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南 《家长》2011,(6):24-25
尽管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院士赞誉邱虹云为"清华爱迪生",但邱虹云却说自己只是清华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当他的高科技发明竟然引致各界商家争相投入数千万资金时,世人不禁啧啧称奇。  相似文献   

2.
孩子是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儿子一出世,我就想让他将来成为一名“光芒四射”的球星,只因为我酷爱足球;我又想让儿子日后成为一名画坛高手,也因为这是我一个未圆之梦。可儿子从牙牙学语到如今自夸是男子汉(实际才4岁多),从未露出半点球星与画家的“尊相”。我看球赛,他偏要看武打;我教他画画,他给你来个满纸“涂鸦”。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啊。好吧,那就只好顺其自然了。邻家有一个跟儿子同龄的小孩,两岁时,父母就开始教他认字、背唐诗。当我儿子还只知道与泥巴、石子为伴的时  相似文献   

3.
我那年仅15岁的儿子在待人处事上已经很"成熟","成熟"得胜过我这个父亲. 有一次,一位同学向我儿子借《少儿百科全书》,他说被别人借去了,但当班主任的儿子跑来向他借时,他却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他.  相似文献   

4.
儿子今年10岁了,脑瓜子特别灵,思想表现也不错,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做父母的为此感到高兴和欣慰。不过,有一桩事我们曾拿他没办法,那就是害怕打针。遇到打预防针时,他不是哭哭啼啼,就是东躲西藏,让医生无法“下手”。记得有一次,儿子不慎,脚底被锈迹斑斑的铁钉戳了个洞  相似文献   

5.
1993年7月,年仅4岁的释小龙在影片《旋风小子》一片中担纲主演,从此步入影视艺术表演的殿堂。近年来,他先后拍摄了20多部影视作品,高强的武功,精湛的演技,倾倒了海内外的观众,港澳台及大陆的许多媒体都亲切地称他为"少林小子"。迷恋武术,他成了一代大师的弟子1988年11月,释小龙出生在嵩山脚下的一个武术世家,他的父亲陈同山是附近的一个有名的拳师,以教拳授业为生。小龙不到两岁的时候,他便开始对儿子实施正规的武术训练。  相似文献   

6.
他2岁开始"梦想成真"的小发明;5岁,设计了一部"矿石收音机";18岁,已经有了300多件发明问世,10余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如今,他年仅25岁,不仅是清华大学光学工程最年轻的博士,还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个创办大学生公司、第一个获发明专利最多、第一个连续四年摘取清华最高规格的学生科技竞赛桂冠……有分析家认为,他发明的产品有着上千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他就是--  相似文献   

7.
刘翔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男子田径比赛中获得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块金牌之后,便成为中国最有名的新星之一。他获奖时年仅21岁。他所获得的金牌被誉为中国在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的32块金牌中“最重的”、或者说“最有意义的”一块。刘翔的父母原本希望他学习电脑工程或者适合他上海中产阶级的教育背景的其它专业,但是他却想要投身体育。他作为一名跳高运动员入读了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幼儿园去年新收的小小班里,有3名本园教职工的孩子。其中一名教师的儿子,因其年龄是全园最小的,自然得到老师的特别照顾。他稍不如意,班里的老师就会拿糖给他吃,甚至用自己的饭菜去喂他、哄他。一名护士的女儿自理能力特别强,但脾气大,午睡时说睡不着就坐起来。老师怕她哭闹,便让她坐在床上玩。还有一个职工的女儿,因家里经济不富裕,父母很少买玩具,  相似文献   

9.
或许少有人听说过奥古斯都·奥登这一位经济学家,但作为一名教育者,对有关他发明的“罗伦佐的油”有必要了解一下,因为,这背后有一则令人动容的故事。奥古斯都的儿子罗伦佐·奥登在5岁时患上罕见的疾病--肾上腺脑白质失养症。1987年,奥古斯都为照顾儿子提前从世界银行退休。那时候罗伦佐已开始出现突然暴怒,以及逐渐失去听觉、平衡感与身体协调等症状,医生估计他只能再活两年。为了治疗儿子的病,没受过任何医学训练的奥古斯都和妻子一道开始大量阅读医学期刊并向医师们求教。后来他读到一篇有关给动物喂食橄榄油可降减长链脂肪酸的文章,受到启发,研发出饮用三油酸甘油酯与三芥子酸甘油酯的混合油疗法,罗伦佐因此比医生预期的多活了22年,这种油因此也被称为“罗伦佐的油”。  相似文献   

10.
今年29岁的徐青(化名)自出生之日起便受到父母的百般疼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徐青说找工作难,父亲徐先生便把儿子安排到了同学的公司里上班.工作了3个月,徐青说工作没意思,干脆辞职不干了.尽管后来父母又帮儿子联系过几个工作单位,但徐青总推说:“没意思,不想干.”2013年,徐青在网上认识了一名女网友,并把其带到家里长期同居.徐先生和徐青的母亲朱女士从教导儿子发展到斥责儿子,最后父母和儿子双方竟然升级到大打出手.不过,徐青仍振振有词地说:“没工作也有权利谈恋爱……作为父母,你们有义务养我.”  相似文献   

11.
罗帅教子     
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是1939年罗帅率领第一一五师以东进支队的名义由山西挺进山东时出生的,罗帅随即给儿子取了“东进”一名。到山东后,由于形势紧张,东进便寄养在老乡家里,直到他5岁时,山东形势好转,才把他接回来,与爸爸妈妈及妹妹南下生活在一起。罗帅经常对他们说:“你们是老乡用高梁饼和地瓜喂养大的,可千万  相似文献   

12.
还没放暑假,各种门类的少儿培训班宣传广告便铺天盖地而来,什么钢琴、书画、英语等培训,样样都说得十分诱人。儿子才七岁,不学吧,人家的孩子似乎都有一手;学吧,我实在还没发现儿子有哪方面的天赋。心里一急,便打电话给在省城学习的丈夫,丈夫说,让他学画画、学书法,可以培养儿子的艺术天赋。我说,儿子身体太瘦弱,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是让他学武术好。丈夫说听听爷爷奶奶的意见吧。爷爷说“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奶奶说“学下棋可以让孩子更聪明”……就这样,为了让儿子“全面发展”,成为“盖世英才”,我一股脑儿给儿子在四种不同门类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儿子性格太内向,父母为此忧心忡忡周文彬夫妇是常德市南郊的农民,18年前生下了一个女孩。由于他们是农村户口,可以生二胎,加上周文彬祖辈都是“单传”,所以特别想要个儿子。1990年,他们喜得贵子,给儿子取名叫周欢。  相似文献   

14.
一名年仅11岁的美国少年在父母的陪伴下,于今年1月1日成功登顶位于阿根廷门多萨省西北端的阿空加瓜峰,成为有史以来征服这一南美最高峰年龄最小的登山者。这位名叫乔丹·罗梅罗的少年和他的父母于2007年12月中旬抵达阿空加瓜峰山区,他们首先获得了阿根廷民事法官的特别准许,才得以开始登山准备。因为依据阿根廷法律规定,禁止14岁以下的少年攀登这座海拔6962米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陪读"三弊     
有个三口之家:丈夫是高级工程师,妻子是总经理助理,加上一个上初中的儿子。自孩子上学时起,父母便陪读家中一张书桌,晚上十时前供儿子专用。父在左侧,母在右旁,分工负责,数年如一日。起初,此法也管用,儿子读四年级前,虽不能考得全班第一,但也名列前茅可是到了高年级,成绩便明显退步,待上初中已成了落后生。尽管父母“陪读”加大力度,可始终摘不掉“落后”帽子。  相似文献   

16.
今夏,高考成了非典之外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乃至名牌是家长们共同的愿望,然而你知道吗?在四川成都,有一个孩子却与众不同:他在去年主动放弃了大学学业,到报社做了一名足球记者。这个曾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的孩子叫肖兮,那时他是一名年仅19岁的大一学生。是什么让肖兮放弃了才上一年的大学学业?一年过去了这名“叛逆骄子”近况如何?  相似文献   

17.
6岁的伊扎克·帕尔曼因患小儿麻痹症,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走路,给上学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他的父母担心这样下去会毁了儿子一辈子的幸福,便决定随淘金大队到美国落基山下去淘金,希望能够赚点钱给儿子治病。留下小帕尔曼只得跟着邻居菲利浦夫妇生活。小帕尔曼的父母临走时交给了他一个小盆栽,当时还是严冬季节,盆栽里除了泥土外,没有任何植物。可是,小帕尔曼的父亲却说,他已经在里面播上了种子,只等明年春回大地便会长出一株美丽的花来。到那时,他们便会带上淘金所得的钱回来给小帕尔曼治病。转眼,冬天很快就过去了,小帕尔曼在心里默默…  相似文献   

18.
记得在我怀孕时就有朋友讲:“你们夫妻俩都是三十多岁了才要孩子,将来不知你们该怎样宠爱你们的孩子了。”或许是朋友的一席话提醒了我,从儿子降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便给了他特别的礼遇。我的儿子降临人间的第一份礼物,是他爸爸所拍摄的他出生全过程的一扎珍贵照片。那时躺在手  相似文献   

19.
启事     
木目 《现代语文》2004,(2):48-48
60年代初,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儿子赵广元在山西芮(ruì)城县担任县委宣传部长,因生活困难,便给在北京的父亲写了封求援信。信上只有三个字:父:钱!儿。赵树理接信后,虽然同情儿子的困难,但他不愿让儿子养成对父母的依赖性,于是给儿子回了封信,信上也只有三个字:儿:O!父。这对父子间的两封三字家信后来被人们传为美谈。郭沫若的“无字信”同样不胫而走。1963年,山东郓城县城关医院改建。院领导给郭沫若先生写信,请求他给医院题写院名。不久,医院就收到郭老的回信。可拆开一看,信封里竟空空如也。开始,大家都莫名其妙,后…  相似文献   

20.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旧房,他毫不犹豫地说:“留给儿子!”我瞳目结舌地看着他那年仅3岁的小宝贝,心想:天哪,他什么时候才会用到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