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系统要求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德育目标系统的定位必须把其放在整个高校德育系统、以及高校和社会环境的双向作用中去考察,用内在德育目标替代外在目标;确定德育的总目标,并划分分目标,确定德育目标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发展结构;统一德育理想目标和现实目标,把培养素质型人才作为首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它的基础 ,事物的基础制约则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把握事物发展的首要条件 ,就是把握它的基础。基础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只有把前提搞清楚 ,才能使事物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 ,前提或者基础的不清楚 ,则势必造成发展方向上的模糊。对高校德育职能的研究和把握 ,就是对高校德育的前提和基础的把握和研究。一、高校德育职能确立的根本德育的内在本质就是育“德” ,就是培养教育对象的德 ,社会所需要的德 ,这既是对象目标 ,也是工作目标。为了实现德育目标而必须承担职责就是德育职能的内容了 ,关于这些内容我…  相似文献   

3.
创新高校德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德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德育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加以创新。一、创新高校德育目标,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德育目标,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点和落脚点。高校德育目标应与高等教育整体目标协调一致,必须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并以此来改变我们的德育观念,改进我们的德育工作。创新型人才的突…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有其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在认识和理解高校德育目标建构依据的基础上,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还必须参照国内学者在高校德育目标方面的研究成果,遵循德育目标建构的基本原则,对党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规定的高校德育目标进行修正、补充、发展与创新,才能够保证新世纪高校德育目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高校德育目标的新建构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目标体系,它具有自身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5.
加强成人高校德育工作王洪珍成人教育可以作用于人的一生,而“德育”做为教育的一个方面,它决定着人才的成长道路和服务方向,在学校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成人高校德育工作的水平。现在我们应把成人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到理论化、系统化、科...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动摇着高校传统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影响高校德育目标的社会主义性质,呼唤着高校德育新目标。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目标应该是既有社会主义特色,又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形成多层次的高校德育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德育目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目标是德育实践预先设定所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 ,是德育过程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具体规格和要求。德育目标在整个德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它上涉德育目的 ,实际承担着德育目的分解、落实的具体化工作 ;它下及德育实践活动 ,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方向和要求。所以 ,德育目标决定于德育目的 ,并为其服务 ,直接影响到德育实践的效果。一、德育目标的定位 :理想的目标与现实的目标的统一德育目的是系统内价值主体在其德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对需要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精神追求 ,是他们对未来德性的一种憧憬、预测…  相似文献   

8.
张红 《教育与职业》2006,(14):87-89
创新人才是21世纪知识经济竞争的关键,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高校德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创新精神和顽强的创新意志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德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实现高校德育的创新,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指标,其“德”的素质,又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合力的结果。尽管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形十分复杂,但由于大学时代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就决定了高校德育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德育,把德育放在高校工作的首位,已成了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德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育的实效,而德育实效的取得和提高,又离不开对德育过程的科学认识,因为德育过程是实施德育的具体活动,它是通向德育目标的桥梁。没有过程,实效就无从谈起,目标也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抽象之物了。  相似文献   

10.
德育内容决定德育方向,体现德育性质,是高校德育目标和任务的具体体现。对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内容体系构建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和充分论证,对推进高校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推动高校德育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德育内容体系构建价值具体体现在反映时代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探索高校德育规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占居首位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因为德育是方向,是灵魂,它决定着学校为谁服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但是,把德育放在首位并不等于德育能代替一切。素质教育是由德、智、体、美、劳五育组...  相似文献   

12.
于洋 《教书育人》2009,(9):92-93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指导思想:“大学教育,学生为本。”学校的一切管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落实这一主体,最直接的责任者是广大辅导员老师。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地确立高校的德育目标,即把培养“四有”的人才作为高校的德育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机制;根据德育发展的总体性、长远性的战略特点,围绕培养目标,实现最佳战略组合,才能把高校德育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导向和保证.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升,既体现出高校德育的重要性,也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正视高校大学生德育现状,分析高校德育实效性欠佳的原因,提出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大德育"理念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德育应树立“大德育”工作理念。高校德育工作不是一般的教学环节,是具有决定高教性质的首要教育,具首位性;高校的德育非道德的或政治的单一教育,其内容具综合性;高校德育目标是一个体系,具层次性;德育非单一的课程教育和简单的灌输,是系统工程和多种方法的复合,要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德育目标,保障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受教育者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道德的教育活动.它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使学生发展的主导决定性作用.高校的责任是把新一代青年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真正的人才,德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任务,如何加强德育建设促进大学生成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内容建构的历史溯源与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内容是依据高校德育目标的要求加以选择和建构的。它是高校德育目标要求的具体展现。高校德育内容有其独立的历史轨迹。追溯高校德育内容建构的历史轨迹,对于反省和审视高校德育内容建构的经验与教训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对于合理地建构现代高校德育内容也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格的高度决定着生命的高度,对人格重视的程度决定着德育工作的高度。"人格至上,联动立德,和谐发展"德育模式首先将"人格至上"放在了德育目标的核心地位,提倡和践行"联动立德",将各种学校可以运用到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以德育目标和价值为中心,构建一个相对稳定而全面的德育实践体系。它把"联动立德"作为实践通道,把"和谐德育"作为形态,把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德育出路。它将"人格目标""、学生生命状态和特征"、"德育途径和渠道"、"德育实践策略和智慧"、"德育评价与改进"、"健全人格"等教育使命和德育智慧融会贯通,开创科学、合理、高效的德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人才国际化的素质要求与高校德育创新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才的国际化。我国加入WTO、经济发展纳入全球化进程后,也面临着人才国际化的趋势。如何回应人才国际化的挑战,进行高校德育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人才国际化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角度,就高校德育创新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情报交流中心、知识的宝库和源泉,在学生德育中同样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具有知识资源优势、设备优势、人才优势,因此,以图书馆为核心,将读者课外阅读活动吸引到健康轨道,开辟潜移默化的德育场所,成为课堂德育教学的补充,应当不是空妄之谈.图书馆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的德育形式与课堂教学有较大差别.若想达到德育的系统性、学术性、集中性是较困难的;而采取不同方式对读者课外活动和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