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背景及意义 在众多的电视类别中,自然类纪录片通常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普功能,人们通过观看这类纪录片,了解天文地理、动植物的各类科学知识并从中获得启迪,因此对自然类纪录片的研究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从国内纪录片来看,2001年开播的《发现之旅》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其制作的科学纪录片质量上乘,受到电视观众与纪录片界的双重关注与认可.近年央视开播的《地理中国》也是这类纪录片,但明显的是,国内纪录片还是更加擅长制作人文社会类的节目,怎样将科学性与观赏性相结合,从全球范围来说,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美国探索频道、英国BBC为代表的国外制作机构显然拥有更为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海外     
《青年记者》2008,(9):3
法国《世界报》员工罢工,英国BBC环球公司与中视传媒推出纪录片《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3.
叶造 《东南传播》2020,(12):65-67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联合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福建省海洋影视文化中心,历时三年拍摄制作的八集系列人文纪录片《海上福建》成功登陆央视纪录频道黄金时段,同时海峡卫视通过中国卫星长城平台面向全球229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播出,收获各界好评。2020年10月《海上福建》入选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库。本文对《海上福建》纪录片从故事策划、故事调研、故事分集到最终成片的具体过程全面分析,探讨中国纪录片在对外传播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实践,以求总结一些经验教训,供读者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     
金珠 《视听界》2007,(4):117-117
央视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台湾电视人制作纪录片纪念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周年.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是一种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和传播载体,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能够起到文化外交的积极作用.以央视制作的航拍系列纪录片《航拍中国》为例,分别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策略三个方面,分析纪录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6.
董杰 《传媒》2016,(7):60-61
1925年成立的日本放送协会,简称NHK,是日本真正意义上的首家大众传媒机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电视传媒机构之一.而在其制作的众多节目中,纪录片以鲜明特色、优质内容而享誉全球,成为了国际纪录片制作的翘楚.NHK制作的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与BBC齐名,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历史秘话》《新丝绸之路》《大同》等.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纪录片正处在转型与复兴的关键时刻,央视纪录片频道于2012年3月5日与民间机构合作的"活力中国"项目推出首批成果,14部民营机构制作的纪录片登上央视荧屏,其选题均着眼于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是央视首次面向社会民营机构招标制作纪录片,目的在于"凝聚一批社会制作机构,产生一批高质量的社会现实类纪录片选题,创新一批纪录片节目形态"①。"活力中国"项目不仅意味着央视纪录片创作向产业化发展迈出一大步,也深刻影响到当前我国纪录片的整体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豆瓣中关于BBC纪录片《中国是如何愚弄世界的》的1 33条短评进行梳理与统计,其中"霸权式"解码占3.01%,"协商式"解码占12.03%,"抵抗式"解码占39.85%,"创造式"解码占45.11%。通过对短评的分析发现:《中国是如何愚弄世界的》纪录片在中国的传播,受众不仅不赞成纪录片中的观点,而且还抨击BBC不客观,责备BBC在诋毁中国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传者与受者的文化符码不同,对文本意义的构建与生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4月14日起,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完成晚间时段的改版,打造一个全新的"22:30"时段。除周末节目的变动外,周一至周五晚间的纪录片节目带《魅力纪录》,以其精良的制作和一流的品质,带给观众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央视综合频道在晚间次黄金时间段开辟纪录片展播平台,此举具有诸多启示,本文将从"媒体、频道、节目"三个层面加以分析。一、媒体:传递信号建立示范近年来,以央视为主导制作发行的《敦煌》、《颐和园》、《公司的力量》、《华尔街》等大型纪录片的首播平台均是台内各大频道,不难看出央视以纪录片为载体,  相似文献   

10.
2011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了一部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THE CHINESE ARE COMING)。纪录片分两集,每集约一小时。以记录中国人在世界各地存在现状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影响为主要内容,拍摄地横跨非洲、南北美洲。不能不说是一部制作精良,"主题"突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5月 ,央视一套进行了强力改版 ,配合此次改版 ,整合原《纪录片》栏目、新影和科影制作中心纪录片创作力量 ,新推出纪录片栏目《见证》。该栏目由 3个板块构成 ,分别是 :《纪录者》、《亲历》和《发现之旅》。中国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而其中的栏目化现象也始终受到业界的关注。就此本刊特地专访了《见证·纪录者》制片人陈晓卿 ,并约请该栏目主编肖同庆撰文 ,试图通过对一个栏目的解剖 ,共同探讨纪录片的栏目化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苗 《传媒》2015,(23):55-57
新世纪以来,艺术市场受到大众普遍关注,艺术类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类型片也因此受到重视,成为纪录片市场上的新宠.作为老牌纪录片创作公司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近年来也将艺术类纪录片作为制作的重点,其制作的《艺术的力量》《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当达芬奇遇上蒙娜丽莎》《画廊外的天赋》《艺术创造世界》等,因其对极致完美画面的追求,对深厚人文关怀的表达,赢得全球受众的尊重,并在国际上屡获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类节目等大奖.  相似文献   

13.
路春娇 《传媒》2015,(12):53-55
BBC作为老牌纪录片创作机构,其生产制作的纪录片以题材广泛、内容精良而闻名于世.2008年由BBC公司制作的《艺术的力量》,已经斩获多项国际级大奖,成为纪录片历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艺术市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众对艺术知识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而以艺术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展现艺术作品,如何在受众面前再现艺术史上的辉煌,如何彰显伟大艺术家的独特魅力等,都是美术类纪录片需要重点思考和表现的.本文以《艺术的力量》为例,对艺术类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该类题材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岑岚 《新闻世界》2023,(4):82-85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探讨中英合拍纪录片《中国的宝藏》的创作策略,主要从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情感过程、认知过程、行为过程三方面分析该片是如何有效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并提出正确看待自身文化,以开放心态面对国外制作团队,从文化差异中寻找情感共性载体等纪录片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杨莹 《青年记者》2012,(27):74-75
最近,一部由央视制作的纪录片迅速蹿红,与普通电视纪录片不同的是,这部电视纪录片的蹿红是首先在微博平台上发轫的,仅仅是导演陈晓卿在微博上呼吁了一番:"今晚没事都看看吧。不难看,真的。求各位亲帮转。"《舌尖上的中国》低开高走,在22:40  相似文献   

16.
由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策划制作的纪录片《我和我的祖国》,作为新中国六十周年献礼片,由中央电视台联合新浪与土豆网联合播出,网络播出渠道为这部纪录片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收视。  相似文献   

17.
在不久前闭幕的第18届上海电视节上,央视拍摄制作的《舌尖上的中国》、《大鲁艺》、《春晚》等纪录片,在海外签出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同单子,销售额比去年增加50%,其中《舌尖上的中国》已飙升到1分钟1万元的顶级价格。  相似文献   

18.
杨岸 《东南传播》2013,(5):22-23
2008年BBC(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了一部系列电视纪录片《艺术的力量》(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该片获得"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节目"、"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纪录片类)等多项国际大奖。这个系列分为八集,介绍了八位西方伟大的艺术家,从梵高这一集可以看出,作为人物传记类型的纪录片,BBC不论从叙事方式还是拍摄艺术上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20,(12):2-3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系列纪录片《战"疫"》最近,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系列纪录片《战"疫"》,全片分为5集:《鼠疫斗士伍连德》《灭天花》《抗疟疾》《围歼血吸虫》《消灭脊髓灰质炎》,展现中国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成绩,体现中国医务人员的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英国BBC连续推出关于中国文化的纪录片,包括《美丽中国》《中国春节》《中华的故事》等,从他者视角的社会认知建构着"中国文化"的影像形象,并且在国际范围内实现了跨文化交流.从人物形象、情感意象与空间影像三个维度分析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跨文化交流,探讨中国诗人杜甫源自他者视角与西方语境建构过程中的微观意象与宏观架构,对于国内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跨文化表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