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位于加拿大温哥华市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the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简称UBC)自1915年成立以来,一直以其优异的教学质量、杰出的科研成果和优美的教学环境而裴声国内外。今天,UBC人怀着更远大的目标,发扬当年UBC大进军(theGreatTrekin1922)的光荣传统,跨着雄健的步伐,迈入21世纪。正如现任校长MarthaPiper博士所指出的:“21世纪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将成为加拿大最优秀的大学和世界最杰出的研究机构之一。它将给学生提供最先进的与众不同的教育,创造世界第一流的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文化教育界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包括一批日后成为中国文教界领袖人物的留学生,如胡适、蒋梦麟、马寅初、陶行知、陈鹤琴等人.在哥大求学时期,中国留学生不仅在学术上得到很大提高,而且在政治见地、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视野等多方面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并与该校知名教授们建立了融洽而深厚的师生情谊,为归国后的教育改革活动奠定了知识、能力和人事关系的坚实基础.哥伦比亚大学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摇篮,在推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乡土文学的兴起,是在五四民主主义社会思潮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问题小说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鲁迅乡土小说直接启发和影响下的结果,同时也是作家内心情感需求的结果。20年代乡土文学给我们提供了中国乡村社会宗法制的基本形态和乡村人民的生存状况,确立了乡村文化和风俗人情作为文学审美对象的地位和价值。它不仅对30—40年代乡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具有社会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分析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化特征及影响,有助于探讨大学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中生存与发展。哥伦比亚大学具有高瞻远瞩的国际化发展理念.并推出了一系列打造国际化校园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学校使命与发展规划、学生结构、国际学者结构、课程设置、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等方面。哥伦比亚大学凭借留学生学费收入来增加财政收入,凭借国际教职员工卓越的成绩为学校提升了知名度,并将凭借其国际校友延续奇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大众媒介对当时的性解放运动作出了积极反应,本文从传播学和心理学的特殊视角,主要分析了自由派大众媒介对性解放的反映和影响,认为他们对新型性观念和性行为的作用虽然有着局限性,但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和显著推动了这场性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杜威、孟禄、克伯屈等哥伦比亚大学知名教育家来华,与其中国弟子们联袂主导了一场有组织的群众性的现代教育改革运动。在这场蔚为壮观的运动中,他们对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不仅促使教育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现代学制得以建立,教育教学改革也屡有尝试和新创,最终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基本格局,并促使中国教育体系开始由近代向现代转型。而这一由中美两国著名教育家携手主导构建中国现代教育的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与宝贵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作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理论重镇和人才培养基地,吸引了大批前来美国学习教育的中国留学生。这些中国留学生在该校接受了先进的科学与人文教育,归国后成为改造祖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军人物。20世纪20年代前后,顺应世界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历史潮流,杜威、孟禄、克伯屈等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知名教育家相继来华,与其中国弟子们联袂主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教育改革运动,最终促使中国教育体系和教育理论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对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丹 《海外英语》2010,(10):54-55
哥伦比亚大学“她的学生在联合国学政治,在华尔街读金融。在百老汇看戏剧,在林肯中心听音乐。她是美国最古老的五所大学之一。欧元之父蒙代尔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基因学的奠基人摩尔根在这里掀起生物界最彻底的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道尔顿制实验始于20世纪20年代,对近代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东南大学附中堪称当时教育实验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典范。在简要回顾其实验概况的基础上,深入反思其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当前的课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国际化战略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迅速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有效路径。笔者就该校国际化战略为切入点,对其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与策略、实施现状、国际化特点等展开论述,指出我国大学应该国际化统筹大学发展的战略思路,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化合作机会,谋求实施团队的合作和新人培养。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PH新课程的改革背景、设计原则、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分析了其具有系统整合教学资源、突出培养核心胜任力、灵活设计课程类型、实行认证项目等特点。对我国MPH教育提出了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胜任力模型,打破学科界限、开设综合课程,加强基地建设、注重实践课程,吸引行业参与、建立联动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均有着成功的经验。该研究旨在系统地调查和了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生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与比较,为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时期,学校的学术研究极为活跃。究其原因,主要是占全校师资三分之二的留洋学者发挥了中坚作用。南高、东大作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展开了中国科学的奠基工作,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基地”。以留洋学者为骨干的“学衡派”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参与创办《新教育》,为中国教育界开辟了一条研究、借鉴西方教育的重要渠道;竺可桢、熊庆来、秉志、茅以升、胡刚复等一批科学大师将西方现代科学引进国内。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东南大学之父"的郭秉文,自主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便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于一流高等学府创办过程中的重要性。为获得"合格教员",他积极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于外,他遍游海外各邦,礼贤下士,竭诚求聘名师;于内,他积极创造条件,随处留意,养成"合格教员"。在其不断努力下,"南高—东大"名师云集、精英荟萃。正是有了这些"合格教员",使得郭秉文长校的南高—东大迅即在学科建设、招生对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诸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历史业绩,且快速跻身于著名高校之列。  相似文献   

16.
郭秉文是中国第二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即东南大学的创始人,主张平等对待中西文化,吸收其精华而形成新的文化。大学要担负起这种使命,必须首先成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的中心。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东南大学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学术交流中心,不仅是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学衡派的策源地,还是中国新教育的中心、史地研究会的所在地。同时,东南大学又是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的窗口,每年都邀请各国的著名学者来东南大学访学、讲演;东南大学也选派留学生、教师出国学习、考察,并尝试利用外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参与国际教育事务管理。在此交流过程中,东南大学迅速崛起,成为蜚声海内外的高等学府。  相似文献   

17.
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制度的多元文化认同让教师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性,实现了教师的学术自由和职业安全,并在创新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以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为例,终身教职运行机制充分体现了严肃性、公正性与包容性等特点。同时,由于委员会成员的主观局限性以及管理的不完善对招聘和晋升过程的消极影响亦可能导致失败的结果,如何解决终身教职聘后的个人发展和科研能力的继续提升以及完善聘后评估制度等争论,也是需要思考的。从长远看,高校亟需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以消除现有机制的弊病而使之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8.
福州人曾以多种方式不断迁入东南亚,他们创建了以同宗、同族为凝聚力的社团,并先后创办了华文报刊,促进了报业的繁荣和竞争。在东南亚的福州人所从事的工作有多种,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一样。随着福州人在东南亚的迁移延伸,闽都文化也在东南亚传播,对东南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20年代自由主义诗歌发生、发展的演变轨迹来阐释和梳理这股思潮对以后诗歌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文章用具有典型意义的诗歌例子来详细地旁证在不同时期自由主义诗歌所具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初东南亚地区主义发展受挫原因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初,东南亚先后成立了两个地区合作组织——“东南亚联盟”和“马菲印多”,这标志着东南亚地区主义的产生。然而,好景不长,东南亚地区主义幼苗很快因这两个组织的解体而夭折。本从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经济利益、领导人行为四个方面对“东南亚联盟”和“马菲印多”解体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总结出当时制约东南亚地区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