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以后,新中国的教育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过渡、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遭受破坏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四个阶段,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在“教育的本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建设”等问题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试从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教育发展观、教师观等方面对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加以论述。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小平同志在探索、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始终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在阐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态势的深刻分析,进…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人学思想指导下,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下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主体性培养问题作了理性思考,并从教育观念、教育目的、人际关系和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融合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农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3):114-117
在中国,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毛泽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民的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并在建国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这项工作。但由于他错误地把极端或过火的阶级斗争观念及教育模式引入了农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中,从而使这项事关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工作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非常丰富,他以政治家的眼光,从战略高度突出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的重要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全国人民中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空和要求:要求以青少年教育为重点,坚持用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用中国的历史教育人民,通过加强党风和社会风气建设,坚持思想战线正确的主导宣传作用,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以及社会主义教育原则等问题,这些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观念。他明确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揭示了当代中国教育本质特征,指明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一教育性质的阐述,对教育面向新世纪,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保证教育和社会主义属性,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行动指南,也是教育战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阐明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论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根本目标。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制定新时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站在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实践过程中,对教育和科技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精辟的见解,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发展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功利教育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实际存在着功利虚无主义,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本文对功利虚无主义进行批判和原因透析,论述社会主义功利主义与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区别和联系,论述开展社会主义功利教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和主要内容,主张要重视和开展社会主义功利教育。  相似文献   

11.
发展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至关重要,我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说明在新的世纪到来的时候,我国教育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2.
浅论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龚昆,陈志鼎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从中国国情出发,在探索和回答如何巩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终始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战略问题加以观察、分析和处理。他总结了国内外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目的观是对教育目的的基本问题所持观点的总称,一般是指人们关于什么是教育目的,尤其是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基本观点。江泽民同志基于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的深人分析,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大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新观点,为新时期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继续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1995年5月26日,他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对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问题进行了深人系统地考察,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从而形成了我国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应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和战略的视角探究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时提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去意识形态化。文章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但是面对新形势、新变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实存在教育内容枯燥,教育模式呆板,教育平台狭小,教育方式单一和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权理论水平,普及人权知识,树立科学的人权观念,培养正确的人权意识,是全面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要明确指导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教育目标,规范教育内容,注意教育方法,讲求实际效果。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帮助人们分清在人权问题上的是非曲直,认清社会主义人权的优越性,了解我国人权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与党和政府在人权建设上所作的艰苦努力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人权建设事业,依法尊重和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毓 《教育探索》2001,(12):5-6
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引导我国教育事业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在这一思想体系中,教育经济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对邓小平关于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教育、科学与经济的关系,教育的经济条件,教育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教育经济思想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的基本观点,结合我国实际,强调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来考虑教育问题”,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第…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从根本上阐明了教育目的,任务和方向,揭示了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支持、协同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浅议邓小平教育思想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教育思想依据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认真总结了建国以来教育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吸取并借鉴了国外发展教育的先进经验,为中国新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确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针和原则,逐步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研究邓小平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两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是全民族、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这是精神文明的根本。思想道德教育曾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复兴时期,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将继续发扬思想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新的世纪、新的教育环境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道德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