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伟章的中篇新作《我们的路》最早发表在《长城》2005年第3期,发表后被多家杂志转载,好评如潮。冯敏在《小说选刊》2006年第1期中认为:罗  相似文献   

2.
《人民文学》第9期,看一篇罗伟章的《奸细》(中篇)足矣。 这两年一直看《人民文学》,罗伟章俨然“熟人”矣,但要问到如何评价他的写作,还是让人颇费踌躇。从《我们的成长》的朴素,到《大嫂谣》的真切,再到《变脸》的干瘪,罗伟章始终在“成长”也在摇摆。尽管“底层文学”一再升温,而罗伟章已俨然成为其中的“主力作家”,我们却不愿意看到一个新作家为了赶潮流而牺牲文学上的真正成长。  相似文献   

3.
王芸在2007年发表了三篇小说,《中篇小说选刊》第一期《黑色的蚯蚓》,第二期《虞兮虞兮》,《中国作家》第三期《T字路口》。纵观这几篇小说,我们发现,王芸非常善于表现女性,尤其是芸芸众生之中那些平凡的女性。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说:“在任何文化阶段中,女人还是女人。男子代表四季循环、土地、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79页说:“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描写了北京市某区党委会里.一个青年干部同区委组织部一个副部长的官僚主义作风作斗争的故事。”该书第284页则表述为:“王蒙写了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说原载《人民文学》1956年9月,题名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那么,究竟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还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呢?  相似文献   

5.
罗伟章在当代文坛上是一位值得关注的生力军,也是2021年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的获得者。他的长篇小说《声音史》和中篇小说集《寂静史》都是对乡村的现代化进行书写。他以宏阔目光来面对正在发生的时代之变,并以独特的视角来对其进行文学的烛照。他在小说中对现代化带来的种种问题予以了深刻的反思和批评,同时秉承着人文关怀表示同情与理解。此外,罗伟章还为两部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施以了审美的光辉,使其在情节的发展中显现出一种崇高感。  相似文献   

6.
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自1974年起,先后发表了《幽暗之乡》、《国之中心》、《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括和时代》、《敌人》、《铁的时代》、《彼得堡大师》、《青春》、《耻》等多部小说,并多次获奖(包括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7.
肖梅 《家庭教育》2009,(6):14-15
铁凝,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继茅盾、巴金之后第三位统领中国文坛的“掌门人”。她是首位未到50岁就担任该职务的作家,也是首位担任该职务的女作家。1975年发表的《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随后《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苯花》等脍炙人口的小说精品不断面世。  相似文献   

8.
陈苏 《家庭教育》2007,(1S):18-19
名儿童学作家杨红樱.当过七年小学老师、七年童书编辑,现为成都《青年作家》杂志副编审。她19岁开始发表童话。有《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和《笑猫日记》等童书50余本。其中“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等多部作品获得各种奖项并被拍成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编按]  相似文献   

9.
本文由对哈代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圣经意象、典故及人物形象的探讨来分析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创作思想及小说对十九世纪后期受到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农村生活及农民遭遇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0.
对于鲁迅的小说,人们已经习惯用社会一政治学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在此,我们尝试着换一种视角,从作家心态和小说创作的关系方面来审视。《故乡》最早发表于1921年5月的《新青年》上,1923年鲁迅将它收入第一个小说集《呐喊》,并在序言中说自己作小说是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9,(6):41-44
贾平凹的小说《极花》,以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为圆心,以一次拐卖事件为主线,用独特的叙事方式,述说了一个在城市边缘漂泊的农村姑娘蝴蝶被拐卖到偏远山村圪梁村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贾平凹通过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注,对现实乡土的真实描摹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作家真正为人民书写、为人民代言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2.
看《十月》     
和《奸细》(罗伟章,(《人民文学》2006年第9期)一样,本期《十月》的“第一阅读”《潜伏期》(罗伟章,中篇)依然取材于中学教育领域。如果说《奸细》主要通过人物近乎悖反的言行向读者呈现了存在于某些高考毕业班的“掐尖儿”现象,从而间接揭示了应试制度给师生们带来的人性戕害,  相似文献   

13.
日本作家德富芦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社会小说作家,芦花以小说《不如归》一跃成名,而后又发表《黑潮》等多篇小说、散文集和散文等,一时备受关注,其散文集曾多次被日本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引用。《黑潮》是芦花的长篇代表作品,是受到托尔斯泰影响后创作的,作品批判了政府的腐败,表达了对农民及妇女的同情,表现了很强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涂满油漆的村庄》是广西少数民族作家李约热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里,作者笔下塑造的农民形象,以独特的叙述手法,凸显了一直不被现当代作家重视的农民自我意识表达的问题,体现了这位出身农村的作家对农民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第7期《山花》"小说家自荐"栏目发表的是叶兆言的短篇小说《十一岁的墓地》,在创作谈中,作家坦承小说素材来自童年回忆。对于叶兆言这样一位成名已久的作家,现在又有从未使用的童年经验入文,可谓弥足珍贵。十一岁的老木被寄养在乡下外婆家,  相似文献   

16.
石燕萍 《考试周刊》2011,(59):29-30
华裔女作家马严君玲以自传体写成的处女作《落叶归根》受到了美国文坛的关注。1997年《落叶归根》在英国发表后,被译成十余种文字。马严君玲有着残酷的童年,在艰难的岁月中挣扎成长,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埋首于书堆中.奋发向上,在英国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移居美国.在美国行医并找到了幸福。从马严君玲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儿当自强.在当今中国,女孩子们要自立自强,多读书学习,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17.
令人敬佩的半生多难的作家王蒙,在1956年9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文章发表以后,读者与批评界的反应非常热烈,并因此被错划为右派。  相似文献   

18.
继《兄弟》之后,沉寂七年的余华在2013年推出长篇新作《第七天》。小说一经发表,随之而来的各种评论不绝于耳,褒奖者有之,批评者更甚。余华深谙张力因素对小说的功用,在《第七天》中完美地呈现了三组显著的艺术张力:一是叙事结构上真实与虚构形成的巨大张力贯穿小说始终,推动故事的发展;二是苦难与温情的张力体现作家对底层人深沉的爱与同情;三是活着与死亡两个世界之间的张力体现作者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客观说来,《第七天》以其饱满的艺术张力,理应在余华的所有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大年夜》是作家鬼子的新作。《人民文学》2004年第9期发表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月报》、《小说精选》和《小说月报》等选刊杂志。纷纷转载,《2004年中国中篇小说经典》等年选本。也纷纷收入;小说写得森严峭刻,看似说“鬼”。实则问“心”,追问人们心中之鬼。拷问人的灵魂。很多专家学者很看重鬼子的这部新作。并称之为作家的一次超越。而鬼子本人在给朋友的信中。也这样说:“《大年夜》这小说对我来说。有一定的重要性。不管人物,故事,心灵,都是一次超越。尤其是有关灵魂的苦难。永远是至高无上的一个文学命题。想登高峰。这是谁都绕不过去的。”2004年9月22日。广西师大黄伟林教授组织了师大中文系的部分研究生。就《大年夜》与鬼子作了一次对话。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家鬼子一些最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暴风骤雨》是一部关于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长篇小说,小说是在作家周立波深入尚志市元宝村半年多的基础之上写成的,具有非常高的真实性。小说中的人物和地点都是以元宝村以及周边乡镇的真实资料提炼而成的,作者角色以及文本创作过程与人类学者和人类学田野民族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以人类学的角度来探讨《暴风骤雨》的创作过程和主要内容,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