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晋灭亡之后,东晋、宋、齐、梁、陈五朝相继定都建康,二百七十余年间仅梁元帝都于江陵三年。建康之所以成为东晋南朝的政治中心,不仅由于它在地形、经济、交通等方面具备了建都的基本条件,更由于它在南方政权的整体局势中具有多方优势。孙吴建都的历史留予建康丰厚的都城资源,而建康的攻守形势又充分符合东晋对于都城的需求。由此,建康的战略地位使其再度成为南方政权的中心,并在东晋南朝的递嬗中巩固了它作为都城的正统地位。  相似文献   

2.
关于东晋时期山阳郡之置,由于史料记载的多元性与矛盾性,学界对其认识存有争议。通过对《宋书·州郡志》《晋书·地理志》与《永初山川古今记》及其他相关历史文献的比勘分析,可对山阳这一政区的析置变迁做一大致复原:山阳于东晋元帝侨置兖州之时修筑为城,起初作为江、淮守备防线的一环,后亦充作东晋北伐的东线据点,因而长期保持军戍的状态。在义熙九年政局渐稳之时,于土断中置为郡县,割予实土,从此具备了安置、招诱侨流的作用。山阳之置,历经东晋限江自保、权臣北伐、土断侨流等重要历史节点,是东晋政局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雷池何在     
<正>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今安徽省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今安徽省寿县)镇将祖约叛乱,向京都建康(今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欲火速统兵去保卫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权的中书令庚亮得知后,担心当时手握重兵的荊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在《报温峤书》中说: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者、解放军离休干部连云山积30年心血,推出新论: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是晋代高僧法显,比哥伦布早1080年。经考证,公元399年(东晋隆安3年)春,法显由长安出发,去印度寻求佛典,后抵斯里兰卡.公元412年(东晋义熙8  相似文献   

5.
潮州作为州、郡一级建制是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开始设置的,当时不叫潮州,而称义安郡,南朝梁代改称瀛州,到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由于州境濒临南海,终年潮水反复,因而改名潮州。此后,州名虽仍有改易,州域也间有盈缩,但中唐以后,潮州这个名称便  相似文献   

6.
据方志记载,潮州地区唐代开始有学校,上距建郡的东晋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已经二百来年。因此,潮州建郡虽早,教育起步却较迟。其原因以地论则僻处岭海,远离中原文化中心;以民论则夷  相似文献   

7.
《使华丛咏集》是越南燕行使者阮宗窐乾隆七年(1742)至十年(1745)以副使身份出使中国期间的见闻记录,收录了其沿途所作的诗歌,是研究清代乾隆年间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中越关系史的重要史料。根据其诗文可知,阮宗窐由越南出发,经广西、湖南、湖北等地抵达南京,再渡江至扬州仪征,并由此沿运河北上直达北京,故其《使华丛咏集》中留下了众多有关运河交通及水利设施、城镇风貌和名胜古迹的诗歌和注文。尤其是诗歌前面的注文,多为地方志等史料所不载,对于我们研究清代运河的历史变迁及其沿岸风土民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东晋南朝是个乱世,从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始至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终,其间二百七十余年,江南地区历经五朝。由于政权更迭,制度屡变,做为官制重要构成的俸禄制度也相当紊乱,加之记载零散漏阙,更使后人很难辨认它的原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见到专门讨论东晋南朝官俸制度的文章。本文试图爬梳史料,对此略作论说。  相似文献   

9.
典故三则     
东山再起【原典】(谢安)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释义延伸】公元383年8月,前秦皇帝苻坚亲自带领87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东晋的首都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  相似文献   

10.
顾农 《天中学刊》2023,(6):71-80
东晋隆安四年(400)、五年陶渊明在桓玄手下任职,作有《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作》等诗,稍后他因母丧回家。在陶渊明居家丁忧期间,桓玄攻入首都,建立了“楚”政权。元兴二年(403),陶渊明在《停云》《时运》《荣木》等诗中向桓玄致意。桓玄很快被刘裕打垮,陶渊明守孝结束后,出为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任内分别留下一首诗,从中可见他一直希望回家隐居,最后在做了80多天彭泽令后毅然归隐,时为义熙元年(405)十一月。陶渊明的组诗《饮酒》20首,其中有些原来并不在这组诗中,写作时间也拉得很长,早一点的是在他归隐之前,大部分作于归隐之后,有些晚至义熙十三年(417)。诗人的“园田居”住房于义熙四年戊申(408)六月中遭遇火灾,后迁居南村,其《移居二首》应作于义熙六、七年间,而以义熙七年(411)的可能性较大。陶诗约可分为行役、田园、饮酒、读书、赠答、游览、咏怀等7类,都有着无可比拟的内秀和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东晋南朝佛教中心有建康、荆州、庐山、巴蜀、会稽等地,这些中心的形成与其本身的政治、军事地位密切相关,也与其自然地理条件密不可分。梳理这些中心的形成过程,可以明了佛教在东晋南朝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刘宋初期对强藩的分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宋初期对强藩的分割薛军力东晋一朝,方镇势力强大,皇权式微。地方势力跋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都督所辖区域大,实力强。在东晋诸多方镇中,能够给朝廷造成威胁的主要是建康上游的荆州及下游的徐兖州。“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宋书...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看诗人的政治理想 公元三一七年,晋宗室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市),建立偏安封建王朝,历史上称为东晋。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正处东晋和刘宋交替的大动乱时期。当时的特点是这样的:在北方则由少数民族贵族军阀所统治,他们忙于巩固自己的地盘,内部也开始分裂,处于“狗咬狗”的状态,无暇南侵,在南方,东晋大地主,大官僚集团,一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的往来渊源流长。中国的古代史册中,从《三国志·倭人传》到《晋书·四夷列传》,都有关于中日两国古代交往比较详细的记载。然而,自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至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的约150年时间里,中国的史书中却找不到日本倭国来朝的记载。究其原因,也许是晋朝长期战乱不已,朝廷档案或失散民间,或毁于战火,后人编纂晋史已无从察考当时的中日关  相似文献   

15.
刘锋 《语文知识》2009,(4):73-76
《世说新语》记载了不少与东晋诗歌相关的材料,是研究东晋诗歌的重要文献;而其他并未直接联系到诗歌的材料,也可借以考察东晋诗歌的社会历史背景。本文先将这些材料归类,并在分析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两个问题:东晋诗歌衰落的原因以及玄言诗是否能概括东晋诗歌。  相似文献   

16.
屋下架屋     
庾仲初~①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②,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③,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④,都下~⑤纸为之贵。谢太傅~⑥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⑦。"(选自《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99年版)【注释】①庾仲初:庾阐,字仲初,东晋人。②庾亮:东晋大臣,其妹为明帝皇后。③名价:称道、评价。④写:抄。⑤都下: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⑥谢太傅:谢安,东晋政治家,死后赠太傅。⑦俭狭:少而窄。  相似文献   

17.
关于陶渊明《饮酒》诗的系年,说法大致有五:元兴二年癸卯说、元兴三年甲辰说、义熙十年甲寅说、义熙二年丙午说、义熙十二三年说。笔者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另提一说,即义熙十四年戊午说。其理由主要有三:一、从陶渊明于义熙元年乙巳辞官奔程氏妹丧,次年返园田算起,一纪后当是义熙十四年戊午;二、其所饮“名酒”当是官人所送,而王弘恰于义熙十四年任江州刺史;三、诗中许多内容与刘裕称“宋王”及废安帝立恭帝事相舍,而此事亦发生在义熙十四年。  相似文献   

18.
曾彩华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1):43-45,49
谢道韫既身居女性文学史之要位,其生卒年却一直悬而未决,本文钩稽各方史料,认为谢道韫当生于成康元年(335年)左右,卒于义熙元年(405年)或之后。  相似文献   

19.
东晋政治家谢安因淝水之战闻名史册,清代学者邢澍经过实地勘访,结合传世文献,考订谢安死后初葬建康,后徙浙江长兴。江浙名流钱大昕、阮元、凌廷堪等纷纷赋诗祝贺,赞颂谢安弈棋破敌的伟业,颂扬邢澍修葺谢安祠庙的盛举。这组诗收录在清代两部《长兴县志》中,材料珍贵,不仅可补诸人诗集之阙,而且对研究清代文学和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 晋代的教材 晋武帝司马炎继承父祖遗业,用曹丕禅汉的同样手法,将曹氏政权转移到自己手中,在此以前灭了蜀国,以后灭了吴国,结束了三国对峙的状态,统一了全国。但这种统一的局面不到四十年(公元281—316年),北方又发生了分裂,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