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明确的创作意图.是政治诗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在艺术上的创新是成熟地使用了近体的七律、七绝的形式,特别是七绝的大量运用。李商隐用咏史诗的形式写爱情、恋情是他的新创造。李商隐在其咏史诗中说理时大多能以形象、感情出之。总之,李商隐的咏史诗承前启后,是这一题材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在晚唐社会现实和自身救世抱负的激发驱动下,大力创作咏史诗。其咏史诗以深广的思想内涵和精妙的艺术风姿,成为我国咏史诗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3.
汪守英 《甘肃教育》2011,(15):59-59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的杰出诗人,咏史诗是其创作的重要题材,约占他全部诗篇的七分之一,而且成就卓越,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擅长将追怀史事与讽刺时弊融于一体李商隐的咏史诗决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为咏史而咏史,  相似文献   

4.
本从李商隐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李商隐渴望早日成名取官的客观原因,探讨了商隐的政治抱负,关心时事的性特征,由此指出其写咏史诗隐晦的原由,并以咏史诗《贾生》为例,着重分析了李商隐个人的思想情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其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咏史诗在中国咏史诗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划时代的影响,他按照以儒家诗教为主体的传统诗学的审美要求将咏史一体推到了思想艺术的峰颠:赋予咏史诗以强烈的讽时性;讽刺寄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赋予咏史诗以深长幽婉的情韵;丰富和发展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咏史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均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其表现手法有同有异,对咏史诗的贡献在不同方面各有所得。杜牧和李商隐以自觉的创作意识与多方面的艺术探索,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及表现手法,成为晚唐咏史诗的集大成者。他们的创作承前启后,在咏史诗的发展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的咏史诗大都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其对统治者辛辣尖刻而冷峻的讽刺和揶揄挖苦,使他的咏史诗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独特的艺术个性.笔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就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修辞技巧三方面分析和解读李商隐咏史诗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8.
党绍辉 《成才之路》2009,(24):32-33
唐诗发展到晚唐,咏史诗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不少晚唐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咏史诗。在这些数量可观的咏史作品中,李商隐的咏史诗独具特色,显示出了不同凡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水准,为咏史这一体式的成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的咏史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蕴含着深沉浓郁的悲怆美,高度集中地体现了晚唐咏史诗的审美趣味,而其悲怆美的形成则离不开诗人对画面场景的精心剪裁,对意境情趣的营构,以及其大胆酣畅的讽刺手法.这使得李商隐的咏史诗显得摇曳多姿,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的咏史诗在晚唐诗坛因为其独特的艺术个性而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咏史诗具有高度概括、善用对比、以小说笔法入诗等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的托物寓怀诗及其对古代咏物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是唐代写作咏物诗数量达百首以上的少数几位诗人之一。在他的整个诗歌创作中,咏物诗是和咏史诗、无题诗鼎足而三,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大类作品。这百余首咏物诗类型多样,成就各异,其中尤以托物寓怀之作最具个性特色,且对古代咏物诗的传统有明显发展。一在李商隐之前,咏物诗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从先秦到南朝初期,是古代咏物诗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诗经》中虽无完整的咏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咏史诗艺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咏史诗滥筋于《诗经》“大雅”及楚辞中的一些篇章c屈原的《离骚)中就涉及到许多历史传说及重大历史事件,借以调古谕今,抒写怀抱。咏史诗经历魏晋南北朝发展到晚唐,达到了繁荣,不仅出现了许多咏史名家,而且在艺术上自觉地将咏史和现实、人生结合起来,创造出风格多样的咏史诗。特别是晚唐的李商隐,面对着江河日下的李唐王朝,他感到回天无力而悲忿交加c岁月陆路,壮志未酬,生存的不幸凝聚成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沉感慨与思索,再加上对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使李商隐的咏史诗开阅自如而又寄托遥深、暗藏锋芒,在穿越古今时空…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一个气度恢弘、充满自信的朝代,其重视诗歌的历史条件,使唐文人的诗歌创作独具特色,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为勇于反思。咏史诗的发展就是唐代文人对社会、历史和自己进行反思的结果。唐代咏史诗的艺术特征经历了萌芽期、自觉期、发展期的演变,生成了再造艺术时空、寓今于古的比兴手法、匠心独具的史事、剪裁融合历史与自然叙史方式的艺术新变,获得了其他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咏史诗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诗歌上承诗骚,下开唐宋的重要发展时期,作为一种与整个古典诗歌艺术发展同步的特定题材的诗歌,咏史诗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演变有其规律和经验值得总结,而过去对咏史诗的研究多偏重于唐代。本文在理清魏晋南北朝咏史诗传承演变的基础上,论述总结了这一时期咏史诗在题材义理、形式体制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充分肯定了魏晋南北朝咏史诗为唐代诗歌繁荣所做的艺术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一) 胡曾是以其咏史诗赢得了在文学史上的一席地位的,他的152首七绝,除末二首外,全是咏史诗,是唐代写咏史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主要是歌咏春秋战国和两汉时期的史实。但他的咏史诗在艺术上良莠不齐,瑕瑜互见。历来对它的评价,分歧颇大。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中晚唐时期,诗坛上掀起了咏史诗的创作高潮。温庭筠、李商隐作为晚唐诗坛大家,更是佳作迭出。社会时代背景的相同、才华志向的相似、经历遭遇的相仿使得他们的咏史诗在思想、内容、情感继而在风格上均有相似之处。但是,温李二人的性格气质、审美趣味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差异,又使他们的咏史诗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试图从文本的审美意象角度入手,通过对温李二人咏史诗的意象内涵构成、组合方式及表达效果等方面的分析比较,来对他们咏史诗艺术风貌与审美涵纳的异同获得较清晰、确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李商隐咏史诗的思想内容进行具体而全面的研究与探索,展现诗人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无限忧思,揭示出李商隐迥异于时流的过人的政治胆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李商隐其人其诗.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咏史诗注意情境的构造、细节的选择;并用多种组接方式与推拟虚设的手法,在“唐人中另开一境”;特别是叙中含议、托事而议、托理而议,为宋代及往后咏史诗“议论之祖”,丰富了咏史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咏史诗注意情境的构造、细节的选择;并用多种组接方式与推拟虚设的手法,在"唐人中另开一境";特别是叙中含议、托事而议、托理而议,为宋代及往后咏史诗"议论之祖",丰富了咏史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政治诗、爱情诗、咏史诗和无题诗而言,李商隐的赠别诗无论在艺术价值上还是在社会影响力上可能都要稍显单薄,这也是其赠别诗历来不受研究者重视的主要原因:不过,撇开固有的认知成果不说,我们通过研究李商隐的赠别诗来窥探其内心世界,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于我们研究整个李商隐的创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