一粒小种子放在妈妈体内,种子便长大为婴儿。”几星期后.迈克和他两岁的妹妹在后院里玩耍。我发现他将草种子塞进妹妹的肚脐内,便喝问他道:“你在干吗?”他露出窘困的表情说:“我想让珍妮生个孩子,这些是我能找到的最小的种子。”玛莎叹了口气说:“我想我处理这件事的方式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好。”  相似文献   

7.
场边絮语     
埃弗特告别评论席 在过去的30年中,埃弗特从事着两份长期的网球工作,一是球员、二是网球评论员。15年前,埃弗特已淡出网坛,又过了15年后,她又告别了评论席。“我现在只想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在一起,我不能再等了!” 解除了所有职务后的埃弗特将回到佛罗里达的老家与丈夫及三个儿子生活在一起,但她也不会完全脱离网球,她还是网球杂志  相似文献   

8.
杜雨 《钓鱼》2013,(6):1-1
朋友们总是相约一起钓鱼,每次连声推托拒绝,原因是一来对钓鱼没什么爱好,二来对长时间"坐禅"似的等待感觉烦。可经不住朋友的软磨之功,再加上朋友信誓旦旦地保证我能钓上鱼来,并称钓场农庄主人家烹调鱼的技术一流,想着鲜美的鱼儿大餐,再看着孩子一脸的向往,遂就去了。朋友的丈夫是个钓鱼爱好者,路上,朋友不停地谈她丈夫的钓鱼事迹,谈她丈夫为钓鱼专门付费开通钓鱼频道,谈她丈夫跑遍周边钓场,沉迷其间几天不归……一路  相似文献   

9.
用两个双胞胎儿子的血去挽救另一个儿子的生命,卡洛斯·布泽尔夫妇经历劫难,终于明白了幸福的真谛。希希·布泽尔的闹铃在凌晨四点准时响起,在这样一个八月份盛夏的清晨,它听上去显得有些刺耳。事实上,她和她的丈夫卡洛斯这一夜根本就没有踏实地睡过。他们向上帝虔诚地祈祷着,甚至希望这个清晨永远都不要来临。儿子卡马尼在隔壁的儿童房里酣甜地熟睡着,这个身患镰状细胞贫血症的15个月大的孩子全然不知,再过一个小时,他就要在迈阿密儿童医院开始接受艰苦的治疗。最初是两个四天疗程的化疗,之后两天是使用新生代谢的药物,第十一天才是干细胞移植。最后还有一个移植细胞接受度的检测,看看卡马尼的身体能否适应从弟弟那里得到的新细胞。假如手术成功的话,他将与其他健康的孩子一样可以活蹦乱跳地玩耍了。反之,等待着小小的他的,只能是死亡。  相似文献   

10.
冲浪是很多人喜欢的运动,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浪头可以瞬间夺去人的生命。最近在澳洲西部,一位可怜的母亲目睹了儿子在冲浪中丧命时的惨景,她拍下儿子跌落滑浪板的镜头后一秒钟,无情的浪涛立即折断了她孩子的脖子。在沙滩上的目击者看到了18岁的大卫·西蒙斯落水被浪涛吞没的情景,当他被冲上岸时已经死了。他的父亲保尔说:“对这意外,我自己亦是百感交加,想到那幅照片拍后儿子立即死了,就像做恶梦一样;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时死的,他血液中都流着冲浪的细胞。儿子常说:‘我生来就是为了冲浪,我会这样做,直到我死去。’”  相似文献   

11.
答疑解惑     
《健身科学》2015,(1):56
1.四川省西昌市读者杨中怀:我结婚后,64岁的母亲便成了"空巢老人"。最近,我发现她特别"黏人",只要我一回家,就拉住我的手说个不停。我要走时,她就失落得像个孩子,还天天给我打电话,甚至跑到单位找我。有一次,我不耐烦地说她几句,她就吃不下饭,还出现了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等紧张性反应。心理医生说她得了分离性焦虑症。请问怎样才能缓解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大人们错乱了,孩子的心依然纯净。我、妹妹和我二姨的两个儿子组成了临时家庭,我自然是家长,我有一种当家做主的兴奋。我的权力很大,妈妈每星期临走时留下的生活费由我支配,一天三顿吃什么由我决定,四个人的分工也是我说了算……总之,我是一家之主了,是这个家庭每个成员的依靠。我自认为是个颇有责任感的人。从小母亲就告诉我,该你做的事情一定要负责任。我刚上小学的时候还不到7岁,每天上下学要坐两站公共汽车,负责接送上幼儿园的妹妹,我知道妈妈不在,我就是妹妹的依靠,当我把她接回家的时候,我会觉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我…  相似文献   

13.
狭路相逢,一个是血案在身,困兽犹斗;一个要捉凶归案,为民除害。这场生死擂台就此摆开……雅丽回家祸从天来雅丽怎么也没想到一进家门,一场飞来横祸正等着她。事情的发生就象匪警片中的惰节一样,突然、恐怖,雅丽都吓蒙了。上午九点,下夜班的雅丽拖着疲倦的脚步回家。她三十多岁,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住在东郊一个居民小区里。她是个护土,经常值夜班。她走在静悄悄的楼梯上,一层层地向上爬——她家住在顶层(6层)。此时,人们都上班了,整个居民小区安然静谧。雅丽知道丈夫和儿子上班的上班,去幼儿园的去幼儿园,家中空无一人…  相似文献   

14.
今年62岁的刘老师,因泌尿系统感染住院,经治疗有所好转。但3个月来,每当医院通知她出院,她就排不出尿来,整夜失眠,血压升高,这种情况反复多次,如果通知她不能出院,一切则恢复正常。她还总是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诉说:“我老伴12年前患了膀胱癌,先后作了3次大手术,现在身上还插着管子,女儿在国外,儿子和我在同一个城市,儿子忙啊,都指不上,想请个保姆,家里又没地方住,我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我想快点出院,老伴还等着我照顾,我的病就是不好,我着急呀!”但她的种种情况却反映出她好像不愿出院。我们医护人员为她检查了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她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第一部大型室内剧《渴望》中,刘大妈对王沪生这个女婿从头到尾也没怎么喜欢过。不光刘大妈.广大电视观众也最恨王沪生了。但在生活中,饰演王沪生的孙松可是饰演刘大妈的韩影的好儿子,韩彰和丈夫——中央实验话剧院的演员孙庆荣——不但疼爱孙松,对他在艺术上的成长也给予了很多关心和指导。在孙松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时,就与剧院的学  相似文献   

16.
做好自己     
认识一位朋友,她是一位中学老师,一个深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她十分喜欢她的职业,也是十分喜欢文字的人。一个安静、遇事不张扬、含蓄内敛的普通人。她有个爱她的丈夫,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喜爱文字,是她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爱。  相似文献   

17.
突然接到电话,说老母亲要来看我,我大吃一惊:她老人家84岁高龄,从黑龙江尚志市境内一偏远农村,先去尚志,再从哈尔滨转车到长春,这一路颠簸……可我不能阻止她的到来呀,像儿子不欢迎似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接触到了两个乳腺癌的患者,她们对待同一种疾病却有不同反应:一个40多岁,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有个幸福的家庭,有个可爱的儿子和一份高薪的工作,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我还没能来得及好好衷用呢!”她想治好,但又怕无法根治,她徘徊、徘徊,愤怒、愤怒!另一个才28岁,还没有结婚,她说:“我也难过过,可又能怎么样?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先治好了再说。”她学会了随遇而安,学会了打网球,总体上说她还很快乐。  相似文献   

19.
朱茜 《网球》2011,(5):30-34
托尼·纳达尔认为,他的侄子并非是一个神话,其身体素质也被人们高估了,拉法的成功更大程度是取决于他的心。Q:托尼,你是纳达尔的叔叔同时也是他的教练,但确实很少有人知道你自身的背景,你今年51岁了,你培养出了一个伟大的球员,那么你是如何成长的呢?A:(笑)我该怎么说才好呢……我出生在马洛卡的Porto Cristo镇,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离开那儿。我和女友一直没有结婚,但是我们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9岁,两个儿子,7岁和6岁。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  相似文献   

20.
临终畅想     
她一直住在湖南乡下,在60岁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她在深山里长大,嫁给了一个同村人,然后生了四个子女。三年前,在省城上大学,并在那里结婚生子的儿子和她商量,要她进城和他们一起住,她没有答应,因为舍不得那幢祖宅。老伴在她48岁那年去世,她的大半生都是在那幢老宅度过的,感情很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