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探讨高校新手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以某高校44名新手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中学教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校新手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其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不存在差异;高校新手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显著高于中学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低于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2.
宗岚  马会梅 《文教资料》2008,(3):129-130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这一带有探索性质的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具有调节作用.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引导教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积极归因,是新课程改革中培养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传统的教育观和教学观进行了深层次的梳理和变革,这不仅给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自我效能感是动机的核心要素,是主体学习的心理支持系统,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对学生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本文从新课程改革所呼吁的教学目标理念和教学方式出发,按照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自我效能感所提出的新要求,来探讨有效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包括设置适当的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对成功的体验;给学生提供积极的言语支持和鼓励;建立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等等.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它是新课程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要不断探讨教师教学效能感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信念。本文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指出当前已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新的教学任务、新的价值感是否会导致其教学效能感发生变化?而教学效能感是否会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对350名广州市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人口学变量:性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学历、任教课程、职称、月薪,以及心理学变量:自尊、职业压力,对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此外,教学效能感、自尊及导致职业压力的某些因素会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李宁  张贤蓉 《教育探索》2005,(1):120-122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通过教师教学自我评价,分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的水平,揭示了教师正由传统的“教书匠”角色向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参与和促进”角色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受教师的学历、教龄、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能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它作为教师的主体性认知,调节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既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又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效能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市四所中学的153名教师为研究对象的教师教学风格量表和教学效能感量表的施测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教师的教学风格以激进型、立法型、评判型和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为主,这四种教学风格是相对复杂、有创造性、效率较高的教学风格;(2)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不同教龄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差异不显著,而一般教育效能感的差异显著,并且随着教龄的增长,一般教育效能感逐渐下降;(3)高个人教学效能感的教师明显倾向于具有立法型、激进型、整体型、局部型和评判型等相对复杂、有创造性、效率较高的教学风格,而低一般教育效能感的教师明显倾向于具有执行型和保守型等相对简单、效率低和不受欢迎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0.
教学效能感是教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业成绩。本文对教学效能感的概念、相关影响因素和教学效能感的功能做了简单的述评,并对教学效能感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新理念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师角色来对此做出回应。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将承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终身学习者等角色。这些新型角色的重塑有赖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外部支持系统的良好配合。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心环节,是信息时代人才素质和多元化社会的要求.英语课程的改革需要吸收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全面发展的统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更新观念,充实更新知识,全面提高能力,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实现自己的转型,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它随着人们对教育质量的关注而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潮流的带动下,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教师专业化则被看作是教师教育全面改革的钥匙,二者相辅相成。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其在此背景下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向和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陈华 《南平师专学报》2008,27(3):108-112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这场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新一轮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音乐教师要尽快接受新的音乐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学科知识和及时调整智能结构,树立新型课程观。音乐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为了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改革现行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加强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完善音乐教师培养制度,严格音乐教师的资格认证。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主动进取、不断提高、完善自我的过程,它需要强烈而持久的专业动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能力,科学先进的专业思想,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可以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为培养高学历、研究型教师进行先导性探索;以终身教育理念统领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教育平台和依托。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上课,教师是一切课堂活动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被动的听和记的状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灌输变为引导;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由完全按教案上课变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协调;教师对学生的单一的优劣评价应变为对学生的多元化及形成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不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导致新课程改革中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教育理念包括教师职业理想和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理念,有着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新的内涵,并有助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健康发展。教育理念的重建,需要教师用专业人员的标准审视自己的职业和教育行为,树立专业意识,完成职业转型。  相似文献   

18.
历经九年的新课程改革,在国际背景中越来趋向于塑造基于不同文化理解的学生的认知结构。这些文化可以是宏观的国家民族文化,也可以是中观的社经地位、宗教、性别文化,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微观差异的文化。在新课改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着这些不同层次的文化差异,而这些差异的融合度关联着这次改革能否顺利地进一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教育理念,而在新型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城市学校语文新课改为视点,在调查问卷与访谈的基础上,揭示了城市学校语文新课改在课程评价、课程内容、教材编制、课程意识方面的问题,并对上述问题展开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