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玉华 《考试周刊》2011,(36):46+23-46,23
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课外读物中去。很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很明确。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要爱“读”,而且要会“读”,从而读得更好、更有收获。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要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读中得到感悟,培养语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感悟,就必须充分地读。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因此,只有读得充分,才能悟得到位。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以“读”为主,教师主“导”课堂,而不独“占”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读得充分 悟才能到位@马希芳$宁…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呢? 一、注重教师、学生、媒体的范读 教师的范读是铺路的石子,织网的梭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教师的范读,无疑是一种最直接的引导.它是朗读训练初始阶段最常用的手段.哪个字要读得轻,哪个字要读得重,哪儿要读得快,哪儿要读得慢,一经范读,就能渗进学生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许多教师都意识到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力求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虽然多数学生能读得正确、流利,但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滋有味的却是少数。  相似文献   

5.
“读”作为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已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许多教师都意识到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力求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可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多数学生能读得正确、流利,但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滋有味的却是极少数。究其原因.教师备课不备“读”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赵秀娟 《天津教育》2013,(13):107-107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产生主动阅读的需求。因此,教师只有科学地指导阅读,有效地开展阅读{舌动,注重阅读延伸,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得积极主动,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目标,尽享阅读乐趣。  相似文献   

7.
标点符号教学三法王文楠“读”标点“读”标点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标点,读得准确。阅读课文时,我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标点的停顿和语气。通过朗读训练,学生总结出规律:顿号、逗号、分号、句号这四个标点的停顿时间是由短到长。而从语气来说,带有问号的句子要读出...  相似文献   

8.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9.
方旭 《四川教育》2004,(9):46-47
一教师为了渲染气氛,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了一个朗读情境:“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朗读水平高,电视台特意到我们班招聘小播音员。你们想当播音员吗,你们想到电视上露一手吗?好,老师预祝你们成功。”此言一出,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自由读时,孩子们认真练习,企图征服全场观众;比试时,同学们声情并茂,十分投入。整堂课,学生们读得带劲,读得仔细,读得感人肺腑,读得酣畅淋漓,读出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最后,老师欣喜地宣布:“由于同学们个个表现出色,全部被电视台聘为播音员。”顿时,教室里掌声如潮。几天后,该班的一个男孩子跑过来问:“老师,…  相似文献   

10.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朗读要做到语调能够符合课文内容,能表达读者对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的正确态度。”这是教学大纲对我们所提出的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我们认为可以这样做:一、讲解清楚,分析透彻,能使学生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好的朗读是以好的理解为基础的。”儿童对课文理解了,自然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在教学中应着重对教材进行分析,让儿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对难理解的词句,反复讲解;同时一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11.
师 :小朋友前两句诗说得真好 ,读得真好 ,我们连起来读这首诗。(生读 ,读到“随风潜入夜”时声音很响)师 :前两句读得不错 ,不过后两句不该这么读。(生再读第三句 ,仍然很响 ,有几个学生意识到读得有问题)生 :我知道了 ,这句不能读得很响 ,要读得轻一点。师 :为什么呢?生 :因为是在夜里。生 :大家都睡了 ,周围很静。生 :春雨很细 ,它是随着风飘来的。师 :说得真好 ,春雨怎样飘来的 ,这里的“潜”是什么意思呢?生 :就是“偷偷地”师 :能换个词吗?生 :是“悄悄地”。生 :还可以是“轻轻地”。师 :那春雨为什么要选夜里悄悄的来?生 :它…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这一至理名言,既道出了阅读教学的规律,又揭露当前阅读教学中的弊病。“读”,作为技能,是非通过历练不可的。只有读才会读。可目前中学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读得很少,而是被“分析”“讨论”占领了、替代了。记得以前上海师时,老师反复强调教语文一定要让学生多读,要书声琅琅,做到熟读成诵。去小学听课及实习,指导老师也确是这样做了。现在中学阅读教学中学生读课文也总是结结巴巴,半生不熟,原因就在于读得少,没有掌握阅读技巧。  相似文献   

1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握理解文句的基础在于读。古人读书有悬梁刺股,韦编三绝等典故,言其读得勤奋刻苦,可谓勤读。读诗诵文,唱念作势,抑扬顿挫,以声传情,可谓“美读”。叶圣陶先生主张“美读”,认为“美读”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用声音传达出来。他认为读得美因得其法,与作者心灵相通,就能感受到作品中的美。语文教学要突出“读”的指导,让学生读得其法,读有所获,“美读”应成为我们实现《大纲》“读”的目标的重要方式。一、“美读”可以进入情境,引起共鸣,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语文学科的范文都是文学作品或…  相似文献   

14.
高林生 《河北教育》2000,(10):19-20
读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基本功,也是吸收、内化、积累、品味语言最有效的途径。读看似简单,其实真要读好并不容易。至少要过好三“关”——一要过识字关,读得正确、连贯;二要过解词释语关,把文章读懂;三要过化言为意关,读得有感情。   一、过识字关,读得正确、连贯   识字是阅读文章的前提。学生要读一篇课文,如果还有许多生字不认识,自然谈不上读得正确、连贯。是不是认识了字就能够读得连贯呢?还不能这样讲。这里有一个熟练程度的问题。读书时,如果把每个字的细微末节都要辨认清楚才能读出音来,那势必会把注意力放到辨…  相似文献   

15.
以“写”促“读”读书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说得真好。它告诉我们“读”与“写”的关系及其重要性。读得多就会写得好,要想写得好就必须读得多。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呢?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百字的读书笔记。可以是“优美词句汇集”、可以是“谜语收藏”、也可以是“名段欣赏”。为了检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效果,每星期出一期黑板报,内容是挑选学生读书笔记上的“精粹”。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都争着为黑板添“材”加“料”,每期内容丰富多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通有无。记得有一次我要求…  相似文献   

16.
鼓掌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屡见不鲜。但老师们在运用时却存在明显的差异,暂且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责令式在《嫦娥奔月》的教学中,一位学生较为流利地读完课文的部分小节。也许执教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他问道:“读得怎么样?”一片沉默。“难道不好吗?”“读得好……”学生间陆续发出一些低微的声音。“既然读得好,你们怎么还不鼓掌?”于是,教室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学生为何不鼓掌?也许他们认为读得并不怎么样。事实上,读得的确一般。然而,在教师的责令下,学生还是违心地鼓起了掌。指挥式在二、三年级的几堂课中,都频频出…  相似文献   

17.
在我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两位老师执教了《夕阳真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这一课,却不约而同地对“太阳慢慢地往下沉”这句话进行朗读指导。由于指导方式的不同,收到的效果也明显不一样,这激起我们对新课改以来朗读指导的思考。案例一师(:出示句子:太阳慢慢地往下沉)谁来读一读?(第一个学生大声地朗读句子)师(:在“慢慢地”三个字下面加“·”)谁再来读一读?(第二个学生再读句子。读得比第一位同学慢)师:再慢一些。(第三个学生读句子,读的语速更慢)师:读得不错。怎样把这句话读得更有感情呢?同桌讨论一下。生“1:太阳”要读得重一些。生“2…  相似文献   

18.
一、强化语音、发音训练 ,使学生读得入格所谓“入格” ,是指朗读要正确、流利,达到最起码的技术要求 ,其训练重点是语音和发音。首先要严格正字正音。发音正确、吐字清楚是朗读的基本条件。所以 ,在教学各环节中 ,教师都要注意把学生读错的字、发音不准的字 ,随时严格地加以纠正。特别是形似字、多音字和一些变调、轻声、儿化韵、语气助词“啊”的变化等词。第二 ,不唱读。过多的集体朗读是造成唱读的原因之一 ,教师要多用指名读的方法 ,以便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指导。二、强化朗读技巧指导 ,使学生读得入情所谓“入情”是表情朗读 ,要求朗读…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当下,“以读为本”的理念已深入语文教师的内心。然而,一些教师虽然明白“读”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却不知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与文本充分对话。久而久之。朗读在学生眼里便成了一件枯燥乏味的“苦差”,对于朗读。他们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朗读水平更难得到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读得主动,读得深入,读出精彩呢?  相似文献   

20.
1.做好朗读示范。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听老师读”,能激起学生朗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备课一定要“备读”,教师首先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凡是要让学生“看”的部分,最好背下来,反复琢磨手势和表情,做到声情并茂,朗读才有感染力。2.保证朗读时间。教师要有计划地做好朗读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