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新蓉 《中国教师》2011,(22):17-20
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共同性是社会和个体稳定与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以资本为轴心结成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关系必然带来个体发展本质上的碎片化、不确定性以及物欲化,必然消解了教育目标内在的丰富性和稳定性。在金融资本控制劳动的全球化进程中,碎片化的"素质""能力"替代了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教育质量的概念消减为个体的、具体化的、方便资本市场测量和选拔的"素质",由此,带来一代人完全隔离、彼此漠然甚至对立的社会关系,导致教育的私有性主导着国家的公共教育,教育公平、公共教育窄化为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教育改革的价值基础:兼论公平和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30年来的教育改革,以不断渐变的方式完成了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教育转型。教育的培养目标取向由国家、集体转向个人及私人家庭,培养"一代人"的具有共同性、集体性、民族性、理想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目标演化为个体性、私利性、竞争性、合市场性和全球性的劳动力或人力资源的培养目标;追求效益和素质的教育在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以及社会竞争中扮演了加速器的作用;教育的公共性以"公共产品"概念为基础,以个体的教育权利诉求和机会均等为本,在标准化、普遍化的"素质"和"质量"的追求中,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内在的丰富性和整体性却在不断消减。新的历史阶段,应正视现代教育的基本矛盾,以国家、民族、个人当下和长远福祉为出发点,排除资本市场在制度上和文化上对公共教育的侵蚀,通过学校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运行逻辑的驱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这一社会转型在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同时,给现代教育带来了诸多冲击。面对教育系统内在逻辑的嬗变、国家能力与公民自由的紧张以及私人伦理与公共伦理的时空错置等问题,现代教育应该也必然走向以培养公民为目标的教育。唯有确立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的目标,才能平衡资本对教育系统内在逻辑的冲击,形成教育与国家的良性互动与动态均衡,并明晰私人伦理与公共伦理的边界,最终回应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异质性及其运行逻辑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被动建构"的特性,具体表现有各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高度"同质性",所构建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度"理想化"。同时高校管理的"碎片化"影响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主要表现为组织价值"碎片化"影响了体系目标的协调一致,职能和资源配置"碎片化"影响了体系的运行,管理过程"碎片化"影响了体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以汉文化为主流传播信息,忽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和个体的文化背景,将"异质"文化"强制性"介入到少数民族文化中,从而导致本民族文化发生"中断"。文化的"中断"给个体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要解决此问题,重视个体生命的根本性需要,秉承求同存异的共生理念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国内在动漫发展概述情况,对国内外动漫发展近况作出详细的分析后,提出动漫专业在中职教育工作的发展动向,以此为基点,教师应该在动漫教育中"以人为本"、紧跟着市场的"步伐"、不断的强化"主体"素质,以这三项作为动漫教育在中职院校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本文阐述了动漫教育在中职院校中的发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大致经历了生产劳动、素质育人、全面育人三大价值取向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我国劳动教育逐渐由简单模仿他国转向本土化研究;劳动教育目标由关注社会效益转向个体和社会双维度发展;劳动教育内容在横、纵双向进行深化;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由工具性为主转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渐进统一。未来劳动教育更要以人为本,以应对时代挑战;以生命教育为根,以获得全人发展;区校差异为准,以求得扬长补短;理论研究为导,以促进科学长效。  相似文献   

8.
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结合石阡县情,我县教育工作要抢抓机遇,坚持"用我们的良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念,围绕"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即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个体充分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培养和发展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间接地培养和促进人的其它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人的某些特殊才能。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视域下加强劳动教育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部分高校劳动教育中存在大学生劳动体验不足,劳动教育呈碎片化、现实化倾向,劳动教育评价有待完善等问题。对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增设劳动体验课程、建立健全劳动课程体系、聚焦大学生实际生活、完善劳动教育评价等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人的个体要求越来越得到尊重与展示的时代,是一个呼唤人的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时代。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当代教育要着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应然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现时代人们对自身发展的强烈渴望,同时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发展规律,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克服工业文明时代因资本逻辑及其异化劳动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确立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中劳动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劳动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应当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秉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凸显人—自然—社会共生共享的生态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理想.劳动教育生态价值取向将"生态人"培养作为其教育目的 ,为通向人的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性的目标图景.  相似文献   

13.
一、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创新我们要全面地把握劳动教育的战略地位,加深对大学生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唯物史观看来,劳动创造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社会的人的本质及其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科学劳动观本身已揭示了劳动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战略地位。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它必然要求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和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  相似文献   

14.
庞志飞 《辽宁教育》2003,(12):55-56
面对21世纪的今天,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而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素质:高尚的社会道德品质(正确的理想指向),较高的创造性智力水平,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正确的审美情趣等。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在人的终生发展中,特别是在促进青少年时代全面、自由的发展上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一、劳动实践教育能不断提升人的道德品质人的任何一种思想认识或感受,都是来自于亲身的实践。实践的机会越多,认识或感受亦越深。劳动与人的思想认识也是如此。动手实践劳动从形式上是一种体力的付出,但…  相似文献   

15.
就教育目标而言,艺术教育、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那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而加强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教育对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精神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华 《宁夏教育》2000,(5):20-21
在人的素质整体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审美、劳动和交往素质的基础,它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方式,使这些心理品质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面开发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发展劳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劳动教育事关全面发展大计,学校劳动教育的全面深入推进也是一个系统且繁杂的工程,既要全面构建契合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又要提升劳动教育支撑,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新样态推进。  相似文献   

18.
吴德 《教育探索》2006,(12):42-43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是20世纪中期在苏联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它以苏霍姆林斯基为主要代表人物,主张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它也是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进一步走向融合的标志,反映了新时代对教育的呼唤。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要求的是使德、智、体、美、劳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和谐是个体自身素质的和谐,是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在的和谐,也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教育权利是理解和认识现代教育的基本范畴。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教育权利主要集中在对国家、学校、学生的教育权利的研究,而对家长教育权利的研究很少。这主要是因为公共教育属于社会公共产品,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公共权利在里面的作用而忽视了个体权利的作用;也是因为民众(包括家长)对家长教育权利,以及家长教育权利与公共教育权利之间的关系缺乏全面认识。但随着近年来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社会消费的个性化趋向,家长教育权利问题逐渐引起重视,这也是在“择校”、“就近入学”和“家校合作”的现实层面的冲突中引出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预设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安排,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想结果的预先设定,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导向。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场域范围、使命任务和目标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预设应在充分彰显立德树人社会价值和促进主体性人格发展个体价值的基础上积极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和个体二维价值的双向建构;以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地位、提高时代新人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内核预设目标体系;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抽象目标与具体目标、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以及目标、任务与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效引领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