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造就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高等学校在这项工作中负中特殊的使命,因为青年大学生从总体上讲是当代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跨世纪接班人中的骨干力量,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正确看待国际共运的挫折与困难,教育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前中国的最大实际,帮助大学生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问题;结合青年成才的新特点,带领大学生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
百度了一下,广义上文艺青年的意思是喜欢文化艺术的青年人,是继"小资"这个词语之后又流行起来的一个词语。小资接近于一种身份与地位的硬性标志,而文艺青年则多了几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柔软气息。它与收入、地位无关,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艺青年。  相似文献   

3.
"一个基因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物种关系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尽管中国野生稻资源关乎我国下个世纪的粮食安全问题,然而,它目前的濒危现状却令人触目惊心.青年学者高立志披露: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谈到继承五四传统及加强青年教育问题时曾深刻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则国家有希望。”我党几代领导人都对青年寄予厚望。因为青年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青年是跨世纪的一代建设者。青年又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蔡杭汐 《作文》2023,(Z2):12-13
<正>如果让你放弃出国留学,放弃研究成果,你愿意吗?如果让你连换三条人生赛道,从零开始,你愿意吗?如果让你深藏功名,隐姓埋名一辈子,你愿意吗?有一个人,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他就是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一个人总有思想,总有他的信仰。这个信仰应该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6.
《中国职工教育》2013,(11):58-6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变化。青年群体(15-34周岁的人群)作为人类历史上各个时代中最活跃的力量,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观念变迁的过程,抒写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观念史。事业、婚姻和家庭在人一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青年的价值观念也集中体现和作用于上述三个维度。要了解中国,先了解青年;要了解青年,就要先了解青年的职业观、婚恋观和亲情观。为此,2013年4月12日至4月23日,人民网强国社区联合国内某专业调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针对青年群体和非青年群体(35周岁及以上的人群)的价值观念现状进行了调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信息     
上海在校学生仅4.5%最想做老板首选公务员近日,共青团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浦东干部学院召开。一份由上海团市委组织完成的《2005上海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成就感和自由感成为上海青年择业首选。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青年发展报告还显示,只有6.4%的在职青年在选择最愿意从事的职业时选择了最想做私营企业主,而在校学生选择这一比例的仅为4.5%。据悉,去年,上海团市委针对在职青年和在校学生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0份。调查显示,不管是在职青年还是在校学生最愿意从事的两种职业都是“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8.
青年党员是国家、社会、企业中的一份重要力量。本文从企业中青年党员现状及结构组成出发,分析了现时期青年党员在企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对新时期、新形势下青年党员这个先进群体应该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对青年党员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 一、深刻认识青年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首先,学习邓小平理论是青年学生肩负起跨世纪历史使命的需要。党的十五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要在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在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伟大进程中,青年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而青年学生这个特殊的知识群体  相似文献   

10.
郭大卫 《神州学人》2014,(10):34-35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梦想、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复兴就有希望。学习了习主席的“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话,我深切感受到,青年承载了中国的未来,青年给中国梦带来了巨大的青春能量,中国梦与青年人息息相关。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并非止步于过去,也同佯是当代青年人梦想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外语专业学生对国家文化安全的认知现状,旨在引导他们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结果发现:学生对于国家文化安全总体认知度不高,但普遍认为国家文化安全非常重要;大部分同学能够意识到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但也有同学认为推广普通话会影响方言的发展;部分同学认为西方影视文化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但是大多数同学对西方价值观持理性尊重的态度;尽管少数同学认为西方节日很重要,绝大多数同学表示中国节日更重要,愿意做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TFBOYS组合的王源代表中国青年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青年论坛发言。他说,"我坚信青年的力量可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也期望我们的决心可以创造出改变。"这个年仅16岁,出道仅三年的"00"后少年正式登上了国际社会的大舞台。2009年,中国内地的偶像文化才刚刚起步。在重庆,一家叫作时代峰峻的新公司扬言要打造中国版"杰尼斯"(杰尼斯事务所是享誉亚洲的美少年梦工场,以"养成模式"来培养明日巨星)。对于十几岁的孩子,国内的主流培养观一直是"好好学习",有多少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牺牲掉仅有的休息日,去做那个虚无缥  相似文献   

13.
讲个故事:1933年,一个中国青年乘船去欧洲,突然海面上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青年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把他绑在柱子上。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依言照办。绑好后,青年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连声赞叹:"中国人,真了不起!"这个青年就是后来成为著名经济学家的王亚南,他的成才是和爱读书分不开的。同学们,暑假到了,你准备阅读吗?你愿意读名著吗?也许有同学会说:中外名著浩如烟海,我们是老虎吃天—无处下手啊。下面,就说说"下手"的方法哟!  相似文献   

14.
青年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意义重大。通过分析当代青年学生的信仰困惑,总结青年学生的信仰现状,树立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解决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明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什么,解决信仰什么的问题;科学指导青年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解决如何信仰的问题。坚定当代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创新培养路径,加强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关联,注重理论政策与建设成果的分析,尊重社会道德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新旧思想交替,社会秩序混乱,传统与现代相互较量,社会问题亦层出不穷,自杀现象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青年学生是当时社会的希望,被视为社会活力的象征,天然地承担了拯救国家命运,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他们的自杀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激烈的自杀方式、悲愤的遗书如同表演一样将青年个人自杀事件带入公共领域,是青年对自我形象的一种建构;而作为观众的社会各界通过媒体报道、追悼会纪念、公共讨论更是对青年有着不同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认同,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担当意识,首先表现在对国家的认同上。鲁迅先生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其中的“民魂”就是一种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7.
吴信 《高中生》2011,(16):30-31
在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年代,出生于这个时期的年轻人经历着这个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大、与国际的接轨,深刻影响着年轻人这个群体。我们无法仅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述这群年轻人,毕竟年轻人的脚步走得如此之快。但我们能从世界对中国青年的看法中,捕捉到这个年轻群体的一些特点。这其中既有褒奖,也有批判;有客观分析,也不乏片面误判。我们需要用理性和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通过外国人的眼光来更全面了解这个群体,也让这个群体  相似文献   

18.
青年政策研究已成为我国和世界其他很多国家指导青年工作的重要原则。我国的青年政策研究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研究水平仍未跟上时代的发展,不利于我国青年工作的发展。从我国青年政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青年政策研究水平的提升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我很高兴能和大家聊一聊"中国青年的机会"。实际上,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我们国家由一个农耕文明的帝制国家,慢慢被外国的枪炮打开了国门。每一代人都希望在这个时代时点上改变这个国家和自己的命运,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大家所获得的机会是不一样的。1918年我有一张大家现在很难看到的照片,这是一百年前——1918年1月——当时中国最流行的  相似文献   

20.
陈华 《教师博览》2014,(10):53-54
中国近代社会需要具有独立人格和做事能力的青年。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都愿意聚集在教育的天空下为培养这样的青年贡献力量。公民教育、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人格教育、平民教育、世界观教育,等等,近代中国的教育界由此而思潮鼎沸。蔡元培和经亨颐、黄炎培、郭秉文等人正是这些思潮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