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和《寒夜》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两个里程碑。本篇论文就是以这两部小说为代表作品,从家庭、人物、社会等方面来分析探讨巴金小说艺术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伦理道德、等级文化借助统治阶级的政权力量,形成一个在结构功能上落后的、排他性极强的稳定而僵化的体系,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巴金深感传统文化的封闭保守与愚昧落后,尽力打破与走出传统文化的束缚,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突围。在《寒夜》中,巴金从旧社会常见的小家庭出发,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中叙述一个小人物屈辱的生和孤寂的死,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抗战末期普通知识分子的悲惨生活图画,解构了儒家修齐治平的精神和温柔敦厚的中庸,批判了儒家伦理教化对人性的扭曲和对正直之士的毒害。  相似文献   

3.
巴金在小说《寒夜》中根据主人公汪文宣的行动和心理构筑了社会空间、家宅空间以及梦境空间三个主要的空间,并以空间的转换带动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推动叙事的进程。《寒夜》中空间叙事主要体现在社会空间与“冬夜”时间的隐喻关系,家宅空间的封闭性和“窗户”的透视性效果以及梦境空间的建构对发掘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等方面。《寒夜》的空间叙事艺术为理解巴金后期小说的创作风格和文学史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巴金的《寒夜》中曾树生形象的塑造,彰显了创作主体意识形态中存在着明显现代女性自觉意识。作者将女性生存、价值以及出路等源于“五四”时期妇女的命题纳入了小说创作之中。通过曾树生形象的塑造,彰显出文本中的“人”的意识的觉醒、经济独立意识、个性解放意识、女性自我价值认同以及女性自我行为规范的“自我”裁决等表现形态,对女性问题提出了思考。同时,文本对曾树生体现出的女性意识的进步性及局限性进行了反思,进一步还提出了女性的个性解放不能仅局限于女性自身行为,而应立足于整个社会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作者完全是内心憋得太难受了,在感情激流的冲击下创作了《寒夜》——讨伐国民党反动派的檄文。  相似文献   

6.
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作为起始之作,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艺术作品,其通过描述封建家庭中的包办婚姻、固步自封并阻碍新思想的融入、所谓的制度和传承都已经老朽不堪等现象,来有效地表达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和思想。而最终觉慧的成功离去,也表明了他对"家"中的这些所谓的文化的否定态度,并热切盼望思想的革新和救赎,对封建文化的老旧和落后进行了坚决的抨击。  相似文献   

7.
8.
在《寒夜》中 ,巴金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塑造了汪母和曾树生这对婆媳的形象 ,并且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她们之间发生的种种冲突 ,从而一定程度地带来了巴金创作思想的发展和创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对20世纪中国小说隔膜主题进行研究时,我们注意到巴金重点表现的是家庭成员间的隔膜,如代际隔膜、夫妻隔膜、婆媳隔膜、兄弟或妯娌隔膜等。但是和鲁迅表现凡俗人"几乎无事的悲剧"的"深切"与复杂不同,巴金则把这些隔膜直接表现为矛盾或冲突,而这些矛盾冲突有时甚至达到"有我没你"的激烈程度,《寒夜》中的婆媳冲突就是这样,以至于左右为难的汪文宣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女人为什么就不能原谅女人?"对此,本文主要从社会历史现实等外部环境,思想观念等文化传统,特别是从女性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独特、灵动、意蕴深厚的人物描写是《寒夜》匠心独具之处,它展示了在黑暗社会中痛苦挣扎的灵魂和小人物的悲剧人生。无论是忍辱负重的社会零余者汪文宣,还是渴望在繁华与自由里飞翔的曾树生,他们都是在希望与幻灭中漂泊的天涯“同命鸟”。《寒夜》中各类小人物痛苦的心路历程和悲惨命运具有典型深刻的时代特点,他们折射着抗战时期民族的兴衰、人生的荣辱、知识分子命运的沉浮,因而具有悠远的文学意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巴金在《家》中所潜存的男权主义思想,即对女性自身价值的轻视、男女主人公之间不平等的身份定位、男尊女卑和才子佳人的程式,旨在探求一种重读文本和透视作家深层心理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2.
巴金《寒夜》研究新视角综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金研究领域相对较沉寂,对其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单篇小说的重新解读方面,尤其是《寒夜》。近几年,关于《寒夜》研究出现一些新的视角,如文化视角、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精神分析法、症候式批评等等。文章就这些新颖的视角作一综述,以此证明巴金小说的丰富思想内涵及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家巴金的《家》与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家》都是以“家族”为题材的小说。它们表现了共同的主题:家的衰败与人的发现。但由于二者在家族文化的建构与家族继承关系,以及烟酒文化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不同处置,因而两部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即儒家文化与多重结构的杂种文化。  相似文献   

14.
王蒙的小说对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政治革命时代下的个体人生形态价值指向作了典型的呈示:第一,林震与刘世吾体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个体人生的价值指向;第二,王蒙的“少共”情结决定了其创作时的个体人生与社会政治的双重视角;第三,王蒙小说中个体人生价值指向的具体呈现形态“在路上”对目的地的追寻与确认。  相似文献   

15.
先秦巴文化与巴楚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巴是一个明古国,早在商代已见称于世。从商至西周,巴立国于汉水上游,春秋时一度东出汉东,与楚国缔结政治军事联盟,发生种种和战关系。同时,在川东鄂西称为巴的广袤地域上,活跃着若干族群,它们与汉上巴国有着不尽一致的关系。所谓巴化,在战国以前其实包含着巴国化和巴地化两大组成部分或层次,两不论在地域还是面貌上均有明显相异,战国时由于巴国南移长江流域,巴化才从地域和形态上充分整合起来。所谓巴楚化,主要是指在原为巴地后为楚地的地域范围内,巴化与楚化的共生与互融,表现为一种半巴半楚或亦巴亦楚的民族和地域化。  相似文献   

16.
于洋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11):94-95,103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在世界历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研究东方社会特别是俄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而得出的成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的"跨越理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原鲁迅":在传承与超越中的跨文化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藤虎丸认为,形成一种"真正的个人主义",即"个"的思想的"原鲁迅"构成了后来鲁迅思想与文学的原型,但是这一"原鲁迅"并不仅仅是鲁迅留学日本与西方近代相遇而形成的。鲁迅与西方近代的相遇早在1898年赴南京求学时便已经开始,并且始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展开的,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涌流着的争取人的解放、反抗专制和精神奴役的思想暗流构成了鲁迅"个"的思想的中国"固有文化血脉"。因而是一种复杂的中西跨文化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摆脱了长久以来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家”的种种遮蔽,还原出“家”在女性成长过程中深刻真实的本相。在这些小说中,“家”带给女主人公的感觉常常是破损压抑的,小说文本深入到女性微观的生命世界中,淋漓尽致地书写了在这种“不完全”家庭的阴影之下女性个体性格特征和性别意识生成的过程中细微的生命感觉,并以戏剧化的情节展示出家庭对于女性成长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传统文化的解构是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家族小说通过对“家”的控诉,传达出创作者的文化价值判断,与近现代先觉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形成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