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老子的五千精妙《道德经》译成印度国语——印地语(Hindībhāsā),是"中国印度经典翻译计划"中的一种,计划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两国学者、翻译家的积极响应。历史上《道德经》梵译曾是一桩公案,现代印度人对《道德经》尤其钟爱。《道德经》的印译,将以汉印对照本行世,在中国经典印译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结晶,它用独特的思维和视角,提出了教以为道的教育目的和“行不言之教”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并围绕实现教育目的进而提出了以“无为”为核心的具体的教育内容,以及相配套的教育方法。《道德经》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诱发各种制约发展的因素。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探求可持续发展之路。《道德经》博大精深,源运流长,作为前人留下的一座思想智能库,较早就从天人关系、修身、治国、道德、伦理等方面深刻而全面地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人类面临日益深重的现代文明的危机之际,汲取和弘扬《道德经》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当今世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的道法自然、和谐以及无为等思想,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圆融无间、共生共荣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对于增强今天人们的环保意识,拯救自然环境免遭人为破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人与大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追求双赢、多赢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探讨《道德经》写作历史背景,认为其是道家哲学思想重要来源;指出《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提出《道德经》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认为现代人生活富足但是社会问题又层出不穷,我们应像《道德经》中所提出的那样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进而消除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6.
人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的德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老子十分强调个体和谐素质的重要性.《道德经》作为老子的重要杰作,全文虽只有千字,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自然和谐的理论思想更是值得当代借鉴,也与社会主义"发展绝不以人为代价"以及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理念不谋而合.基于...  相似文献   

7.
老子,一韵之转即是李子。老的甲骨文就是一位拄杖老人,其责任是传承生命和文明。道是世界观、宇宙观,德是人生观。道、德合在一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体系。中国传统思维特点就在于"玄",是一种重全局、重变化的全息思维。  相似文献   

8.
道家经典《道德经》集中体现了老子的治国、为人、处事等思想,言简意赅,隽永非凡,其中蕴含的许多哲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借鉴《道德经》思"道法自然"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教育理念上注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在教学目标上"以百姓心为心",培养爱国济世情怀;在教学方法上行"不言之教",坚持以身作则;在教学态度上"大者宜为下",注重教学相长;在教学时机把握上"为之于未有",重视前瞻性。  相似文献   

9.
东方哲学的“神奇魔力”。法雷利公司到底从《道德经》里面悟出了什么?又采取了哪些“灵丹妙药”的措施呢?  相似文献   

10.
老子哲学是一个基于本体论的哲学体系,既是生命哲学,也是行为哲学。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蕴涵丰富的学术伦理思想,对学术规范、学风建设等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对学术共同体而言,少私寡欲是应该树立的学术目的,自然无为是应该坚持的学术方法,相互尊重是应该遵循的学术平等,诚信奉献是应该倡导的学术责任,去除杂念是应该具备的学术修养。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道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道德经》是汉民族第一部研究伦理道德的专,《道经》主要揭示天道自然观,《德经》则专指社会人生观,道与德合而观之,则如今天所说之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德经>中的认识论思想,分别表现为"为学"和"为道"两个方面的内容.虽然"为学"和"为道"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活动,它们各有一套自己的范畴体系,但是,在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共同构成老子<道德经>中的认识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英译历史悠久,作品丰富。作为海外中国哲学研究的中坚人物,陈荣捷对《道德经》的英译密切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华裔学者逐步加入到英译《道德经》的队伍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主要由西方传教士主导《道德经》英译的局面。陈荣捷不仅对它们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介,还亲自将《道德经》和王弼《老子注》翻译成英语,为海外高校和学术界提供了可靠的经典读本。陈荣捷的译介工作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西方《道德经》英译中的神秘化和宗教化倾向,凸显了《道德经》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15.
自正权 《海外英语》2011,(2):133-134
通过分析对比自建的《道德经》英译本语料库和英语原创语料库,考察《道德经》英译本的翻译显化特征。研究发现:《道德经》英译本中人称代词后接BE、HAVE、WILL等可以缩写的词时,其全写形式出现的频次比(百分比)明显高于非翻译文本;引述动词后跟语法上可有可无的非强制性连接词that时,该非强制性连接词that出现的频次比(百分比)明显高于非翻译文本。以上发现在词汇关系和句子关系方面反映了《道德经》英译本的显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本身理解的困难、翻译的复杂性及其重要性都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即它的翻译合作问题。《道德经》的英译合作迄今存在着中译西辅、西译中辅、西译西辅和中译中辅四种模式,但是译者的资质、合作者的水平、合译的分工及认定都存在着问题,影响"合一"。从读者层次的视角进行探讨仍是理论层次的分析,具体的操作仍然依赖于普及的自然、顺畅化程度,以及对其展开的与时俱进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通过对《道德经》英译本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传播和接受等的情况。由于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道德经》文中大量运用的排比、对偶和回文等修辞格,成为翻译的难点和研究的重点。文章选取以帛书本为源本,以世传本为参考的刘殿爵译本,通过举例分析,就该译本如何采用直译、意译和弥补等翻译方法,对原文形式进行重塑作出讨论,总结其翻译语言的艺术特点,并从中观察古籍英译的某些共同特点和现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老子及《道德经》主要思想内容分析,阐明《道德经》思想内容分为三个主题:劝诫统治者无为而治;警示世人加强自身修养;唯物主义辩证哲学观。  相似文献   

19.
王基逢 《教师》2011,(2):116-116
作为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经典,《道德经》揭示了深刻的内涵信息。在其译介过程中,各种权力的介入对《道德经》的英译本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Arthur Waley的《道德经》英译本(西方目前公认的最佳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者在翻译中的具体翻译手法,讨论了译本中各种权力的介入。  相似文献   

20.
从老子其人、对《道德经》的总体评价、《道德经》解题、《道德经》的读法等四个方面,首次对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的《道德经》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