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动手操作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力。如在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时,笔者通过让学生自己推导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并让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后,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推导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同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及表面积相比是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一节在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软件的实录。案例的学习材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十二册第31页“圆柱体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圆柱体高的概念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体的高,这样的高有无数条。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两底面之间距离”这一数学概念,运用信息技术软件设计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教师在学生手里拿着一个圆柱体实物的同时播放自己制作的课件:屏幕上先出现一个画好的圆柱体,两个底面在闪动。然后,在两个底面周长之间划出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直线。教师画外音:“这是圆柱体的高。摸一下自己手中的圆柱体。找到高了吗?”学生们回答“找到了”,手里模仿着屏幕上的演  相似文献   

3.
教圆柱体侧面积时,先准备两个圆柱体教具:一个是硬纸板做成的短而粗的空心圆柱体,一个是用木头做的高而细的接力棒。引入新课后,教师首先介绍什么是圆柱体的侧面积,然后出示教具,引导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两个圆柱体中哪一个侧面积大?有的学生认为纸圆柱侧面积大,因为它虽然短但是它粗;有的学生认为接力棒的侧面积大,因为它较高。不管哪一种猜测,学生都意识到圆柱体的侧面积与圆柱体的粗细、长短有密切的关系。  此时,教师把纸质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写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求出圆柱体的侧面积。接着…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如果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创设激趣情境来巧妙地导入新课,学生就能在教师创设的情趣中妙趣横生、悬念于怀,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后面成功进行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片段一:魔术导入——“圆锥的认识”师:〔出示一个圆柱体——用一个圆柱体外壳套住一个圆锥体〕这是一个圆柱体,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生:……(生边说师边板书)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体遮住(边说边演示),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这个圆柱体将变成怎样的一个物体…  相似文献   

5.
在圆柱体体积的教学中,应着重抓好下面几个问题。一、计算公式的推导。新课开始前,教师先出示一个圆柱体教具,询问学生这是什么? (圆柱体)会不会计算它的体积? (不  相似文献   

6.
教学要求: 1.通过比较使幼儿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特征,加深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2.发展幼儿观察、想像、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准备: 每个幼儿一张纸、一支笔、一块圆柱体积木、一个玻璃球。空易拉可乐罐若干、球若干、图片二张。教学过程: 一、比较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特征1.教师出示球体和圆柱体,让幼儿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球体和圆柱体,并比较圆柱体和球体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大纲》(修订版)新增加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根据“大纲”的精神,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用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个圆锥体容器进行灌水演示得出求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教法,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要求来设计教学过程。1.观察启发,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支新铅笔让学生说,这是一个圆柱体,截下一小段也是一个圆柱体,再让学生观察用卷笔刀削新铅笔,明白削笔前那一截是圆柱体,经卷笔刀卷削后变成了圆锥体。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削成…  相似文献   

8.
[课例一] (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一个装了许多水的容器、一个透明的圆锥体容器和一个与圆锥体等底等高的透明圆柱体容器。教师讲台上放了一个装有水的透明容器和几个形状分别是圆锥体和圆柱体的透明容器)  相似文献   

9.
圆柱的体积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是后面学习复杂形体知识的基础,其中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圆柱的底面直径(半径)并沿着高将圆柱体等分为16份(32份)等,把这16等份拼起来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转化后虽然形状变了(圆柱体→近似长方体),但在拼的过程中没有增加一块,也没有减少一块,所以体积不变,即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所以想办法求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圆柱体的体积,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合作研究,找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  相似文献   

10.
圆柱的体积是学习复杂形体知识的基础,其中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圆柱的底面直径(或半径)并沿着高将圆柱体等分为16份(32份)等,把这16等份拼起来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转化后虽然形状变了(圆柱体→近似长方体),但在拼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事情的缘起3月份的一天,我按照惯例进入六年级一个班级听随堂课,讲课的内容是《圆柱的表面积》。在老师的简单提问后,学生明确了制作一个圆柱体,需要一个长方形当侧面,两个相等的圆分别作两个底面。随后教师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后,布置学生开始制作圆柱体。教师的意图很明确,希望学生在做圆柱的过程中,主动建构长方形的长和圆柱底面周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计算圆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实施创新教育?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做法。一、调整教学内容、方法课堂教学前,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吃透其精神,并大胆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适当调整,设计、营造创新情境,把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学《圆柱体的认识》这一课,教材是通过立体图和透视图揭示圆柱体的特征,教学概念过于抽象,实际教学调整为:先让学生观察圆柱体模型,看看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然后让学生动手用纸皮仿做一个圆柱体。在做的过程中,不以固…  相似文献   

13.
案例场景观察一个小学的自然实验室,正前方是高高的,且非常大的教师讲台。两张实验桌拼成一个大的学习课桌,5个这样大的学习课桌散放在实验室讲台前方,实验室后部放着20余把椅子,供听课教师坐。每个大的学习课桌边围坐最少7人,最多8人。每张大的学习课桌上都放着一个装着许多水的大容器、一个透明的圆柱体容器和一个透明的圆锥体容器。教师的讲台上放着一个装水的透明容器和几个形状分别是圆锥体和圆柱体的透明容器,还有一个量杯。学生的坐位之间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空间。每个学生面前摆着教科书、练习本和笔等学习用品。教学行为上课开始已有…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认识圆柱体”一课时,我操作演示:沿高把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反过来,再把长方形重新围成一个圆柱体后,我问学生:大家看,现在老师把长方形又围成一个什么形状?大家异口同声:圆柱体。只有小杰同学不同意:老师.这不是圆柱体!  相似文献   

15.
正在浙教版(课改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教材安排了一个分组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教材给予以下器材:铁架台、弹簧秤、圆柱体、接水杯、量筒、溢水杯和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探究。一、原实验步骤1.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将接水小烧杯放在溢水杯的出水口下方。2.将圆柱体物块悬挂在弹簧秤上,用弹簧秤测出物块的重G。3.将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读出弹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应通过各种途径讲清形体知识、公式的来源,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下面是我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做法。怎样进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呢? 因为学生在学习圆柱体表面积时对圆柱体的外形和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讲授前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一  相似文献   

17.
【题目】如下图所示,在一个棱长为20厘米的正方体密闭容器的下底固定了一个实心圆柱体,容器内盛有m升水时,水面恰好经过圆柱体的上底面。如果将容器倒置,圆柱体有8厘米露出水面。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论认为:直观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总是建立在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和知觉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就要加强直观教学。加强直观教学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可用实物操作、模型演示、图表展览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老师先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的体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体,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过程。把圆柱体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然后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时提问学生:“老师把一…  相似文献   

19.
学习圆锥知识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体,将它的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62.8厘米,求圆柱体的高是多少厘米?  相似文献   

20.
廖映红 《福建教育》2007,(12):47-47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探究有时和“玩”融为一体。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地“玩“,让学生在“玩”中探究,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我让学生利用萝卜、橡皮泥、沙子等探究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有的切萝卜,有的捏橡皮泥,还有的用圆柱筒装沙倒入长方体内……通过动手,学生很快就发现圆柱体可以转化为长方体。这时,我提高问题的难度,让学生研究圆柱体和转化后的长方体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