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会行为的关系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儿童早期亲子关系对儿童问题行为的作用;儿童问题行为对亲子关系的作用;儿童早期的亲子关系与问题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亲子依恋以及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调适等,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亲子关系是视障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建立和谐而稳定的亲子关系对视障儿童的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帮助视障儿童的家长和视障儿童建立起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3.
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依恋及其形成的阶段、前提、类型及特征、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提出了依恋的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笔者总结了自 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儿童社会性研究的资料、特点和趋势后认为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研究表现为以下特点 :越来越重视早期研究 ;注意研究的实用性 ;注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历来受国家法律的重视。罗马法和古代中国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二者都认为,家父权是亲子法的核心,均强调家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不过,在罗马法中,亲子关系是从私法上予以规制的;而古代中国亲子关系多以刑法的面目出现。这种"亲本位"的亲子关系和近代的"子女本位"的亲子关系均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应该有"社会本位"之亲子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国内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主要理论、及最新研究领域的有关成果和以后的发展趋势.新的研究开始重视以往的关系经验对儿童适应的预测作用,以及儿童同伴关系在情感、性别和文化上的差异.这些新进展有望使该领域的研究在生物-心理-社会的理论框架下获得更大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主要理论及最新研究领域的有关成果和发展趋势。新的研究开始重视以往的关系经验对儿童适应的预测作用,以及儿童同伴关系在情感、性别和文化上的差异。这些新进展有望使该领域的研究在生物—心理—社会的理论框架下获得更大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和父母的个性(人格)等都会对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微型的社会,父母与儿童的关系是儿童能否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基本缩影。家庭教育与儿童情绪能力发展呈正相关,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机抽取北京市流动儿童210名,对照组非流动儿童120名,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抑郁量表以及自尊量表进行调查并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市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其心理适应相关明显;流动儿童的依恋关系存在着特殊性,在亲和性、依赖性上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在消极性上显著高于普通儿童,而在焦虑性上二者没有显著区别;流动儿童在依恋与心理适应这两方面的相关程度低于普通儿童,依恋对心理适应各维度的贡献低于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10.
家庭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家长的育儿方式、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不幸的生活事件、父母的行为方式及家长的文化素质等,各因素均会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创建稳定、安全、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心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尖锐期,身心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重视初中生亲子关系的研究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初中生亲子关系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不良亲子关系调适的方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对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我国部分家庭亲子间的冲突和矛盾不断增加,素子关系失谐情况日益凸显。探求改善亲子关系的对策,很有必要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状况,探索留守儿童带养人的健康意识、态度和行为对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芜湖市选取2所公立学校的7~12岁留守儿童723名,对其带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儿童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采用WHO 2007年的年龄别身高和年龄别BMI筛查标准评定营养不良状况。 结果: 7~12岁留守儿童检出营养不良者451人,占62.38%。男生营养不良发生率58.91%,低于女生6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12岁各年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6.49%、66.32%、59.83%、68.53%、60.95%和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48,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年龄、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对饮食结构调整的态度、每周运动频率、每周让小孩出去玩的时间是影响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因素。结论: 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年龄、父母亲职业,带养人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对饮食结构调整的认识、每周运动频率、让小孩出去玩的时间是影响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留守高职生心理成长现状进行了客观的阐述,对留守高职生亲子关系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应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弥补因亲子关系的缺失而导致的留守高职生成长问题为目的,为留守高职生展开科学的教育工作,进而使留守高职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智障儿童行为问题矫治与支持策略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缺陷加上外来的压力,常常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此外,可能是因为沟通的不足,让常人难以完全了解他们出现这些行为问题的真正原因。通过对一名自闭症的智障儿童的自伤行为研究和分析处理,较好地减少了这位儿童出现这一行为问题的次数,也帮助其建立了正面的替代行为。同时,也使对智障儿童或自闭症儿童经常出现行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在这次的个案研究中,是从目标行为出现的次数、时间、情景、处理的手段及效果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分别从行为功能的分析、制定处理的策略、评鉴行为处理计划的效果等方面开展研讨工作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对于今后的处理智障儿童行为问题的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运用情景故事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214名7~11岁儿童规范信念的发展状况及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考察儿童规范信念的年龄差异及规范信念与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11岁儿童对攻击性行为的总体认同度较低;攻击性行为规范信念的年龄差异显著,对攻击性行为的认可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攻击性行为规范信念能够有效预测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三方面对近十年国内有关儿童自我调节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在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尚不成熟的情势下,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前关于亲子关系的调查结论如下:深爱父母,交流良好的同学为36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0%;深爱父母,但思想有隔膜的同学为7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7%;另外11位占调查总人数3%的同学则是表现为与父母亲无感情,无法正常沟通,或者憎恨父母。而在这种新形势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也应该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亲子关系受到各方面重视,旨在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文章站在父母的立场上以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父母在亲子关系中的心理动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爱的情感需要、以自我价值展示为基础的攀比心理、期望和理想实现途径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具有农村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通过对广东省内10所大学140位具有农村留守经历的00后大学生进行个案访谈调查,探究农村留守经历对00后大学生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产生的影响。留守期间监护人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不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校园人际关系的困扰、监护职责的缺失、社会扶持力度不足等都对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亲子关系造成了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善留守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