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文喆 《中国教师》2014,(17):1-1
<正>学校除了教孩子读书求职以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孩子变成学生,然后再把学生变成公民,促进他们实现这两个转变,实现他们身份和态度的转变。人跟人之间的合作,一个是作为个人跟人合作,一个是作为群体的成员跟人合作,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孩子是什么?从年龄段来说,就是成人和婴儿之间的过渡阶段,就是他还没长大;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孩子是一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正>教育一事,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尤要在造就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学校教育宗旨,系造就学生将来能通力合作,互相扶持,成为活泼勤奋、自治治人之一般人才。吾国学生最大之缺点,即平日除获得书本上知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正>导师的重大的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行与智慧的原则;再逐渐将人世的真实情况展示给学生,再使学生喜爱,并且模仿优良的与值得被人称誉的行为;在当学生正做这种行为的时候,给他力量、活泼和努力。他之所以要使学生去用功,目的旨在练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中国教师》2013,(19):1-1
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国家犬事、世界大势,亦必须师生共同关心。学校里师生应当相依为命,不能生隔阂,更不能分阶级。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青年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几岁,这是先生受学生的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是先生受学生的锻炼。这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中国教师》2014,(4):1-1
我想,教师首先要认识他所教的学生,学生的状貌、性情、家庭情况之安固然必须认识,可是我所说的认识并不指这个。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正>我的研究从来不能离开年轻人,我所有的著作都是面对年轻人说话。提笔写作的时候我的面前始终闪烁着年轻人渴望的眼光。同时年轻人也参与我的写作。我的学生都知道我有一种习惯,就是我很喜欢和学生聊天,我的研究课题不是我一个人苦思冥想出来的,常常是在客厅里面,和学生聊天中产生一个想法,一种思路,然后去研究。在思考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中学生读写》2008,(8):2-2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正>夫人既知仅仅教授正当行为之理论,不足以养成儿童之品行,然又确信有一种助力则无疑义,盖道德教训非具体而抽象者,若离真正生活而独特此注入学生之脑筋,必无甚价值可言,是以不得不利用他种有效之法而加意焉。所谓最重之原因惟何,曰教员之品格,从经验上而知学生之气质,由聪明豁达之教员默示感化,渐觉其向慕而变化者,则其效必较教员之口讲为真切。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可以说一本好书就是一生财富。记得柳斌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中学生读写》2008,(6):2-2
<正>脚下是铁轨或者看不到头的跑道背后是永远寂寞的天空单车的铃声穿越过我们汹涌的年华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汉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同学们,从小学习书法,并不是要求你们今后都成为书法家,而是让你们从小就对汉字有敬。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依通常说,学生所要求的是知识。说得更切实点,那便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不是随便谈谈随便听听就可以取得的。必须把外界的一切融化在我们的生命里,使我们的生命丰富而有所作为,才算是真个取得了生活经验。外界的一切"杂然并陈",为摄取的方便起见,不得不把它们分个门类,于是学校里就有了各种的科目。每一种科目如果漫然去学习研究,势必混乱而没有头绪,为有所依据起见,不得不给他定一个纲领,于是学校里就有了各种的教科书。读教科书并不是进学校的最后目的,最后目的乃在取得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正>我相信——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这种社会生活的形式里,凡能最有效地培养儿童分享人类所继承下来的财富以及为了社会的目的而运用自己的能力的一切手段,都被集中起来。因此,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正>校内学习应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在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只有当其中一方的社会兴趣和另一方的兴趣有无数接触点的时候,才能达到这个地步。可以设想,有一种学校具有伙伴的精神和共同的活动,但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正>我认为,形象的说集体是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组织这几个基石之上建立起来的。集体的形成和这些基石的奠定,取决于教师。在有些情况下,集体的要素在儿童过学校生活的第一年就已出现,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则晚些。一种基石的稳定和牢固取决于其他基石的稳定和牢固,例如,共同的组织——严格要求、服从、领导、管理、依附制度,取决于共同的思想、智力和情感三者的统一。因此不要急于建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中学生读写》2008,(10):2-2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正>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全校师生应当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凡应当改造的,一丝一毫都不肯轻松放过,才能表现真精神。师生不能共同改造学校环境而奢谈社会改造,未免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据报道,有记者采访华师大二附中李志聪校长,问道:学者钱理群教授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概念引发广泛讨论,您如何看待学校培养人才的初心?李校长答:我一直说,我们选拔录取了全上海同龄人中前1%-2%的人,如果这些人都被我们培养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国家、没有民族,那么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就没有未来。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正>生长的能力,依靠别人的帮助,也有赖于自己的可塑性。这两种情况,在儿童期和青年期达到顶点。可塑性或从经验学习的能力,就是形成习惯的意思。习惯使我们能控制环境,并且能为了人类的利益利用环境。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正>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应是最有权威的未来学家。未来分为两半,一半是今天的延续,另一半要靠理智的雕琢。世界上有四种老师,第一种是讲课能深入浅出,很深奥的道理,他能讲得浅显易懂,很受学生欢迎,这是最好的老师;第二种是深入深出,这样的老师很有学问,但缺乏好的教学方法,不能把深奥的学问讲得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