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学术界从不同层面对社会不公正现象进行研究,基本上是由于中国社会的不公正程度在加剧,社会不公正所带来的后果值得高度重视。为此,学者从实施宏观调控以调整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培育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推行政治民主化等不同角度提出各自的对策。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需要再建构一个新的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的理论模式,对社会公正和政府责任的研究深化、细化和具体化,了解民众对社会公正和政府责任的期望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深入,弱势群体的存在已成为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社会弱势群体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转型而分化和显现出来的一个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民主化建设的进程,同时它也是影响现代化模式的一个重要参数.因此,必须关爱弱势群体,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以保证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贫困的农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以及城市中以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人口。现行保护体制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应从扩大就业、保障基本生活、加强法制和工会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形成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弱势群体的存在违背了社会公正。关注弱势群体应成为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和政府要通过各项制度的整合和创新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实现社会公正,保证社会的良序运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势必会产生新的弱势群体,也会有弱势群体因为有效的政府政策而得以脱离弱势。做为社会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应得到保护,而政府拥有最多的资源,有责任对弱势群体保护的工作加大投入。弱势群体的产生有其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但都导致弱势群体处在社会中不利的地位。根据弱势群体的特点,政府应有针对性的从法律、社会保障政策及对社区工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工作的指导扶持等方面采取措施,真正做到对弱势群体保护工作的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6.
社会整合的直接结果是产生社会凝聚力。社会凝聚力是社会结构各要素和谐、协调的根本表现与标志。社会凝聚力对弱势群体而言,能在两个方面消除贫穷造成的心理与社会隔离:“其一,它肯定了那些在体力上和经济上处境最差的穷人所具有的社会尊严;其二,它能增加穷人用同样的社会关系来公平地享有社会资源与机会”。因此,增强社会凝聚力是从最根本层面上为弱势群体从而也即为所有人营造一个十分有利的社会环境,这是我们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建立在民主与法治基础上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对其关爱、保护的程度已经成为考量以人为本理念是否具有真实性和人权保护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尺。弱势群体社会权益是一个有机整体,既要从经济权益上关心和保护他们,更需要从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生态权益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保护他们。具体应通过实行制度创新、建立畅通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注意从整体上保护等保障弱势群体的各项社会权益。  相似文献   

8.
保护弱势群体政治权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价值的内在要求和体现。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虽然在公民政治权益保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弱势群体政治权益仍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政治利益表达"失声"、政治参与"低效"、政治监督"无力"、政治成果共享"有限"等一些问题。因此,要加强立法,健全法制;提高认识,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健全机制,提升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度;增强实效,保证监督有力;互惠共赢,共享政治发展成果,以加强对弱势群体政治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是社会的各个群体中经济承受力较弱的群体,成为社会结构的薄弱地带,一旦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经济压力和心理负荷累积到相当程度,影响到他们的生存,社会风险将首先从这一最脆弱的群体身上爆发。尤其是社会性弱势群体,相对生理性弱势群体容易产生更大的相对剥夺感,如果他们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正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倍受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东西部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教育资源在不同阶层之间分配严重不公等问题。只有反思和重新确定政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关心弱势群体,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制度规则,才能确保教育公正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界定及其保护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首次提到“弱势群体”这一概念以来,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和保护更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设性地提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并对弱势群体保护之法理依据进行认真的分析,以利更好地维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弱势儿童的社会保护:社会政策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政策在弱势儿童的社会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国在相关社会政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应当肯定,但就现实而言,此类社会政策尚存在体系不健全、城乡差别大、执行主体缺乏协调、与其他社会政策不配套等等缺陷。今后在相关社会政策的建设中,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克服上述缺陷;同时探索建立政策实施中的统一协调(整合)机制与适合国情的实施模式,以强化相关社会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弱势群体的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反映,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保护、人道主义原则,还是基于社会公正追求、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社会弱势群体一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提升社会弱势群体的抗逆力,增强其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事关整个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传媒在社会弱势群体抗逆力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媒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应当从以往的“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切实发挥传媒在构建社会弱势群体抗逆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使我国面临着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所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却常常被人们忽视,存在于我国广大农村中的部分弱势群体,不但要以脆弱的神经来承受改革所带来的阵痛,而且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社会资本困境。本文试图跳出经济学将社会弱势同构于经济贫困的传统思考模式,运用社会学中的社会资本理论,从社会关系网络、体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等分析视角切入,对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所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而为弱势群体提供远程教育援助则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在实践层面,我国已经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广大农民和农民工提供远程教育援助,全国农广校也在为广大农民提供远程教育援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电大也开展了残疾人的远程教育援助工作.然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还应积极开展社会弱势群体远程教育援助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弱势群体的远程教育权利和机会,在技术手段上还应混合使用多种媒体技术,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弱势群体的出现有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解决好弱势群体的问题,不仅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且能减少贫困和社会风险,实现社会公平,从而更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整体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弱势群体及其劳动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指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群体。这一群体的形成,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原因。在现阶段,弱势群体的存在已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全民的发展,因此只有从保护弱势群体的劳动权益入手,使其最终脱离生活的困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的存在具有客观性、相对性和动态性,其生存状态极为恶劣,是社会安全与稳定的潜在危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管理主体的通力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大力发展第三部门,发挥其扶助作用和组织依托功能;改变弱势心理,加强社会与弱者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