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言训练。应该根据学生语言“最近发展区”的要求。确定好语言训练的三维目标。以从课本中精心挑选的、可以概括的.且具有规律特征的语言栽体为例子.再选择学生乐于接受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并最终全面达成训练目标。这种语言训练的方法可以概括成“确定训练目标”,“设置语言栽体”。“选择训练方法”,简称语言训练“三部曲”。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将写段训练挤进课堂具有以下现实意义:其一,强化语言运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机遇,改变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其二,强化综合训练,促进学生读写思有机结合,淡化课堂上意义不大的单项性训练。1.概括。概括性练习是语言表达训练的重要形式。学了一篇(段)课文,能概括出它的主要内容,不仅是阅读能力的体现,而且能促进学生立意、构思作文等能力的提高。学生练习概括需要老师教给方法。例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从课题入手,也可从重点段入手,有些记叙文可以从“六要素”入手,也可以从人物的互相…  相似文献   

3.
所谓课标下的语言训练新机制,就是指在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与三维目标总体框架下,确定训练目标、设置语言载体、选择训练方法的操作理念与运行策略,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建构语言训练新机制是课改发展的必然要求自1963年出台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来,语文教学特别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通过训练落实“双基”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旋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演变成了肢解课文、机械训练和题海战术等一系列“技术性”操作。这一阶段有两点十分明显:一是教学目标太过单一。除空洞的、说教式的思想教育外,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似乎就是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得抓住阅读教学这个主阵地,从训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起。  相似文献   

5.
所谓课标下的语言训练新机制,就是指在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与三维目标总体框架下,确定训练目标、设置语言载体、选择训练方法的操作理念与运行策略,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建构语言训练新机制是课改发展的必然要求自1963年出台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加强语文  相似文献   

6.
学生作文,从小学时的仿写开始,进入中学经过“入格”训练,大致能按照题意倾向确定文体和中心,并据此选择一定的材料,运用一般的表达方法.但“入格”也只是写作训练的一个阶段,“出格”才是必须达到的写作目标.只有在“入格”训练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出格”训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改善,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写作水平得到较为理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缩短读物与读者间距离,使读者似身临其境、如见其 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与作者同历悲欢离合,分享喜怒哀乐,就是阅读教学中的“再现”。阅读教学中再现的操作,应以训练学生理解能力为目标,以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力措施。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训练: 概括处具体 教材中一些高度概括的地方,可通过咬文嚼字并合理想象进行再现。如《李时珍》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概括的话:“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教学中就咬住“品尝”,嚼出味来,先弄清词的字面义,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能力的一个基本内容。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获取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下面笔者就英语阅读策略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首先应该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语言表达的方法,再重点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学生即可逐渐学会表达。一、精准设点,领悟表达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多维的,但在确定多维目标的同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这一训练点的确定,可以从四方面综合考虑:一是"课标"对该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二是学生语文水平实际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语言是教学思维的载体.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教学中可从这几方面进行训练:在概念传述中训练语言的准确性;在学具操作中训练语言的条理性;在结论概括中训练语言的简练性;在联想求异中训练语言的多样性;在分析推理中训练语言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1.
张荣超 《成才之路》2011,(36):89-I0014
一、提示连接,整合内容,拓展思维 1.“提示连接”概括的基本内容 “提示连接”概括主要是指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设置一些常用的连词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整合相关词语表达,补充完整句子的表达。一般训练内容通常可以从概括情节(内容)、评价人物、品味语言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高洪伟 《成才之路》2009,(15):36-36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从一年级开始,就要采用以训练学生“说”促进他们“想”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说,采用了以下这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一、思维教学的构成、要求。〈一〉基本能力思维的基本能力主要体现在“记得住”和“想清楚”上,它和语言教学相辅相成,这就需要学生诵读背诵以“记得住”,只有“记得住”才能“想清楚”,才能“说清楚”“写清楚”。因此进行一些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去多记善想,是很有必要的。〈二〉较高层次能力思维较高层次能力即是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只有从思维训练上入手,才是抓住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内核,只有引导学生养成分析、比较、概括、推理等好习惯,把思路拓展得宽一点,把问题想得深一些,多问几个“为…  相似文献   

14.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性的议论文,从内容上来说,没有什么难懂的语句,也没有深奥的哲理,以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应该一读就懂。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的体裁特点,我确定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结构、表达方式,并能尝试运用。并且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即“说理不轻文”,使说理文教学也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我抓住“语言”这个载体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策略。一门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人们对于该门课程性质的理解密切相关。“语文”包含这样三个层面:语意—文字、语言—文学和语境—文化。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发展学生对作品的鉴赏力,帮助学生丰富文化的底蕴。语文教学的策略可以概括为: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整体感悟、细处摄神。  相似文献   

16.
“花样概括”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整句概括、散句概括、变换角度、连句成段,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四种概括类型.“花样概括”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训练方式,各种概括类型既可交叉使用,也可单独使用,选择时一要看课文,二要看学情,三要看课堂生成,但不管选用哪种或哪几种,都必须围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水平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17.
(五)语言概括性、简明性训练 语言的概括性、简明性,即指学生说和写的话要简练、明确、概要。学生的语言,有时要说写得具体、生动;有时要说写得简要明确,尤其是总结性发言,更要概括、简明。这就要在语文课上经常进行训练。 训练方法: (1)概括段意训练,目的就是要学生把一段话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 (2)关键词语的运用训练。在讲读课上,有的老师经常设计概括语言的训练,如靳家彦老师在教《田忌  相似文献   

18.
一、对语例选择的思考什么是“语例” ?语例就是“语言精品” ,是“写得特别精彩的课文语段 ,是在阅读教学时”作为例子 ,进行重点剖析 ,引导学生读议”的部分。有的语例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 ,有的具有典范性。它不仅具有训练的价值 ,还具有凸现教学重点 ,突破难点的功能。文学作品成为课文 ,是千挑万选所得 ,可以说通篇大都是“精品” ,而被教师挑选为语文阅读内容的语例 ,教师就应当拿“任凭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饮”的观点去审视教材 ,从年段特点、单元教学目标去考察本课的语言现象 ,去挖掘、选择那些既具有学习的典范性又具有训练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比较”是一种确定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异同或优劣的方法。它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和概括”的桥梁。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自觉地获取准确的知识,并从而掌握知识的规律。训练学生学会“比较”,在语文教学中天地广阔。从训练的内容来看,可以进行字词比较、题材比较、文体比较、主题比较、史实比较、形象比较、手法比较、综合比较。从训练的方式、方法上来看,可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基本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不少教师对语言训练不够重视,课上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等偏重于抽象思维的训练上。这样,不少学生没有练好语言基本功。写作文时文理不通,语病甚多,缺乏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把语言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语言与思维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应当把语言训练和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