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班里有几个孩子,平时总喜欢与教师争论不休,特别是在课堂上,当别人回答问题完毕,他们总要陆续站起来,有的干脆站都不站就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看法。”于是滔滔不绝地阐述起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来。有两个胆儿大的还经常说:“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观点。”他们曾几次让我  相似文献   

2.
温老师 :您好 :知道您是一个语文老师 ,同时又是一个作家 ,觉得您的这种身份很有意思 ,很适合讨论关于作文的问题 ,因此我想向您提出一些问题让您回答 ,希望您的回答不要像有的语文老师那样 ,全是作文教科书的那些套话。我给您提的第一个问题是 :怎样把作文写得更有文采 ?期待着您的回答。学生 :叶 曼2 0 0 1 11 2 0叶曼同学 :感谢你的信任。你提的问题很好 ,为了回答你提的问题 ,还是先举一个例子。沈从文先生可以说是一位语言大师 ,他在《沈从文自传》中写了这样一件事。作者在辰州时 ,常去城墙上看教会中学学生玩球 ,有一次 ,学生无意中…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习惯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在不久前的一节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却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而且笔者发现,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能'与‘想'有什么区别?""这样提问有什么好处?"看似简单的一个字的变化,引发了笔者对课堂提问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一、语言激励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与表扬时,不要笼统地说"你很棒"或"你真行"之类的话,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应有不同的评价,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用赞赏的语言:"不错,有进步"!当学生回答问题或作业有新意时,我用欣赏的语气赞叹:"很棒,有创新精神"!"你的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学生管得比较严,又不大与学生交流,因此师生有点隔阂.上课时,课堂气氛总是有点沉闷,提问时,也没有学生主动回答.有一次在和学生闲聊的过程中,我问他们:"我提出的问题你们明明会回答,为什么不主动回答呢?"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们有点怕您,不敢回答."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如何建立一节课的逻辑性是当前教师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之所以这么说,缘于我在参与课堂观察与诊断、与同行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中,看到的一些普遍性现象:教学设计重形式、轻内容,教师没有真正弄清楚这节课要教些什么、学生应该有哪些方面的发展就急于进入课堂;违背"以学定教"的原则,唯教材是论  相似文献   

7.
<正>丁肇中曾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又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回答:"不知道。"丁肇中分别在上海交大和山东大学回答对口学科师生们更为专  相似文献   

8.
一位美籍华人到我国讲学时感到很纳闷:怎么学生都没有“问题”向老师“发难”呢?探问其中的缘故,学生回答说:教授,您讲得太好了,我们都非常同意您的见解!这位教授颇有感触地说:“在中国做教师太容易了!要是在美国,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不断会有刁钻的甚至老师一时也不能回答的‘问题’提出来,让老师防不胜防,感到非常紧张!”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美教育观念差异的一个侧面。我们的教育强调对“权威”的认同,忽视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鼓励个体有独特的见解。在这方面我认为应借鉴别人的某些做法,切实注重对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如何去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呢?父母应做到以下“四要”: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12,(5):10
有一个学生问莫扎特怎样写交响乐。莫扎特回答道:"您写交响乐还太年轻,为什么不从写叙事曲开始?"学生反驳道:"可是您开始写交响乐时才io岁呀。""对,"莫扎特回答道,"可那时候我没有问过谁,交响乐该怎样写呀。"  相似文献   

10.
<正>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教学实录:一位教师执教《在沙漠中心》,经过激情导入、研读感知、揣摩作者心理和实现学生情感升华的教学环节后,教师提出问题:向课文中的"我"学习什么?有学生说学习他的坚强,有学生说学习他的勇敢和乐观。教师点拨:能不能回答得再深入一些?有学生说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学生说学习他热爱自己的飞行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质疑问难的开放性 质疑问难层面上的开放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二是教师应提倡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言,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直接回答问题或发出质疑,不必征得教师同意。教师应该创设一种情景,使学生发出一声声“我有问题”“我还可以这样”等形式的问答,好似  相似文献   

12.
<正>一、基于课堂观察的问题提出笔者在近期学校开展的公开课上,选择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观察点,对本教研组的多位教师的语文教学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课堂观察,笔者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自主学习成了"无师自通"共有五位语文教师参加该轮公开课活动。这五堂课中,学生集体回答次数平均是11次,个人回答次数平均是12次。学生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不假思索流利地回答了教师的所设问题。从学生讨论的情况来分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这样一些情况,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与课文内容、观点、术语相脱节;学生观察、分析、想象肤浅,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启而不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士气作为教师群体精神面貌的体现,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效率。当前,初中教师群体感受到多重压力,如新课程改革的压力、初中升高中的压力等等,在这种情形下,初中教师群体能否保持良好的士气,如何提高教师的士气,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确实是必要而及时的。基于此,笔者对哈尔滨初中教师群体士气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体分析在组织认同方面,大部分教师对组织比较认同,但是就个别问题的回答来看,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同意率最低的两道问题是:“我觉得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极为崇高”和“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工作的话,我仍会选择教育工作”,“同意…  相似文献   

15.
崔瑛 《早期教育》2002,(6):10-10
前不久在全市幼儿园教师座谈会上我提出这样两个问题:您认为当前备课写详案对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有实际效用?您认为目前对教案的检查是否有实效?第一个问题回答"否"的占56%,第二个问题回答"否"的占58%.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当前备课写详案缺乏实际效用,备课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应付检查.在教案的抽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备课中仍存在不尽如人意和值得反思的地方,1.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内质.  相似文献   

16.
<正>从教27年,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校长、教育局副局长,获得了不少荣誉。但对我而言,孩子们口中稚嫩的"马老师"和同事们口中亲昵的"老马"才是最美的称呼和最高的褒奖。作为一名教师,我很幸福。有个场景我终生难忘。我一踏进学校的校门,教师、学生纷纷拥上来,围在我身边,七嘴八舌地问:"校长,您怎么回来了?""校长,您不走了?"我果断地回答他们:"我不走了,留下来陪你们!"瞬间,人群像炸开了锅一样,他们欢呼雀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师讲完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后,一学生突然举手发问:"为什么您讲其他三角形时,不把顶上面那个角叫做'顶角'呢?"这一突如其来的提问,使这位教师不知所措.也许她从未考虑过这一问题,所以左思右想也找不到恰当的答案,尴尬了好一会.最后,只得简单地回答道:"这是规定",以搪塞学生的提问.其实,这个学生的问题,是提得非常好的,教师本可借这一问题,因势利导地向全班学生讲清一些概念的本质.然而,教师的回答却令人大失所望,这不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学生在给教师的小纸条里写道:"老师,请您上课不要讲那么快,我题目都没有看清楚您就讲了一半了。"这既反映了教师的讲课速度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的接受水平的问题,也反映了部分学生专注程度、理解能力薄弱的问题。类似的,我经常听到学生说:"上课听得明白,下课后作业却做不出来。"这里,有"真明白"和"假明白"的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都与数学思维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9.
高三学生面临人生道路选择,如何做好高三学生思想工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确立人生方向,解决学生学习动力,笔者主要让学生回答好三个问题:首先,明确身份,回答好"我是谁"问题;其次,明确目标,回答好"为了谁"问题;最后,激发动力,回答好"依靠谁"问题。如此,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升学的梦想。只有实现了一个学生的大学梦,和他的大学梦一样的千千万万个大学梦,就汇成了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你自己选择     
<正>有一天,一个年轻人问萨特:"我有个困惑已久的问题,我想参军,为国效力,但是,家中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需要我照顾……怎么办?"萨特回答:"你自己选择。"青年说:"您是大师呀。正因为我拿不定主意,才向您请教呀!"于是萨特连续回答了三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