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促进中老年健康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有鲜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新兴运动项目,太极柔力球是把太极拳中一些动作与网球、羽毛球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太极式的球类运动。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自身认识和实践,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促使中老年健康的价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太极柔力球的基本动作要素迎、引、抛三个方面,对其运动的物理力学过程加以分析,以期为太极柔力球在广大爱好者中更好地传播和太极柔力球理论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飞 《内江科技》2012,(2):36+28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改传统硬性击球方式,以弧形引化过程触及球体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发、访谈法等针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产生与发展、运动特点和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并对太极柔力球运动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今后更好发展该项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小妮 《内江科技》2012,(9):102+4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对西安市部分高校太极柔力球的发展现状、教师师资情况以及课外太极柔力球的发展状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太极柔力球运动能够蓬勃发展,从而促进高校太极柔力球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斌 《科教文汇》2008,(16):121-121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改传统硬性击球方式,以弧形引化过程接触球体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太极柔力球运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哲理,融传统(太极)运动方式与现代竞技双重特征于一体,集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竞技性、表演性、适应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于一身,所以笔者认为在高校应广泛推广与发展太极柔力球运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陈杰 《科教文汇》2011,(36):152-153
太极柔力球反手抛接球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频率较高,提高太极柔力球反手抛接球技术对比赛的胜利尤为重要。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太极柔力球反手位接抛球应用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对如何提高太极柔力球的反手位接抛球技术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选取60名高校女大学生进行18周的太极柔力球运动锻炼,并对她们的身体形态和机能、身体素质、自我概念、心境状态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长期练习太极柔力球,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概念,建立良好的心境状态。说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它既蕴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又不乏现代元素的融入,二者相结合共同促进着人体健康。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自身认识和实践,对太极柔力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价值效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冯永福  凌灏 《内江科技》2013,34(1):64-65
柔力球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衍生出来的一项集健身、娱乐、竞技、观赏等特点于一身,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从文化学的角度探寻柔力球运动的传承与发展,认为柔力球运动可以通过制度文化、教育文化、传媒文化、竞赛文化等途径进行更好的推广普及,以促进柔力球项目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古老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运动方式,尽显东方神韵,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功夫中的极品,更是修身、健身、养身的顶级运动,太极拳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因此太极运动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无论是地域分布、人种的多样性、参与人年龄跨度以及练习时间局限性都可堪称世界第一运动。太极文化产业也应运而生。太极早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文化也正向世界敞开怀抱,如孔子学院、汉语学校等已在世界各地成立,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世界公认语言,太极拳运动正在为人类的发展服务。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深感自豪,同时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更觉得有一种传承中国太极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前庭器官功能的训练,对提高前庭功能稳定性,防治运动病的发生及作用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释了太极图的哲理内涵,指出了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政策协同的要点和客观要求;从宇宙全息统一论视角、对立统一的和谐论视角、生生不息的运动观视角阐释了太极哲理对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政策协同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政策协同的太极超循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太极拳运动的特点以及对人体的功能的影响的分析,可知太极拳运动属于有氧代谢的运动项目,长期进行太极训练对人体的有氧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能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因此通过从与机体有氧代谢有关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骨骼肌和组织细胞等几个方面进行机制分析,为对进行太极拳运动的人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能够促使人们更好的进行太极拳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环境压力的增大,导致人体身心健康的疾病相对增加,各种工作症、职业病相应产生,心理疾病的比率增高.本文从太极拳运动机理出发,从太极举运动对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四个方面论述了太极拳运动对于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特殊的背景下,学生主要通过居家锻炼的方式来进行体育练习,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四川文理学院400名大学生居家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居家锻炼中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1)学生锻炼以体育课体育老师线上教学和学习网络视频资源为主,相关网络锻炼视频信息量大、高低不齐、没有统一标准、选择练习内容困难等成为制约学生居家锻炼的主要因素;(2)体育教师在新的网上教学环境下,没有充分认识到调整教学目标和改变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主导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课堂效果差;(3)学生对自身锻炼缺少正确的认知和定位,没有长期、系统的锻炼计划,学生居家锻炼时间短,锻炼自觉性差;(4)学生没有形成"学-用-教-固"的技能掌握模式,未能和家人进行互动锻炼或通过自身所学的新的内容指导家人居家锻炼;(5)适合居家锻炼的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气理性运动比如太极拳、太极柔力球等没因势得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各种急性前庭病(眩晕)的发病情况,重点鉴别急性单发性眩晕中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方法回顾分析169例各种急性前庭病(眩晕)的发病率,重点分析神经耳科学检:查在急性单发性眩晕中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各种急性前庭病的发病率依次为: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偏头痛伴眩晕,前庭神经炎、突聋伴眩晕和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外淋巴漏,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在病史,神经耳科学检查方面有诸多不同。结论在临床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偏头痛相关的急性前庭病的鉴别诊断可能是鉴别的重点,鉴剐的方法目前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神经耳科学检查、易患因素的特点以及其它妊要的辅助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更多出现在中年以上,一般都有心-脑血管方面的异常;而偏头痛性眩晕的发病平均年龄明显早于前者,均有一项或几项下列现象:偏头痛家族史,运动敏感,声、光敏感。  相似文献   

17.
菩拉提(Pilates的中文译法)是一个叫菩拉提的德国人在19世纪发明的健身方法.这项运动吸收了古老的瑜珈和太极的精华,"对减肥、改善姿态有近乎神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Q经过长时间的航船到达旅游景点后,我一整天都觉得建筑物在上下颠簸,这是为什么?(初三学生)A晕车、晕船、晕机等是怎么回事?从理论上说,是当人乘坐交通工具时,人体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会使前庭器官产生过量生物电,影响神经中枢而使人出现的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群。  相似文献   

19.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此训练提供前庭、本体感觉及触觉等刺激的全身运动,其目的不在于增强运动技能,而是改善脑处理感觉资讯与组织并构成感觉资讯的方法。所以让孩子喜欢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今后学习能力的发挥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系统阐述了运动保健与治疗的定义、内容、特点,分析了运动治疗在当今医学治疗中的地位,认为运动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运动疗法要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与疾病特点,选用适当的功能活动与运动方法对患者进行训练,以达到促进身心功能健康,防治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