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相对于极个别媒介对案件审判形成较大影响的案例来说,媒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角色,以往一些研究过于夸大了媒介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对“媒介审判”研究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研 《新闻世界》2010,(4):100-100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相对于极个别媒介对案件审判形成较大影响的案例来说,媒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角色,以往一些研究过于夸大了媒介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闻法学者魏永征认为,“媒介审判”是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件做出判断,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它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媒介审判”最大的负面效应在于。媒介的片面报道会影响法治原则,损害司法权威。新闻学界和法学界普遍将“媒介审判”现象的成因概括为媒介越位和司法缺位。然而认真分析2007年的“彭字案”、2008年“许霆案”及“哈尔滨警察伤人致死案”等近年来典型的“媒介审判”案件,新闻媒体和司法部门都做了它们应该做的事情,然而“媒介审判”现象依然存在,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分析“媒介审判”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媒介审判”现象的深层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福兴 《新闻窗》2009,(2):50-51
我国新闻法学者魏永征认为,“媒介审判”是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件做出判断,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它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媒介审判”最大的负面效应在于,媒介的片面报道会影响法治原则,损害司法权威。新闻学界和法学界普遍将“媒介审判”现象的成因概括为媒介越位和司法缺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依法治国的提出,媒体对司法案件的报道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媒体越位对司法案件定性、定罪的报道影响了司法独立,"媒介审判"现象屡见不鲜。据此,本文根据当下热门的媒介审判事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新闻报道的视角提出如何规避媒介审判的措施,以促进我国依法治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李粟  周诗妮 《新闻传播》2009,(8):103-103
“媒介审判”是媒介监督和法治原则的中突.其实质是:以新闻自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媒介的“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客观存在的公众的意见。而媒介审判就不能不带有媒介本身的主观意图,以及媒介背后政治、经济势力对其的操纵。在对案件新闻进行报道时.媒介自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的舆论监督可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7.
“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这个词语是舶来品,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而对被告和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从理论上来讲,媒介审判在以英美法系为主的国家更容易形成,因为西方一些国家的新闻法制以判例法为主,法庭审判实行审判陪审制度。如果媒介在审判前对案件或当事人做了过多的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投票及至判决的公正。  相似文献   

8.
中国语境下的“媒介审判”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国“媒介审判”背后的司法陪审制着手,与目前我国司法审判过程中采取的陪审制进行分析比较后,提出我国不存在本原意义上的“媒介审判”之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我国语境下“媒介审判”的形成机制,并提出解决中国式“媒介审判”的办法不仅在于规范媒体,更在于国家权力的配置及司法本身的独立。  相似文献   

9.
媒介审判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1.媒介审判可能影响司法审判,司法活动的威严受到影响,司法机构威信降低。由于公众和司法机构两者对案件所掌握信息不对称,大众媒体自然而然成了一个告知公众案件信息的中介者。因而媒体对案件的报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司法的审判。如果媒介的负面影响成为一种常态的话,那么司法活动的威严就会受到影响,司法机构的威信就会降低。  相似文献   

10.
"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而对被告和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近些年来,我国媒介与司法的关系经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无论从最近的"杭州飙车案"还是车娅婷案件,"媒介审判"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媒介审判”一词发端于美国,由“报纸审判”演变而来。获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法学博士的台湾学者尤英夫认为:“报纸审判的意义较为广泛,即任何民事、刑事案件在普通法院审判前或审判后,由一般性或法律性报纸所刊载的消息或意见,不论其是以文字、图片、漫画及其他方式,不论其目的是在讨论、分析、攻击、侮辱与案件有关的法官、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或案件内容及其胜负得失,  相似文献   

12.
论文缩微     
“媒介审判”的负面效应冯宇飞在《新闻战线》杂志2002年第11期上撰文说,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是一种不是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也叫“报刊裁判”。国内著名新闻法学者魏永征教授认为,“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件作出判断,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媒介审判”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其负面效应确实不可低估。一、“媒介审判”是对法治原则的亵渎。法律是一门十分精确化、专业化的科学,它随时代的演进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李琰 《今传媒》2012,(8):32-3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许多司法案件在网络舆论的强烈关注下,迅速演变成轰动全国的热点问题。媒介审判也在网络时代呈现出新的发展和变异。本文主要探究了网络时代媒介审判产生的原因,并从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媒介自律,以及促进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防止网络"媒介审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媒介审判"未必有碍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所采用的“媒介审判”一词所指内涵为: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本身抢先对在审或未审案件中的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量等无根据言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微博的传播更使得媒介审判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媒介审判概念的界定媒介审判是一个舶来词,在我国学界中,尚未有一个确定统一的定义.我国知名的新闻传播法学家魏永征教授对媒介审判的提法是为当今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他将媒介审判的主要特征概括为:“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情作出判断,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量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一   “媒介审判“一词发端于美国,由“报纸审判“演变而来.获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法学博士的台湾学者尤英夫认为:“报纸审判的意义较为广泛,即任何民事、刑事案件在普通法院审判前或审判后,由一般性或法律性报纸所刊载的消息或意见,不论其是以文字、图片,漫画及其他方式,不论其目的是在讨论,分析、攻击、侮辱与案件有关的法官、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或案件内容及其胜负得失,凡足以影响审判者,都可称为报纸审判.“①这一定义基本上为我们所接受.   ……  相似文献   

17.
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媒介审判"作为舆论监督司法的一个副产品,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争论.媒体利用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能对司法案件进行先入为主的审判,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司法独立,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判,不利于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但是,造成"媒介审判"的责任不仅仅应该由媒体一方来承担,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司法机关职责的缺位、司法机关本身的封闭性、法官独立人格的缺失、舆论的非理性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制度与法律的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媒介审判"的原因.因此,要防止"媒介审判",需要司法部门、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潘蕃 《新闻世界》2012,(11):140-141
近年来,很多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受到了以微博舆论为代表的网络民间舆论的影响,使独立、理性、公正的司法审判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本文试从网络媒介及网络社会角度探寻“媒介审判”产生的原因以及规避方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有关"复旦大学投毒案"的新闻报道,发现媒体基于媒介责任,在报道该案过程中不断对媒介审判进行自我修正,以达到向公众传递新闻事实的目的。研究发现在报道司法案件过程中,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都存在相似的自我修正过程,均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对待司法审判,该结果对此前大多数研究批评媒体过度进行媒介审判、干预司法的传统理念进行了补充和反驳。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媒介报道与司法独立审判产生冲突的案例日渐增多。2006年9月12日,在法院系统的宣传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向外界宣布若干“禁令”,以此为法院新闻发布定下基调。这些规定包括:法官未经批准不得接受采访,媒介不得超越司法程序进行预测性报道,重大案件新闻发布由最高法统一口径等。对自身法院系统,最高法提出五项内容“一律不得发布”①,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对媒介涉案报道做出限制性规定:媒介对案件的报道不得超越司法程序预测审判结果、发表评论或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