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歌唱艺术主要是要通过歌唱者的二度创作把歌曲作品的深刻内涵和主要思想以表演的形式直接体现出来。在歌唱的实践中和探索研究的基础上,歌唱者以良好的歌唱神态,更能形象生动地直接为作品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2.
歌唱家应该是能够发展到足以响御整个宏大剧场的音量和魅力 ,应该声音甜美 ,音高准确 ,使音乐作品有淋漓尽致的表现。而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 ,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 ,更应具备那种“有人情味”的演唱 ,要求他们在正确要求其他方面的基础上 ,更要有正确“字”“情”的结合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 ,字正腔圆”说明了这个道理。一、“字”“情”的关系“词”在歌唱中是用来传情达意的 ,要想使歌能感人 ,就要做到“字里传情” ,这就要求在“字”上下功夫 ,声乐是语言与音乐高度结合的艺术。我们平时说话中有高低、强弱、快慢的变化 ,…  相似文献   

3.
刘兰 《时代教育》2014,(10):7-8
歌唱的艺术表现力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它要求歌唱者必须掌握纯熟的歌唱技能,其中包括正确的歌唱发声技巧、优美的歌唱语言和准确的歌唱情感。在此基础上,利用较深厚的文化艺术功底对作品进行处理,提高歌唱舞台表演实践经验,不断进取,最终达到歌唱艺术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歌唱家的用声方法以运用腹式呼吸法为最科学与最可行。歌唱是语言与音乐相融合的艺术,“说”是“唱”的前提,歌唱是“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歌唱家追求的理想境界。建立中华民族声乐学派是中国音乐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歌唱是以音乐化的语言来传情达意的,或者说是通过富有旋律性的语言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愿望的感受、联想和内心视觉是表现歌曲情感的基础;语调、语气和语势是表现歌曲情感的手段;语言的感情色彩是表现歌曲情感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民族声乐表演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它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的优点,还汲取借鉴了西方的美声唱法,形成了具有较强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等特征的歌唱艺术。要实现更准确地发挥它的歌唱性,更好的表现演唱内容,就需要在呼吸、发声、共鸣中更好的施展民族声乐表演的表现功能,使歌唱达到传情达意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的歌唱活动最忌讳反复练习,机械学唱,因为这会失去歌唱活动传情达意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孩子只要意识到要反复练唱时,他们好奇好动的天性就会把歌唱降格成无趣无奈的被迫学习,他们会用东倒西歪和东张西望表达自己无声的抗议。  相似文献   

8.
诗歌翻译是透视异域风土人情、加强文化交流的有效媒介,但诗词的格律、比喻、文化意象等独有的表现手法使得译诗成为一门艰难的艺术。本文在分析诗歌翻译中存在的难题的基础上,从形式、意象等不同方面提出相应的补偿策略,以求翻译之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9.
歌唱艺术中应加强表演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是一种艺术,演唱者除了要有较好的嗓音条件以外,还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热情饱满的歌唱激情和表达真实情感的能力。如果能把形体动作以及眼神的传情融入到歌声当中,将会使这门艺术的表现更加丰富动人。  相似文献   

10.
诗歌翻译是透视异域风土人情、加强文化交流的有效媒介,但诗词的格律、比喻、文化意象等独有的表现手法使得译诗成为一门艰难的艺术.本文在分析诗歌翻译中存在的难题的基础上,从形式、意象等不同方面提出相应的补偿策略,以求翻译之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与语言的结合是人类最早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它们结合的基础和条件是有声性的传达与表现方式.声乐艺术由创作实践到审美实践,包含着文学、音乐、歌唱及表演等多元的文化因素,其艺术产生、艺术再现和艺术创造的各个环节,无不体现出多元化文化符号构成的本质属性,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典型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艺术类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肩负着培养具有英语文化交流能力特别是能运用英语进行艺术专业信息收集、传递、分析的人才。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重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ESP教学模式有效运用交际教学理念和实践,同时对现有的师资、教材教法也提出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文章通过对艺术类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关注,试图对ESP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师声乐教学中一直存在唱法争论。综观声乐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歌唱方法在不断地经历着发展和演变。它的社会基础是时代的变迁、化的交流以及适应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层次。所以说,不论西洋唱法获得了民族化,还是民族唱法得到西洋化,最终,在适应学校音乐教育的前提下,我们应采用一种与国际艺术接轨的,具有世界人民共同审美标准的传统演唱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三种唱法”的风格体系及其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歌唱艺术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中,美声唱法注重歌唱的技巧性及规范性,民族唱法追求以字行腔、声情并茂,通俗唱法强调“口语”化和“多样”性,正确比较与划分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整个声乐化结构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兼容并蓄 和而不同——中国声乐跨界演唱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跨界演唱现象作为传统唱法的现代创新演绎,以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广大的音乐市场生存空间,契合了当代和谐中国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主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兼容并蓄,注入"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将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朗诵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艺术,要求字正腔圆,语句熟练,表情达意;歌唱则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综合了语言、声音和音乐于一体的声乐艺术。朗诵和歌唱虽分属于语言艺术和声乐艺术,但二者都属于声音的艺术,而且更具体地说,二者都是人声的艺术,都是以人声为载体的声音艺术。正是由于朗诵和歌唱之间存在这些相似性,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而言,二者之间就存在着迁移。  相似文献   

17.
民间美术造型语言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美术造型属于独立的视觉符号系统,它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着人类原始的思维特点。民间美术深受民俗意识影响和心理制约,其采用直抒胸臆、自由时空、象征寓意、阴阳观念等方式别出心裁地传达主题思想。动态剪影造型法、装饰变形法、几何造型法和文字表现法这些多元的造型方式都有可以借鉴运用的地方,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伴随着后现代工业社会时代产生的文化理论和艺术思想,孕育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胚胎之中,却又是它的反叛者和解构者。因而,作为后现代主义美术,也有其自身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视角。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就是它的思想上的反传统性和艺术形式上的多样性,以及它所阐述的美学思维理念及其“精神分裂式”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应该在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思考的立场上来看待古代文论,会觉得古代文论大有升值的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能够以真正的当代思维、当代视域看待古代文论。当代艺术许多种类都是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古代文论的底蕴是时时闪烁其中的。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流变性和贯通性,是当代文艺学吸纳古代文论以建构新框架的重要条件。古代文论的精髓,更多地内在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之中。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原型,潜移默化地在艺术家的头脑和艺术语言中存在并且不断地生发出来。古代文论并非与当代的文学艺术隔绝,确乎是活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之中的。  相似文献   

20.
白茆山歌《舂米歌》本由专业文艺工作者创作,现如今却成为白茆山歌手的保留曲目。过去对民间文艺源头的认识有两种学说富于代表性,一种是“民间源泉论”,认为文艺的源头在民间;一种是“文化下移论”,认为文化中心不断向外围扩散传播。在新的时期,应认识到两种理论的片面性,民间文艺其实是多种成分相互作用亦即“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