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期刊市场 空间多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与现状我国期刊品种总数近三年来一直在8000种上下,其中社会科学期刊与科学技术期刊约各占一半。期刊发行总量:1997年、1998年为25亿册,1999年为28.9亿册,2000年期刊发行总量尚未公布,估计与1999年相近。由于统计手段不足,我国期刊业的年经营总额至今尚未能作出精确的计算。倘根据年总发行量与期刊平均定价作大体估算的话,1999年我国期刊总销售额约为80亿元人民币,其中扣除通行的40%发行费率,实际销售总收入约为48亿元人民币。1999年我国期刊刊登广告的收入总额为8.9亿人民币,其中扣除广告税款约8000万元人民币,实际广告收入…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我国期刊业面临的问题作为出版业中的一部分,中国加入WTO对期刊业带来的影响尤为明显。期刊以其周期短、内容新的独有的特点,一直为广大读者所钟爱。然而在中国现阶段,期刊业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地分析和正视。1.发行渠道不够活跃,管理手段粗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杂志年总发行量就已经达到25亿册,10余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大改变,然而杂志的发行却始终跟不上这种变化的步伐,总发行量始终没有质的飞跃,在25亿册左右徘徊不前。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杂志发行市场中各…  相似文献   

3.
1985年中国大陆出版期刊4705种,发行量25.6亿册,当时中国人口12亿多,国人年均期刊占有量2册多.这不仅成为中国200年期刊史的高峰值,也引起了一些期刊研究者的郑重关注.如何认识、求解1985年期刊总量增长的成因以及关联问题几乎成为中国当代期刊史研究毋庸回避的难题.张伯海先生在《期刊六十年回眸》中设专节《二十年难以越过的"屋顶"》中说: 在经历了1978年至1985年之间的期刊品种与期刊发行总量的飙升之后,中国期刊开始出现在发行总量上的踏步现象.1985年我国期刊发行总量为25.60亿册,此后或降为17.14亿册(1989年)、16.15亿册(1990年),或升为28.46亿册(1999年)、29.51亿册(2002年),到2007年,我国期刊发行总量总算微微突破30亿册,达30.41亿册.相比近二十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发展速度之迅猛,期刊发行总量的缓慢微增,甚至时有下降的状况是与之不相称的.在我国,发行量是期刊出版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是衡量期刊出版业实力的金指标.因此,我们一再地期盼期刊发行总量走出洼地,也能像其他行业那样,有翻倍增长的业绩,但这一期盼总是落空.长达二十年之久,期刊发行总量游弋在25亿册到30亿册之间,难以超越,这就形成了令人焦急的"屋顶"现象①.  相似文献   

4.
美国期刊百强就是美国整个期刊市场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缩影,在这其中,演绎着一幕幕优胜劣汰的竞争剧。本文着重分析发行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指标,以求对美国期刊市场有所剖析,并为我国的期刊界提供一些借鉴。一、发行总量稳定内部竞争激烈纵观美国期刊百强1996、1997、1998和1999这四年的发行总量,除了1998年偏低外,其他三年变化不大,均在70亿册左右,见表l。 1998年,有一种名为《美国周末》(USA Weekend)的期刊,它的期发行量从1997年的2110万册骤降为0,而该刊在其他三年的期发行量也都在两千万册左右,对这一现象我们暂不细究,假设它的期发行量没有如此大的变动,那么1998年的发行总量也能达到70亿册。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期刊百强所占的市场容量已基本稳定,变动不大,所有的竞争行为都是在这有限的市场空间里进行的。也就是说,美国期刊市场这块蛋糕已经做大到了一定的程度,目前的竞争只是看哪家刊社能够在这块蛋糕上切走更大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定位及实现策略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向飒 《编辑之友》2003,(2):59-61
一、我国科技成果发表现状近年来,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国家也加大力度重点支持原创性研究,科研立题、研究思路和论文质量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加入WTO以后,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成为融入国际科技大舞台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期刊有8700多种,年总发行量在25亿册左右。其中,科技期刊有4600多种,无论从规模上、数量上还是品种上,都已跃居世界前列。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分析,2000年《SCI》共收录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论文30499篇,位列世界第8;《EI》收录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论文1399…  相似文献   

6.
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月报》(1910~1920)到了后期,发行量大为减少,到了1920年第11卷第10号时,发行量只有二千册,而新文学刊物则是彼消此涨,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例,从1915年刚创办时一千册左右销量,经过短短三年时间到了1917年则达到一万六千册的发行量。时代发展是如此迅速,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期刊出版事业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从品种、规模到发行总量都有较快的发展,内容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1978年全国期刊总数只有930种,总印数为7.62亿册;到了1997年,品种上升到7918种,其中社科类占48%,科技类占52%。总印数上升到24.38亿册。与20年前相比,品种增长了  相似文献   

8.
金伟 《今传媒》2007,(9):23-24
根据中国期刊协会的统计,在全国一百多家文学类期刊中,故事类期刊品种虽然所占数量不到1/7,但是发行量总和却是其他文学类期刊期发行总和的7倍.全国13亿人口中,每166人就拥有一本故事刊物;全国3.4亿个家庭中,每47个家庭至少也拥有一本故事刊物.目前,国内故事类报刊总共有130余种,其中以《故事会》为代表的标准故事类期刊有47种,标准故事类报纸有3种.130余种故事类报刊的期均发行总量约为1300多万册,其中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的《故事会》杂志,上下半月加起来总发行量就有500多万册.  相似文献   

9.
飞花拾零     
据统计,我国目前出版的报纸已达1,632家(包括企业报和校报),每期发行份数1亿4千万份;正式登记出版的期刊达4,100家,年总印数21亿册以上。报纸种数已是建国初期的11倍,发行量增长50倍;各类期刊是建国初期的15.95倍,总印数增长110倍。我国已跻于世界出版大国之列——图书出版种数居世界第六。印数居世界之冠。  相似文献   

10.
乔丽 《出版广角》2011,(8):30-33
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10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3000亿元,增加值占到国内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之多。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年产值已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报刊发行已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图书和期刊等出版物已进入193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1.
《少年文摘》在新加坡发行的短短6年时间内,期发行量由800册上升至1.1万多册,在新加坡华文期刊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约为80%。在马来西亚,其首年总销售量也超过了3万册。《少年文摘》海外发行成功的秘密,一是其成功的定位和高品质的内容;二是适宜的市场条件及全球中文热的兴起;三是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在国家鼓励出版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少年文摘》"走出去"的成功实践与探索对于业界极具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2012,(9):1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发布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出版图书369523种、期刊19849种、报纸1928种,三类出版物总印张为3099.23亿印张,折合用纸量717.01万吨,与上年相比用纸量增长5.58%。期刊一、期刊出版总量2011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49种,平均期印数16880万册,总印数32.85亿册,总印张192.73亿印张,定价总金额238.43亿元,折合用纸量45.28万吨。与上年相比,种数下降0.35%,平均期印数增长3.25%,总印数增长2.17%,总印张增长6.44%,定价总金额增长9.53%。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常将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的期刊分别称为传统期刊和现代期刊。计划经济中的传统期刊主要作为国家的舆论导向和理论宣传的工具,因而其服务受众、传播信息的功能则被置于次要地位。期刊连同报纸一起,甚至被一度否认具有商品属性,期刊的生产、发行也被纳入事业型单位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期刊品种单一,质量不高,数量有限,因而也就谈不上竞争。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期刊经历了从政府包管包办、不计赢利的事业型单位到自负盈亏的企业性单位的巨大转变。纳入市场规则的现代期刊,其社会功能、角色定位、经营方式得到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4.
吴锋 《今传媒》2007,(12):23-25
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湖北期刊业不仅在中部省份处于龙头老大地位,即使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也毫不逊色:湖北期刊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数列全国第二位;2003年期刊年印数上亿册的有八个省,湖北位列第二;湖北期刊平均印数25万册以上的期刊有7种,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有3种,《知音》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五;从创刊至今,《知音》人均创利达200万元,《爱情婚姻家庭》人均创利100万元,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7万种,总印数77.1亿册(张);出版报纸1928种,总印数467.4亿份;出版期刊9849种,总印数32.9亿册;出版录音录像制品19408种,4.6亿盒(张);出版电子出版物11154种,2.1亿张。所有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较2010年均有所增长。包括出版、印刷复制和发行服务业在内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湖北的期刊数量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7种增至404种,居全国第三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全省期刊平均期印数、总印数、总印张数三大指标居全国第三位、中部六省第一位。2007年全省期刊总销售额达6.08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期刊质量也进入全国领先水平。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湖北省获奖期刊达39种次,其中16种期刊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17.
“九五”期间,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图书出版工作在实现由规模数量向优质高效增长的战略转移过程中,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创名牌,出精品,重质量,增效益,取得了丰硕成果。 出版效益显著提高 从出版业的宏观发展来看,1999年与1995年相比,图书总印数由“八五”末的63.22亿册增加到73.16亿册,增长15.7%,总印数首次突破了70亿册大关;总印张数由316.78亿印张增加到391.35亿印张,增长23.53%;图书出版单位实现利润由10.96亿元增加到38.97亿元…  相似文献   

18.
杨驰原 《传媒》2019,(3):1-1
近三年,我国期刊种数持续增长,但总印数、总印张持续下跌;利润率在持续3年负增长后,2017年增长6.6%。取得这个成绩相当不错,靠的是很多期刊转型发展、增收节支、提高定价、多元化经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其中党刊的稳定发展功不可没。不同类别期刊发展情况差异很大。市场化的期刊少数转型成功,多数期刊广告和发行双双下滑;学术期刊,由于读者细分、稳定,生存基本上既不靠发行,也不靠广告,因此受新媒体冲击小,发展稳定;党刊阵营风景这边独好,如广东南方杂志社2018年月发行量约120多万份,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北京前线杂志社等一大批党刊连续多年经济效益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图书市场新特征 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基本形成.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图书品种大量增长已逼近甚至超过市场总量的容纳能力,特别是21世纪非纸介出版物飞速发展,对传统的图书出版和发行形成了较大冲击.我国图书市场的规模增速缓慢,甚至有下降倾向,库存图书几乎逼近年度销售额.自2003年开始,以发行图书为主的新华书店系统以及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图书购进和销售数量持续下降,库存增加.与上年相比,2003年图书购进数量下降0.81%,销售数量下降1.9%,图书库存数量增长4.45%,达到38.54亿册,金额401.38亿元.2004年各种出版物(主体是图书)购进数量下降1.74%,销售数量下降0.91%,库存数量增长8.04%,达到41.64亿(册张份盒),金额449.13亿元.  相似文献   

20.
数字     
第3位 我国印刷复制业总产值居世界第3位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1月13日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日报出版规模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图书出版品种27577种,销售额1456亿元.仅次于美国;印刷复制业总产值达到5746亿元,位居世界第3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