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报道类型之一。深度报道既要做到准确、详实、深入、专业,又必须把握一定的分寸技巧,否则有可能落下新闻炒作的嫌疑。如何更加客观地"摆事实",是摆在新闻记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谈到"三农"报道,人们常常想到前些年一些记者热衷于每年报道春种、夏锄、秋收、冬闲的"四季歌"。现在,农村的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报道思想、报道内容、报道手段也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在传媒商业主义导向下,部分媒体在报道知识分子新闻时追求报道内容的"可售性",知识分子新闻被当作"媒介事件"来炒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媒体对知识分子群体报道的偏差,从而遮蔽了知识分子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突发事件中,电视媒体如何"与时间赛跑"是一则报道是否成功的关键。本文总结了部分突发事件中电视新闻采访应该掌握的一些技巧,期望能对突发事件报道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5.
与一般表扬性、成就性、工作性报道相比,批评报道在选题、时机、分寸、效果的把握上更见难度.搞得不好,往往事与愿违,作者还可能"引火烧身".因此,批评报道的采写不仅需要记者无畏的勇气,还需要有审慎的态度,更需要有一定的采写技巧.从实践中可以总结出,要搞好问题性报道,应该把握好三点:  相似文献   

6.
一定的报道内容,需要一定的报道形式来作为“载体”,如同“量体裁衣”的道理。“衣服”做得再好,不合穿衣人的体型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7.
报纸以一定时期的社会活动为报道内容,本文着重研究《益世报》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探查《益世报》学生运动报道特点,发现《益世报》在一定时期的报道立场。学生运动作为传统社会运动的一种,可以从《益世报》对学生运动的报道中看出报刊与社会运动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探究在当代中国,大众媒介如何进行社会运动报道。  相似文献   

8.
会议新闻的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瓶颈,新闻媒体在改进会议报道上作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会议报道与观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手法单调俗套、陈旧呆板;新闻含量、知识含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报道会议程序多、出席领导名单多、套话空话多的现象照样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概念来自西方新闻理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概念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主观的。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新闻事件是"新近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专业广播经济频率,宁波电台经济娱乐频率近年来根据"立足经济,关注民生"这一定位,拓宽报道视野,挖掘报道亮点,改进报道方式,在创新经济报道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努力使经济报道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不少新闻同行在改进会议报道上作了很多探索,取得一定成果,但与读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会议新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基层、脱离生活的现象仍然存在,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手法陈旧呆板的问题仍很普遍。会议程序多、出席领导名单多、套话空话多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会议报道中新闻含量、信息含量、知识含量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些现象的继续存在,会降低媒体的影响力。因此,改进会议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共同面对的现实课题。这里,笔者介绍几种改进会议报道的具体做法,供有兴趣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15日到10月2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是开放程度最高、开放领域最宽的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中央电视台对这次大会进行了全方位、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的报道,这些报道内容翔实、角度新颖,与以往的会议报道相比,呈现出了一些新的亮点。"规定栏目"与"自选内容"结合报道中央电视台在报道十七大的过程中,各个栏目在体现自身特色的同时,都能从大会实际出发,抓住关键环节和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做到"规定栏目"与"自选内容"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灵活生动的报道特色。以新闻频道为例——  相似文献   

13.
法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有价值的,有关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各行各业、社会生活各方面与"法"有关的新闻报道。在法制新闻的报道中,一定要坚持正确地引导舆论,要注意报道内容的合法守序,同时还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利,规范地使用法言法语。  相似文献   

14.
余坪 《新闻界》2001,(3):60-61
报业兴旺,异彩纷呈。一种既独立于文字新闻之外,又强调图文并重的报道形式──报道摄影,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它用生动的形象、思辩的色彩、立体的真实感和新颖的手法剖析和解释社会,并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之意义",成为超越地域、时空、文化背景甚至语言文字限制的形象深度报道,成为报纸的"看点"。一、报道摄影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与文字深度报道几乎同时出现的报道摄影,绝非仅仅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独立的体裁,而是与文字深度报道并列,同属深度报道范畴的一种报道形式。从一开始它就遵从了形象记录加文字补…  相似文献   

15.
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我国媒介发展走向"技术赋权"与"社会赋权"的后果。"技术赋权"使得人们对信息呈现的形式期待越来越高,而"社会赋权"同样使得信息内容的呈现走向两端。新闻报道一直是电视媒介发展和改革的难点,当然在新媒体大环境趋势的推动下,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逐渐开始从平民化的视角来寻找突破口。将平面化报道视角运用于电视新闻报道中,对于传播社会正能量,维护国家公平正义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以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为探索点,分析并阐述了平民化报道视角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具体报道实践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观察媒体报道的潮流变化,不难发现,近年来在南方一些新锐媒体的引领下,人物报道正在成为媒体报道的一个新亮点、新潮流,新的竞争领域。许多"大报大刊",包括中央主流媒体,都纷纷开设人物报道专栏,抽调精兵强将,下大力气加以经营,80%以上的媒体都开辟了诸如"人物专访"、"人物专刊"、"人生热线"节目。许多媒体还纷纷推出"年度人物"的评选活动,以此扩大媒体和人物报道的社会影响。南方日报的"南方周末年度人物"、中央电台经济半小时的"年度风云人物"评选,新浪网的"IT  相似文献   

17.
黄芙蓉 《传媒》2011,(11):71-72
近年来,我国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媒体对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取得了一定经验,但也有一些报道内容纷繁芜杂,造成某些新闻的时效性、准确性欠佳,有些报道内容重复、雷同。如何确立"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的全息型报道模式值得业界和学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南方人物周刊》自2004年创刊以来,以其独特的报道视角和鲜明的报道特征,成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杂志。本文选取其2012—2014这三年来封面"小人物"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南方人物周刊》选取"小人物"的原因及目的,并对其报道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将颂扬性、成就性报道称为"正面报道",将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称为"负面报道",要求新闻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严格控制负面报道的数量和规模,一直是有关部门自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通过两种报道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每种报道都存在报道的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新闻媒体通过负面报道进行舆论监督,以促使社会做出一定的改革,同时这些报道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维护稳定,正面效应巨大。当前我国负面报道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负面报道如何扩大正面效果、缩小负面效果,既是新闻观念的问题,也是新闻报道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