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新闻记者》编辑部负责同志: 收读每期《新闻记者》月刊,颇受教益。很感激! 最近读第9期上的上海报界史话闵大洪写的文章《曾虚白与上海《大晚报》),我有不同意见要说一说。 1、文章一开头就说:“老上海也许会记得,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夕的《大晚报》曾经风行一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已将11月8日定为中国记者节,因为这一天是中国记协的前身、印年前在上海诞生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成立日。其实“青记”也有前身,那就是上海“记者座谈”。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难当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又发生“一·二八”淞沪抗  相似文献   

3.
《立报》是抗日战争之前在上海风行一时的一张小型报纸,从1935年9月20日创刊,到1937年11月25日因上海沦为“孤岛”而被迫停刊,前后只发行两年零两个多月的时间。历史虽不长,但它的声誉却盛极一时。直到今天,新闻界中从当时过来的人,谈起《立报》来,觉得它确实办得不错,在办报的方针、报业管理、编辑采访、推销发行等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由于《立报》积极鼓吹抗日救国,要求民主、进步,使得这张“小报中的大报”能够盛行一时。它的销数在“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曾高达20万份,超过了当时的《申报》和《新闻报》。  相似文献   

4.
老上海也许会记得,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夕创办的《大晚报》曾经风行一时,短短几个月的工夫,它的销数便一举达到8万份,超过《申报》、《新闻报》等老牌大报在上海的销数,令报界不得不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它使晚报从此在上海盛行起来,读者也养成了“一天看两次报”的习惯。而使《大晚报》获得如此成功的,是总经理兼总主笔曾虚白。  相似文献   

5.
沈慧瑛 《中国档案》2006,(10):64-65
苏州档案馆馆藏商会档案中,有部分案卷详细记载了一位美国青年为中国抗战献出生命的事迹,他就是早于飞虎队来到上海,参加过淞沪抗战,并在战斗中牺牲于苏州的美国飞行员罗伯特·萧特。罗伯特·萧特(1905-1932),英文名为Robert Short,美国华盛顿州泰科玛人。美国盖尔飞机公司驾驶员。毕业于寇蒂施民用航空学校,后兼习军事航空。1930年来华,在上海从事贸易工作。1931年6月,萧特被国民政府聘为军政部航空学校飞行教官。1932年,萧特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为上尉。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爆发,日本战机轰炸上海,手无寸铁的百姓无辜遭殃,繁华…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祖父章荣初创业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中国饱受列强尤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难岁月,他在1963年留下的十五万字回忆录《我在旧社会的三十五年》(手稿未出版)中,有相当篇幅写到抗战时期的挣扎和期望。国难当头同仇敌忾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血战淞沪,上海沸腾了,各界积极支持前线,申报董事长史量才和"上海皇帝"杜月笙发起组织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史量才任会长,杜月笙和社会活动家黄炎培  相似文献   

7.
本组史料记载了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起新的侵略战争后,中国十九路军的奋起抗战、第五军的增援和中国军民在淞沪抗战中的英勇斗争;记载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上海金融界的态度和国民党政府关于淞沪抗战“适可而止”以待国际进行干涉的决策;国民党政府精锐之师用于反共的政策导致淞沪抗战的失败;以及陈立夫等人所谓的以东三省经济利益换取英美支持,进而败日防俄等项建议。对研究中华民国史、日本侵华史均有参考价值,特选辑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姚 《北京档案》2005,(12):37-37
尘封大半个世纪之后,"一·二八"淞沪抗战第一位迎头痛击日寇侵略的十九路军一五六旅旅长翁照垣将军的<阵中日记>和生平回忆文稿,在欧洲被发现,最近首次公开披露.  相似文献   

9.
陆爽年 《中国广播》2005,(10):19-20
上海地区“抗日战争时期”指1932年1月至1945年8月,即“一&#183;二八”淞沪抗战至日寇战败投降。  相似文献   

10.
孙林 《湖北档案》2007,(7):45-46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侵犯上海,遭到中国守军第十九路军的顽强抵抗,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月29日凌晨4时20分,日本飞机多架由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本第三舰队航空母舰上起飞,向上海闸北一带俯冲空袭。上午10时许,日机向位于闸北宝山路的商务印书馆总厂房投弹数枚,引起猛烈爆炸,由于厂房内纸制品堆积甚多,燃烧极快,到下午5时许,全厂尽毁,焚余纸灰飞达数十里外,占地80余亩的商务印书馆数座厂房被烧成断壁残垣,变成一片瓦砾。  相似文献   

11.
"一·二八"江湾血战,整整打了一个月.后因国民政府妥协退让,停发和截留爱国将士的军饷和捐款,十九路军被迫放弃江湾,撤离上海.江湾之战,十九路军奋起抗敌,死伤千余,营连长阵亡者有1 2人之多.日军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死伤达数千人.  相似文献   

12.
《兰台世界》2012,(19):48
今年是"一·二八"淞沪抗战80周年,近日,上海音像资料馆、民革上海市委等联合发布一批摄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珍贵历史影像,其中绝大部分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包括有声和无声画面。此次上海发布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像资料包括从民间搜集到的"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电影片段、联华影业  相似文献   

13.
唐夏 《北京档案》2012,(1):53-55
《淞沪停战协定》内容如何事变之初,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错、京沪卫戍司令蒋光鼐和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在全国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向全国通电表示"为卫国守土而抵抗,虽牺牲至一弹一卒,绝不后退"的决心,奋起抗日.2月3日,张治中请缨获准,率新编第五军赴沪增援参战."一·二八"淞沪抗战打了33天,中国军队在民众支援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敌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但守军寡不敌众,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后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中日双方经谈判,5月5日中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相似文献   

14.
五、“八·一三”淞沪抗战至抗战胜利(1937.8-1945.8)1.联合出版的《战时日报》。1937年8月13日,日寇南侵进攻上海。上海全体军民迅速行动起来,支援以谢晋元为首的爱国将士抗击日寇。由于战事的影响,上海大小报纸纷纷停刊。10月5日,一份宣传抗战的四开四版小报——《战时日报》创刊了!这是上海最有影响的十家小报联合出版的,它们是冯梦云的《大晶报》、匡孟槐的《上海报》、尤半狂、黄转陶的《小日报》、施济群的《金刚钻报》、邓荫先的《东方日报》、郑子褒(梅花馆主)的《正气报》、来岚声的《世界晨报》、毛子佩的  相似文献   

15.
<正>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东北的日军借口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沈阳。几天之后,东北三省沦陷。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占领淞沪铁路防线,在天通庵车站遇到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的坚决抵抗,"一·二八"事变暴发。渠县人民得知这些消息后,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救亡运动直至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16.
我是“3·24”上海列车相撞事故中的幸存者。在列车相撞之后,我急着去抢头条新闻,结果新闻没有“抢”上,七个小时后,我却成了记者的采访对象,事故后的第二天,我带着伤赶写出了《“3·24”上海列车相撞目击记》,《钱江晚报》发表后,我这个有16年记者生涯的记者也成了新闻界的新闻人物。 3月24日这天,我乘坐由长沙开往上海的208次  相似文献   

17.
吴淞,上海的水上门户和“咽喉”,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鸦片战争中的陈化成抗英.1932年的“一·二八”,1937年的“八一二”两次淞沪抗战,吴淞都是主战场。  相似文献   

18.
一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历时一个多月,战斗十分惨烈,双方死伤多达一万人以上.通过十九路军的英勇顽强浴血抵抗,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占领上海的梦想,有效扼制了日军,使之不得不暂时放弃吞并上海华界的侵略计划. 事变当晚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他们正在龙华总部召开紧急会议,接到日军开始进犯的报告,立即启程,星夜步行绕道赶往真如火车站.因当晚下着雪,路上泥泞,滑而难行,一直到天将拂晓,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三人星夜步行经北新泾赶到真如范庄.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广播电台的前身是1932年2月无锡国难委员会集资筹建的无线电广播电台。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侵略军从上海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声援下,奋起抵抗。这次淞沪抗战坚持了一个多月,使日本侵略军受到沉重打  相似文献   

20.
我在《大公报》工作了几十年,开始是外勤记者,要说“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我得举出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初期,我匹马单枪去访问我军最高司令部这件事。当时经过无数折腾,我都出以最大的耐心,终于遇到了好机会,结果在8月17日《大公报》上海版发表了一篇《司令部中》的“独家”特写,虽然曾被新闻检查所检扣了许多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