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快快:妈妈,题目是不是说找人没找到?妈妈:对。作者要去找一个隐者。快快:我知道,隐者就是隐居山林的人。跟王维一样,不喜欢做官,喜欢和大自然住在一起。妈妈:对。  相似文献   

2.
初读古诗交流资料还未开课,悠扬婉转的笛声在课堂上空飘荡,屏幕上,远山、丛林、碧潭……那么悠远、静美。孩子们微微闭着眼睛,完全进入了意境,台下一千多名与会者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讲台,整个大厅静静的、静静的……只见执教的张笔春老师优雅地来到孩子们中间,一会儿摸摸这个的头,一会儿拍拍那个的肩,一会儿又亲亲这个的脸。孩子们一脸幸福地笑着,老师和孩子之间是那么融洽、和谐,情谊融融……台下的听课老师看到这一幕,无不为之感动,都赞许地直点头。“铃……”上课铃声响了。课,在诗意般的氛围中开始了———师:中华民族有着…  相似文献   

3.
《寻隐者不遇》虽然是一首内容比较浅显易懂的古诗,但是诗文背后的意思却很值得玩味。言为心声。笔者以为若想试图走近诗人贾岛的内心世界,不妨抓住寻人之人与童子之间看似简单明了的对话,然后由此入手,通过对诗中三人的步步追问来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从而揭开诗中隐藏的真相。  相似文献   

4.
一个初秋的早晨,晴空万里,云雾漫天。阳光把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一群群美丽的小鸟,在绿树的枝头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着动听的歌儿。诗人贾岛被鸟儿的叫声吵醒,推开了窗户。啊!空气多么清新,令人振奋。诗人想:天气这么好,今天就去拜访一下隐居在山中的老朋友,和他一起吟诗喝酒吧。于是他整了整衣冠,动身上山了。  相似文献   

5.
曾孝义 《现代语文》2006,(5):105-105
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不遇》,从寻而不遇落笔,描写出了一位飘忽不定的隐形象。  相似文献   

6.
唐诗《寻隐者不遇》久认为系贾岛杰作:文章在前人质疑基础上,结合《长江集》版本情况,对该诗流传试作梳理.并认为诗的作者很可能为孙革。  相似文献   

7.
我的古诗教学《寻隐者不遇》(人教版九义教材《语文》第八册修订版)制定的教学目标,作了大胆设想:———教学的起点延后。一般的古诗教学,无论用什么方法,是以“理解这首古诗”为终点;我的教学设计,以“已经理解这首古诗”为教学的起点。———教学的终极目标,着眼于引导学生感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一教学目标制定的理论根据是:第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诗歌语言和意象展现的力对意境的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唐诗《寻隐者不遇》和清诗《晚登马鞍山》两首诗歌是意境两种不同状态的典型。基于力学和文艺心理学分析两首诗歌,可以阐释两者意境的状态以及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第二节课,我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寻隐不遇》。一个孩子漫不经心地说:“隐是谁?”我一愣,大家都看着那个孩子,露出不解。我笑笑说:“是呀,我怎么没想过。诗人也没有告诉我们,不过,也许诗中会告诉我们答案的。我们一起去找找隐吧!”大家都兴致盎然地开始寻找隐。  相似文献   

10.
《寻隐者不遇》是一首叙事诗,写贾岛寻访隐者,与童子对话,而最终没能遇见隐者的事情。从题目中的“寻”,可以想象贾岛一路寻寻觅觅,拜访隐者的急切之心。从诗句的对答中,可以体会到贾岛内心的波澜起伏:从刚遇见童子时的满心欢喜、充满希望,到“言师采药去”时的失望,但仍不死心,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寻隐者不遇》等古诗时,引导学生在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处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意蕴深远,为我们引导学生进行二度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下面,我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为例,谈谈通过补白训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课本中精选的古诗词脍炙人口,通俗通懂,大多数孩子在前龄前就耳熟能详,倒背如流。那么,古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意境,同时也能够感悟诗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一、诗情画意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古诗就是这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的独特魅力在于用精练的语言展现精彩的画面,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几幅图(出示)。它们使你想到了哪些诗?  相似文献   

14.
15.
一、诗情画意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古诗就是这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的独特魅力在于用精练的语言展现精彩的画面,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几幅图(出示)。它们使你想到了哪些诗?生:《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儿垂钓》《咏柳》。(背诵诗)师: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浑然一体。(以图  相似文献   

16.
师:在人类知识的宝库中,<伊索寓言>这部书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仍一直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其中许多篇目我们今天仍然耳熟能详,从中得到的很多经验我们现在还受益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这座宝藏的大门,一同走进这美妙的<伊索寓言>世界吧!先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似文献   

17.
师:同学们对"徐志摩"这个名字一定很熟悉吧! 生:<人间四月天>的作者.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教学目标1.能朗读,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19.
《寻隐者不遇》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全诗寓问于答,平白如话,表面简单易懂,实则意境深远。因此,  相似文献   

20.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口技》。预习的时候,大家读了几遍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