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互相作用,互为前提。没有人的现代化便没有社会的现代化。《走向现代化》一书的作者英格尔斯曾明确指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他认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但是,如果这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那就注定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及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们综合素质的改善和提高。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又有赖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条件的改善。本文主要探讨国民素质的提高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以来,国家治理现代化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之举。一、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理性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的真正主体是有意识的社会人,且落脚点与归宿也必然是人。无论是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还是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都依赖于人。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心理和精神仍然被牢锁在传统之中,而尚未从传统转向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人类创造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人类自身心理的发展,文化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文化分为器物层、制度层和观念器。观念更新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发扬民族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固然需要崇高的精神劳动的创造,但这种创造也需融入中国人自身心理的成熟发展等更广泛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中国人自身的心理调适与心理现代化的发展,促进整个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人格现代化与学校心理教肓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国民人格的现代转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格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英格尔斯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的人格,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他还告诫世界各国:身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人,如果没有经历人格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即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就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青年已经基本实现以制度信任为基础的政治信任现代化。制度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满足青年政治信任的心理需求,还可以降低信任的成本和风险。本文以制度文化为视角,探求青年政治信任生成、凝聚和维持的路径,建构青年的政治信任。  相似文献   

6.
德育就是教给人们正当合理的道德规范和培养内在的崇高德性,现代化是现代性在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三个层面的增加和扩展。德育现代化是变革固有传统,选择、融合世界各民族优秀特质,有意识地对现代人在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向现代化转变的进程。人的素质建设和德行修养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关键,国民的精神素质问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基性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成败取决于人的现代化。在整个德育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现代化与德育现代化相辅相成,没有人的现代化,德育现代化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而没有德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也就失去了导向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认知是人们对政治活动的观点、看法、态度等,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深刻影响着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在政治现代化转型中,有些社会成员的政治观念落后、政治主体意识缺失、政治信仰摇摆不定,这些政治文化认知问题直接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推进。通过推进政治文化现代化转型、开展公民政治文化教育、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等方式,培养公民正确的政治文化认知,更好地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8.
如今,新课程实验已进入由点向面过渡的关键阶段,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这次课改中应如何定位呢?一、教师教育理念的定位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师精神变革中最内在而具有前提意义的条件,著名现代化问题专家英格尔斯在论及现代制度时一语中的:“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实施新课程亦是如此,教师角色的转换从教育思想观念开始。应确立怎样的理念呢,有一位教育家说:“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这不仅是一个新的生动比喻,更是一个高度…  相似文献   

9.
文化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燕 《教学与研究》2001,(10):13-15
一、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的今天 ,全面展开的现代化建设包括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 ,尤其是三者之间的有机的辩证的关系及其整合 ,更为重要。社会现代化是把社会作为客体实现的器物技术的现代化、制度规范的现代化和精神生产及其结果的现代化 ;同时社会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然而 ,社会现代化的实现并不能取代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也完全不能离开文化现代化建设和人的现代化的实现。人的现代化则是把人作为客体 ,在…  相似文献   

10.
在民主化看来,作为主体的一种行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呈现出了显著的被动性、形式性、非理性、功利性和盲从性。而这些特征的形成则是由主体身处的文化氛围、制度环境、自身素质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决定的。因此,创建参与文化、改善制度环境、提高主体素质、发展市场经济,应不失为克服这些消极特征以实现政治参与现代化进而政治民主化的可行有效之道。  相似文献   

11.
《河西学院学报》2021,(1):36-42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政治文化是政治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网络政治文化是互联网时代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样态,它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实现公民政治社会化、提高政治认同感以及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政治效用。但网络政治文化在发展中也面临网络舆论极化现象的冲击、与现实政治实践的错位、网络意识形态被解构风险、传统政治文化传承危机等重重困难,需从提高网民政治素养、加强网络媒体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入手,规范网络政治行为,完善网络治理机制,促进网络政治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努力提高大学生社会化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努力提高大学生社会化水平马焕友任何社会对自己的成员都有一定的心理和文化的要求。一个人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就不能成为该社会的有效成员。高等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我们的社会期待着大学生成为各个领域的骨干,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  相似文献   

13.
秦兴林 《教育探索》2001,(11):31-32
当前,我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都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迅猛发展着。然而现代化的标志究竟是什么,不少人还存有模糊的认识,从而导致行为出现了某种偏差。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教训时,曾尖锐地指出:“以为把外来先进技术播种在自己的国土上,丰硕的成果就足以使它跻身于先进发达国家的行列,结果往往收获的是失败和沮丧。”因为“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现代化的标志并不只是物质财…  相似文献   

14.
当代国际发展著名学者英格尔斯在研究了许多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后,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即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因素。他在《走向现代化》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但是,如果这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都经历一个现代化的转变,那就注定不能成功地使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之列。市场经济大潮的迅速到来和我国加入WTO,加快了我国市场化的进程。如何“生存”已是摆在每个进入职大学习的学生面前的非…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站在世界的角度、时代的高峰,继承、创新和发展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谋求中国现代化的积极成果,初步形成了中国社会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中。他的现代化思想是从整个社会综合推进的角度展开的,涵盖了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发达和道德建设等各个领域: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内容。三、文化现代化:现代化的灵魂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现代化的历史巨变。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标志。它包括一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科学技术和文化心理等诸种因素在内的新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使它们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一个精神文明不高的民族是不可能实现现化代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要致力于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人的精神素质的现代化。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同志在《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一文中就提出:“现在我们国内形势很好。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场根本性的社会变革,它不仅涉及到制度层面,而且也必然带来整个社会在价值观念、情感心态等文化心理层面的一系列变革和更新。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新旧价值观嬗变所造成的价值空白、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使人文精神的缺失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也不能不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状况,造成当代中国人能力下降、道德失范与审美判断弱化,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层阻力。要解决这些问题,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唤醒国民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入,形成了依附—参与型文化为主体的混合型政治文化,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它逐渐向公民文化变动。这一变动使得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产生了不协调,从而带来政治制度变革的需求和压力:建构了新的制度规则的价值,变革了制度规则的规范——法律和习俗的内容和取向,重新塑造了对权威角色的文化期望和合法性判断标准,这些影响不断聚向政治制度,生成其改革的压力和约束性因素。通过公民文化建设、制度化参与渠道的构建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力量格局的调整,能够合理把握政治制度改革的方向、时机、内容和深度,实现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人。然而,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有赖于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想加快我国迈向四个现代化的进程,首先必须考虑和解决人的现代化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人的现代化呢? 一、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应建立在现代心理学与教学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 所谓人的现代化应该主要是指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现代人”。而作为“中国现代人”,其特征“应该是对中国现代化的社会文化变迁有着深刻感知的人”,他们“应该具有开放的心理结构”、“具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一个关系全社会、整系统的过程。用制度分析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制度逻辑,搭建一个政治赋权、经济驱动、文化建构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理想模型。用此理想模型考察重庆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现状,发现重庆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对其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在驱动、赋权与建构中的支持与阻力,提出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对策,即强化政治赋权的科学性、提升利益驱动的及时性和注重观念建构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