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怀旧是贯穿时代和跨越地域的人类文化和思想母题。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角落,怀旧都曾经或者正在“上演”。然而,在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后现代社会,以后现代主义为表征的社会之中,怀旧显得尤为突出。从人们日常生活到各类文学艺术活动,无时无刻无处不在。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需要探究,已经产生和即将产生的影响亟需关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的怀旧情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为对少女时期欢乐时光的怀念,后期表现为对亡夫的悼念和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怀旧情结的形成是与宋代特定的时代环境及个体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怀旧热潮,出现了老照片丛书、老城市丛书等系列著作。在这股热潮中,上海女作家程乃珊的旧上海怀旧系列创作独领风骚,不管是对上海人物的描摹、文化历史的钩沉,还是上海精神的表现,程乃珊的书写总是恰如其分、精准传神。笔者以程乃珊的怀旧创作为基础,探析其作品中怀旧情结的表现及成因。  相似文献   

4.
5.
论“怀旧”情结与文学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旧"是日常生活、社会领域中很常见的一个事件,这在很多老年人身上特别明显。而在文艺作品中,"怀旧"既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学话语现象出现,叙述个人追忆往事的行为状态和情感心理状态,也常以"怀旧"的审美风格出现,呈现出一种"怀旧之美"的意向或"怀旧"情结。从生活世界转向艺术世界的"怀旧"构成了文学审美的核心之一。  相似文献   

6.
牛彦飞 《文教资料》2007,(25):48-49
在文艺作品中,"怀旧"既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学话语现象出现,叙述个人追忆往事的行为状态和情感心理状态,也常以"怀旧"的审美风格出现,呈现出一种"怀旧之美"的意向或"怀旧"情结。从生活世界转向艺术世界的"怀旧"构成了文学审美的核心之一。  相似文献   

7.
陈敏 《教师》2012,(5):119-120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琦君、席慕蓉等人,因为漂泊而书写着自己对故乡和昔日深情的怀念。她们有着比男性作家更敏锐、丰富的情感,更关注生活中的琐事,从而使她们的怀旧文章更为细腻真实、情深意切,体现出了女作家独有的一些风格特点:疏淡平凡的感怀,温馨舒缓的回忆以及苍茫悲怆的悼念。也因为这些特点,她们的作品让几代人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8.
美国南方是个有着独特传统的地区,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南方文学。其中,怀旧情结表现了美国南方文化取向的集体无意识,成为美国现代南方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南方文艺复兴前的代表作家更多地是在一厢情愿地美化已逝去的旧南方,甚至包括它的罪恶和问题,其意图就是要退回到那根本不存在的梦幻般纯净美好的旧南方,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们,同样对故乡有一种刻骨铭心的依恋,但与前期南方作家不同,他们竭力摆脱不切实际地美化南方的传统,更多地将目光转向南方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冲突以及南方人的保守、愚昧和精神危机,用客观的眼光正视南方的社会现实,以严肃的态度展示真正的南方和困境中的南方人。然而,由于生长背景和环境的影响,他们在种族、传统价值、社会发展等问题上表现出难以调和的两面性:反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维护农业经济;反对变革和新思想,固守传统观念。剖析美国现代南方作家怀旧情结的成因及其基本特征,解读这一特殊区域人们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伦理传统,是我们认识把握美国现代南方文学时代脉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学习生活的两个月,使我充分感受到这个民族的怀旧情怀。从伦敦希思罗机场出来,仿佛一下远离了喧嚣,来到了一个安静的童话国度。走在伦敦的大街上,感到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80后的情感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同时渗透到了日常生活层面,并在以影音为核心的媒介所构造的大众文化中日益明晰。怀旧也由个人经验演变为引人注目的集体记忆。80后集体怀旧这一现象在影像等媒体作用下发生发展,其背后具有独特的心理内涵和深刻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1.
对于证券投资行为心理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将投资行为作为个体行为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一般投资者的共同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例如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产生的感觉、知觉、情绪、态度、意志、认知过程的规律性以及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心理机制或行为反应模式以及投资行为和心态的变化历程的研究。二是对于投资行为的群体性心理学研究,研究包括群体心理形成机制、群体心理特征、思维模式以及投资群体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这里将投资行为的主体分开讨论,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是相互分离,独立存在的,相反两者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因此,通过对投资行为心理机制的研究,可以指导行为人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克服人性弱点和心理误区,规避不利因素做出更加理性、更加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促进身体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犁的晚近散厚积薄发,深刻永。其特点犹如鲁迅的杂,内容广泛,题材多样;以小见大、言近旨远,是新时期学中的散精品。  相似文献   

14.
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心理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从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来看,社会的需要推动心理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当前心理教育应成为学校和政府行为,加强学校心理学报机构建设、心理教育专业人员培养和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美术专业教学中,抓好专业技能学习固然重要,但随着现代文化多元视角的展开,建构学生健康心理机制在教学中显得更是不可或缺.正确处理专业学习和培养学生健康绘画心理之间的关系,会给教学带来长足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两课"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学习的消极心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逆反心理。为了提高我院"两课"教学效果,本文剖析了逆反心理的心理基础即荣辱观的心理机制,而社会环境、"两课"教学本身及大学生自身等三个方面是"两课"教学未能深入行为产生的心理基础而逆反心理的原因,最后从荣辱观视域下提出了克服"两课"教学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思考。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更好的发挥"两课"课堂意识形态教育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耻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感心理,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典型的社会文化形态。从耻感的个体心理过程、社会心理机制两个视角出发,剖析了公共管理者耻感心理中的"角色本我"、"角色自我"、"角色超我",阐释了耻感的两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管理伦理建构的实现途径及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身心不健康的大学生日后是难以立足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的。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因素,而片面、错误的认识方式和观念,往往是个体产生抑郁、焦虑、自卑、痛苦等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要进行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健康情绪情感。要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要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心理档案,做好预期干预。要做好心理危机的监控工作,预防干预;要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9.
心理契约:德育提升的支点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契约是关系确认与秩序保障最常用的工具 ,作为期望知觉的心理契约最敏感、最集中地反映了人群关系的核心本质 ,因为心理契约所体现的正是人的纯粹的、真实的主观愿望、心理需求 ,以及对相对方应然取向的自我设定。德育中不仅存在心理契约 ,而且德育心理契约能够反映德育关系的本体面貌 ;关注德育心理契约的意义在于 ,心理契约可以作为德育文化和德育行为现象的分析工具 ,更为重要的是 ,心理契约能够成为德育有效运作的保障机制 ,成为德育提升的支点。  相似文献   

20.
团体心理训练模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执行平台,因其优异的互动性、灵活性、系统性和实效性而备受瞩目,并成为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锐亮点,拓展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空间.有鉴于此,文章试图从团体心理训练的特征、操作方向、实训内容和预后介入技术的多元视角进行剖析,以期抛砖引玉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