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壤有机磷组分动态变化和剖面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黄棕壤和水稻土的有机磷组分动态变化和剖面分布 ,结果表明 ,用Bow man—Cole法测定的土壤四种有机磷组分在旱地土壤剖面中随土层加深含量减少 ;土壤高活性、中活性和中稳性有机磷在作物生长发育旺盛期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苹果梨园不同土层有机磷组分的分布特征、不同形态有机磷的流向规律,在延边苹果梨园内坡上、坡中和坡下布置剖面点,分别挖掘剖面,根据土壤性态划分土壤自然发生层,分层采集土壤样品,采用Bowman-Cole法测定有机磷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土层,荒地有机磷总量低于苹果梨园土;各有机磷组分在重力、水力及施肥等外界因素影响下会不同程度向下一土层和坡位移动和聚集;随土层加深,苹果梨园土和荒地有机磷各组分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有机磷各组分含量占有机磷总量的比例不尽相同,中活性有机磷组分占有机磷总量比例最高,为延边苹果梨园土壤中最重要的有机磷形态。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苹果梨园不同土层有机氮组分的分布特征,在延边苹果梨园内挖掘剖面,并按土壤自然发生层分层采集样品,采用Bremner有机氮分级法测定苹果梨园土壤各剖面层次有机氮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土层,除氨基糖态氮和非酸解氮含量外,其余有机氮组分的含量均为荒地大于苹果梨园土;且随土层加深,苹果梨园土和荒地酸解全氮含量、非酸解氮含量及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占全氮的比率不同,酸解氨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在酸解有机氮组分中均占有较高比例,尤其是酸解氨态氮在各土层的酸解有机氮组分中均占最高的比例,酸解氨态氮和氨基酸态氮为延边苹果梨园土壤中最重要的有机氮形态。  相似文献   

4.
5.
安徽水稻土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与碳库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土壤碳储量和碳固定是全球变化及碳循环研究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水稻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水稻土有机碳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作用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以安徽省为例,采用的基本资料是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各类型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厚度、容重数据取自《安徽土壤》、《安徽土种》,其中部分土壤容重数据采用的是平均值。估算安徽省水稻土表层有机碳库的储量为0.0918Pg,其中耕层为0.0527Pg,犁底层有机碳库为0.0391Pg。总碳密度为4.167kg/m^2,耕层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为2.655kg/m^2,犁底层平均碳密度为1.757kg/m^2。  相似文献   

6.
本分析了琅歧岛红壤及几种水稻土剖面的理化性质,探索水稻土发育的特点,并提出改良方向。  相似文献   

7.
土壤吸收力问题是我们近十多年来在农业化学理论与实践上注意到的一个新的问题。本文汇报我们在土壤吸收力比较研究方法与某些水稻土吸收力比较研究上所做的工作。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国内外开展均不多,研究表明,土壤吸收力问题如得到充分的研究与应用,必将能够大大地丰富我们因地制宜的施肥理论和实践,在农业化学的教学、科研、生产上均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化学工作者服务于农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氮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增产作用显著。在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增产幅度大致相当。在调节秸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与秸秆直接还田未配施促腐剂处理比较,可有效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显著增加作物产量。调节玉米秸秆C/N为35:1并配施促腐剂是冀东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较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来自最基层的实践报告,它所介绍的调查方法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准确、最全面,最直观的反映所调查区的各种资源现状,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中央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号召。节约创造价值,节约创造财富。本文以甘肃省西和县为例,介绍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县级为单位,应用航片进行土地、土壤、森林、植被、水域、矿产、道路、交通、河流、地形、地貌等综合资源的调查方法和区域划分成果。方法简便易行,数据准确可靠,尤其在缺乏技术与资金的广大西部贫困地区及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实惠、十分适用,特别适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居住复杂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半发达地区以及东部热点地区推广使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无限的空间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地面覆盖对冻融期土壤硝态氮迁移与分布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裸地(LD)、地膜覆盖(MD)和秸秆覆盖(JD)3种地表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统计分析冻融期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封冻前地表覆盖(MD和JD)显著增加了土壤剖面(0~110cm)的硝态氮质量比,土壤硝态氮的累积效果为MD>JD>LD;冻结期各处理地块均在土壤相变区(0~60cm)出现硝态氮质量比高值区,LD在土壤冻结过程中的积氮效应(特指硝态氮)最为显著,积氮范围为10~55cm,硝态氮质量比峰值达37.18mg/kg,显著高于MD和JD;消融期MD显著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质量比,最高值达42.38mg/kg。MD和JD有效抑制了冻融期相变区土壤硝态氮质量比的波动程度,其中JD硝态氮质量比的时程变幅小于MD。同时,冻融期MD与LD间硝态氮质量比均差值明显高于JD,且土体通融后,MD、JD和LD为0~60cm土壤硝态氮质量比与封冻前相比分别增加了12.23、6.84和6.57mg/kg,说明MD更有利于硝态氮累积。  相似文献   

11.
已持续26年的湖南祁阳红壤站长期肥料试验分三个处理:NH4C1 KCl KH2PO4;尿素 KCl 过磷酸钙;(NH4)2SO4 K2SO4 过磷酸钙.其土壤、水稻植株样品被用来研究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对水稻土酸化、SO42--S在土壤中累积、土壤-水稻系统微量元素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量(667 kg S hm-2yr-1)施用含硫化肥15年后已导致水稻土表层土壤pH明显下降.不施硫处理SO42--S逐年下降,而施硫处理SO42--S有明显累积.施用含硫化肥24年后(1998),土壤有效Cu、B、Mn及全Ca含量有增加趋势,全Fe有减少趋势,对有效Mo、Zn及总Mg似乎没有影响.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已显著减少水稻(特别是晚稻)吸收Fe、Mo、B、Mg、Cl,并导致水稻(特别是晚稻)产量显著下降.可见,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可能影响水稻土性质进而影响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