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以"三世六别"论证政制改革的必然趋向,援引"政体本于国情"之说,阐述政改途径的多样性。进而提出,中国政制改革应以"变官制"为要,走"拾级而升"的渐进性变革之路;政制改革须与社会经济、政局、舆论、国际政治协调运作;而"开民智"、"伸民权"乃实现政制近代化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德育思想是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德育理念,是理论和时代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指争当代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在分析梁启超德育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解读梁启超德育思想内容。具体而言,梁启超德育思想关注伟大人格培养、重精神、贵德育和合群思想培育。当代德育工作可以借鉴梁启超的"养成伟大人格"思想,提升道德素养;借鉴"重精神、贵德育"思想,加强道德建设;借鉴"合群思想",培育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近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梁启超所关注的人的教育其实是对成人国民的教育。他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之下,根据成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类本质对象化特点,在人的精神境界改观上提出一套符合逻辑的德育思想。他的主观世界的德育改造包括德育目的渐次演进、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逐层建构等,绝大多数符合主体道德内化规律。这些都使他的主观世界德育改造具有中国式独具一格的品质,为当代道德建设蓝本提供许多可撷取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黄安余 《中国德育》2004,(1):18-19,27
德育理论研究涵盖德育价值观、目标、过程、内容、方法等基本问题,是德育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近代国学大师,他在文献学理论创新上取得巨大成就,在辑佚学上主要讨论了辑佚产生原因、辑佚起源、辑佚的界定、辑佚的取材、鉴定辑佚书优劣标准、辑佚的价值等理论问题,开启了辑佚理论研究的先河,奠定了辑佚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模式发展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齐明 《中国德育》2008,(10):18-22
改革开放30年来,也是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30年。回顾和梳理这段风雨历程,无疑有助于我们清理思路和规划未来。但德育理论与实践十分庞杂,梳理起来很是不易,而德育模式既是指导实践的具体形式,又内含相应的德育理论,是实践向理论提升和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环节,因而从德育模式的角度审视这段历程,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德育的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要,也是德育科学化发展的历史必然。在新的时代,德育创新具有更为紧迫的要求。因此,德育的创新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德育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就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多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 ,当前 ,德育陷入了一种困境 ,而要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德育的理论研究。首先德育的实质是个理论问题。人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信、意、行构成 ,这里“信”是核心 ,要确立正确的信念 ,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没有能触动心灵的理论 ,就不可能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其次 ,德育是门艺术 ,存在着方法和技巧的问题 ,而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实行 ,归根到底也是个理论问题 ;再次 ,德育实践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 ,盲目的实践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此外 ,德育教师素质的核心问题也是理论素养问题。总而言之 ,…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以“三世六别”说论证政制改革的必然趋向,援引“政体本于国情”说,阐述政改途径的多样性。进而提出,中国政制改革应以“变官制”为要,走“拾级而升”的渐进性变革之路。并认为,政制改革须与社会经济报局、舆论、国际政治协调运作,“开民智”、“伸民权”乃实现政制近代化的根本保证。梁启超的政改理论仍不失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的传记作品及其理论典型地代表了中国古代传记向现代传记的过渡与衔接的轨迹和方向。他的涵盖了中外新旧传记的各类体的作品,尤其是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个性化特点的优秀代表作,达到了同时代的最高史学成就,由此为中国现代传记的确立提供了范式;而他的传记理论融合中外,以其学理上的正确性和知识形态上的系统性,有助于伟记理论作为中国现代史学理论体系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分支学科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二方面论述梁启超在近代史学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尚用、开放、新变是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基本特性。求实尚用是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基本品格,也是其小说理论建构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以为我所用的民族立场为核心,向着一切异质化开放是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基本风貌,亦是其取得重要理论成就的方法论基石;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批判精神与探索精神使其小说理论体现出求新求变的时代风貌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论德育理论回到德育实践的“中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德育理论回到德育实践的“中介”江西师范大学李康平关键词:德育理论德育实践中介德育理论回到德育实践,应该有一个过程,它不能直接指导具体的德育实践,需要构建一个能动的“中介”。一、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统一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同样德育实...  相似文献   

14.
黎玮  张希 《成才之路》2011,(6):16-17
梁启超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所研究的领域涉猎众多。本文针对梁启超的德育思想进行梳理,分析其德育思想形成的原因、背景及内容,目的是想通过对梁启超德育思想的研究,发掘其中可以为我国当代德育作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认为,传统文化对小说的歧视导致其创作主体沦为华士商贾,整体品位不高。而要实现“新民”,就必须吸引新兴知识分子投身政治小说创作,利用小说的通俗性、感染力来传播启蒙思想。近代出版业的兴起与科举制的废除为此提供了现实条件,促成文学格局从以诗文为主向以小说为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德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成果,具体表现在:德育指导理论的创新,提出许多新的德育思想;德育体系的完善,包括纵向德育体系的完善、横行德育体系的完善;德育本质的深化,提出主体性德育和生活化德育;德育领域的拓展,包括向未来领域、宏观领域、微观领域、交叉领域和虚拟领域拓展;德育功能的丰富,提出了德育的协调稳定功能、开发功能和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理论在承认客观环境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又承认人在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理论为我们有效地实施高校德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要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德育环境对人们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的同时,注重培养教育主体的自主意识,增强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分析和把握能力,此外还要加大德育环境建设力度,努力优化高校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作在梳理总结历史和当前学术界对粱启超的历史地位的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梁启超一生的事迹,阐明了自己对梁启超定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则。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其三大基本原则具体运用到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德育模式上实现从灌输德育到生成德育、从封闭德育到开放德育、从知性德育到践行德育转变。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西方几种主要的德育观点,并结合我国德育现状与存在的不足,提出我国的德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必须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强化教育者的修养与情感的作用,建立全方位教育体系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