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分析显示,我国学位授权制度存在代理链条过长、办学效率不高;监督难以到位、易滋生腐败等问题。学位授权改革的目标是变国家学位为学校学位,"内化"学位产权,充分发挥市场调控职能,鼓励培养单位开展公平、有序竞争。改革策略选择以政府职能转换为前提,政府主要致力于制定基本竞争规则和建立完备的监督体系;以培养单位内在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注重改革实验,渐次推广为改革节奏。  相似文献   

2.
学位授权是我国学位教育工作的"触发装置"。学位授权政策研究的价值体现在:第一,它必然涉及对我国现行学位授权政策效应的把握,并给予政策调整以科学、有效的指导;第二,学位授权政策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位授权政策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国家创新人才制度建设;第三,有利于全面、深入把握学位授权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完善我国的学位授权政策。  相似文献   

3.
制度困境和政策创新:我国学位授权政策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特定政策环境的影响,我国施行的是国家学位制度,学位授权政策具有高度集权的特点。这种制度安排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业已成为影响我国学位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我国学位授权政策有必要进行改革,施行学校学位制度。  相似文献   

4.
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委托代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教育政策执行中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基本表现,并对我国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解决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学位授权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五国学位授予权的权力来源、权限与功能、审核、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显示,这些国家学位授予权均来自政府,且都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院校获得授权后,便成为学位管理的行政主体,其颁发的学位是学校学位而非国家学位(俄罗斯除外);在授权管理的审核与监督环节,大部分国家都引进了中介机构参与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6.
政策分析是政策研究的重要范式。政策分析与学位授权政策研究两者之间有着良好的契合性。运用政策分析范式对我国学位授权政策进行研究,是提升研究水平、解决学位授权工作实践问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学位授权区域结构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通过对农学门类学位授权区域结构的分析发现:我国农学门类学位授权区域分布不协调,有些地区学位授权区域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特别是有些典型农业、林业、畜牧业省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协调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学位授权管理体制;优化农学门类学位授权区域分布;建立学位授权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8.
作为学位授予权行使的前提,学位授权审核既是学校综合实力的检验,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在学位结构调整、院校资源配置、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此项制度的现实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分配指标的行政指令有碍办学自主权的行使;纵向权力关系未获完整的法律表达;评审过程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等。欲实现学位授权审核的法治化,总体定位必须回归行政许可属性,遵循《行政许可法》设计相关规则;评审对象应当锁定特定专业,更有针对性地建立同行评审机制;监管方式应由事前指标控制转为动态过程监管,更多地发挥教育市场竞争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权限配置必须为省级学位委员会正名,实现三级学位管理体制的法定化;内容设计需要建立健全正当程序原则以及具体的程序性制度,最终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学位授权审核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位授权审核改革要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介绍我国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学位授权审核系统的总体框架,结合学位授权审核的改革目标探寻了学位授权审核改革的基本流程,分析了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改革要点,得出了学位授权审核改革应予以重点关注的六个结论.  相似文献   

10.
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中之重。委托代理结构不完善,委托代理者之间不是一种责权利相对称的互为约束的关系,会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有效运作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位授权审核的历程与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十次学位授权审核的历程、指导意见及相关数据显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是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基本动因,学位授权审核改革与高等教育规模紧密相关,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在波浪式递进过程中不断向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学位授权制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位授权审核是学位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研究生教育准入的重要机制。我国现已进行的十三次学位授权审核从集中审核到逐步放权,整体呈现重心下移的演进特征。面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学位授权审核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应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在法治化建设上,明确学位授权审核的法律性质、明晰央地法定职责、规范运行实施程序;在学位点布局上,建立“融合性”准入标准和“分类协同”审核机制;在申报评审过程上,完善指标设计、加强信息监管、规范高校自主审核;在授权后管理上,强化评估监管和规划引导,推动学位点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辅修与双学位制改革的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辅修(副修)与双学位制度的具体实施改变了原先僵硬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开始走向灵活而富有弹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该制度由重点院校向普通院校扩展,从综合院校向单科院校延伸,以校际合作、多样管理为特点的制度改革彰显了人性化管理的时代精神,淡化了过浓的专业色彩,逐渐打破了学科和专业壁垒,为现代人才的培养创造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学位制度从无到有,研究生教育从有到大,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基本立足国内,研究型大学群体建设加速,人才培养模式走向多样化,三级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也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如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依法行政,走"试点—推广"的渐进式改革之路,实行政府职能部门和专家结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进行重点建设等。30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建成研究生教育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学位与研究生扩招政策评估与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招生政策集中体现了国家关于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公共意志和行动,规定了研究生招生领域国家和公众对招生工作的原则性要求和发展策略。1999年后,研究生教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与政府的研究生扩招政策密不可分。笔者分析了扩招政策(1999-2003)对大学研究生教育不同层面上的巨大影响,既促进了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超常规发展,也推动了研究生培养体制与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布的计量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历经十次学位授权审核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数据,从学科门类分布、省区分布、单位分布等方面进行了计量分析,解读我国普通高校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发展现状,并对学位授权点建设进行思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我迷失的症状:自我意识缺失,成为了学术性研究生教育的衍生品、次生品,在一定程度上把营利作为发展的第一目标;教育体系错置,本应由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的任务却让普通高等院校担纲:培养模式缺乏特色,成为学术性研究生教育的山寨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我迷失的根源在于对其特质--职业性缺乏认识.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摆脱对学术性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盲目模仿和依附,勇敢张扬自己的旗帜,凸显自身特色.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该加强职业性、淡化学术性、强化实践性的发展思路:在近期的路径选择上,可采取对普通高校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改造和选择少数具有较好本科职业教育基础的高职院校进行试点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远期的路径选择上可以专业学位学士教育为纽带,逐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衔接.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影响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因素很多,但有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并不是最主要原因,高校也存在认识不到位的地方.由于每个企业接受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学生数量有限,即便是有一定的减免税政策,企业获利不多,难以成为企业追逐的动力源.高校只有在宣传和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时,努力把握企业利益重点,才能被企业认同并被接受.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为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实现减免一定的税额或其他优惠政策,固然是十分必要,但如果把政策的重点放在支持学校上,通过项目和经费支持,引导高枝走出校门主动与企业合作,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战略管理的概念与功能,论述了培养单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培养单位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略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