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书育人》2005,(5):5-5
中学生早恋是一种非常普遍、又很难以根治的问题,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面引导以外,采取一些相应的纪律措施,进行强制性的干预,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认为男女生分餐的做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减少男女生“亲密接触”的机会,对此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相似文献   

2.
一、告诉学生:男女交往是必要的、正常的 学生知道老师是反对早恋的,但是他们把反对早恋与反对男女交往等同起来。在传统的教育中,即使不反对男女交往,但是为了少一点麻烦,也不会帮助学生认识男女交  相似文献   

3.
蓝星 《广西教育》2014,(17):1-1
不久前,徐州新沂市第一中学发布倡议书,禁止男女生在校园内结对散步,在学校餐厅或其他地方结对就餐,同乘一辆自行车,共用一把雨伞等10种行为。此规定一出台,引来国内一片哗然。学校出台以上校规,初衷是为了防止学生早恋。但是,早恋和男女正常交往完全是性质迥异的概念。颁布“男女交往十不准”铁规,虽然会让早恋的学生有所收敛,但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数学生的情感困惑和正常交往问题。这种仅仅从管理者自身的利益和立场出发,为了自己管理方便和教育轻松,简单处理学生情感问题的行为,实际上是学校情感教育的“懒教”。  相似文献   

4.
正班会目的:通过班会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通过班级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早恋现象的特征,认清不正确异性交往带来的危害,把异性间的爱慕转化为纯洁的友谊,形成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班会准备:搜集青春期生理特点的材料、男女生交往的有害案例及引导异性正确交  相似文献   

5.
一、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巧妙引导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从古到今都没有人提倡早恋的,但早恋也没有因为人们的反对而成为历史。当早恋真的出现时,围堵也绝对不是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6.
夏洁 《班主任》2012,(4):39-43
【设计背景】 高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已经较为普遍。过去,我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禁”和“罚”上,努力阻止和惩罚学生早恋,而忽略了面对早恋所应该进行的讨论和引导。作为高中班主任,我们需要正视早恋这一现象,科学地开展指导、教育工作,帮助青少年学生走出情感的迷茫期。  相似文献   

7.
杨君 《吉林教育》2006,(7):83-84
(一)采用移情方式处理早恋问题,引导孩子正常交往 作为班主任要明确地认识到异性交往是极其正常的事,所以在刚接班时,我就开诚布公地对学生们讲,不管什么事都要和老师说,老师就会尊重你们,为你们保守秘密。即使是早恋也要告诉老师,老师会信守承诺,决不会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  相似文献   

8.
邹丽萍 《考试周刊》2011,(49):206-20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早恋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问题。到底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如何引导男女学生进行异性交往呢?我对早恋问题作探究,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同行们的进一步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学生“早恋”现象在职业技术院校中较为普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者对学生“早恋”现象应有正确的认识,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校和家长多方面力量,进行系统的深刻的教育,把学生的精力、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早恋”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结果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通常家长和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如果中学生同异性同学交往“过密”的话,会耽误学习,影响学生的前途。一些教师甚至担心中学生的“早恋”行为会导致犯罪。因此,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持保留或反对的态度。为了正确地看待、处理这一棘手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了解中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和看法。为此.笔者对广东省两所中学的21名学生(男11名,女10名)进行了深入访谈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范华关 《云南教育》2007,(8Z):19-19
针对公众对青少年集体舞会不会引发早恋的担心,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表示,学生跳集体舞是正常的同学之间的交往,集体舞创编时已作了考虑。学生跳集体舞时,一般是四个人一个组,大家随时都在轮换。另外一方面是我们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则表示,学生跳集体舞不会发生早恋这种情况,只要心不往这方面去想。(人民网6月12日)  相似文献   

12.
任景平 《辅导员》2010,(8):33-35
谈起“早恋”这个词.每一位中学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无不谈虎色变,如临大敌.更有甚者,一些小学生也玩起了“早恋”游戏。其实,我们不必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也不能坐视不管,听之任之,应冷静客观地分析,主动积极地预防,发现了还要有效地引导.  相似文献   

13.
罗桂进 《班主任》2001,(3):33-35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学生的早恋问题是班主任都感到头痛的问题.我带的这个是文科班,文科班的特点就是爱好文学的人多,女生多,是早恋的"高发区".这个班男女生没什么界限,学生思想活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因而,这个班组建不久就有一部分学生尝试着帮我解放思想,提出了"早恋无害论",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男女生交往表现出特别的敏感和好奇(周记里出现"夜探爱情角"系列).我意识到,要带好这个班,首先得处理好学生青春期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阳宗 《甘肃教育》2013,(22):16-17
恋爱是男女互相爱慕的行动表现.是人类的一种正常需要。在由男性与女性构成的社会群体中,异性之间的接触、交往是不可避免且必需的。对学生早恋问题予以关注.固然有其必要性.但却不能过度敏感,妄图以阻碍学生之间的接触来避免早恋现象的发生.可以说是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男女生交往有益宋戈对于初中男女生交往,有的家长和教师耽心学生早恋,而采取了消极的禁止和粗暴的干涉。初中男女生交往有其积极意义,有其科学理论上的依据。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是12—15岁,开始疏远最亲近的父母和教师的“闭锁性”,和对友伴能坦率相告一切的...  相似文献   

16.
“早恋”是个极其敏感的词。什么是“早恋”?遇到“早恋”的学生,老师该怎么引导才算适度?家长发现孩子“早恋”的苗头该怎么做?这一系列的问题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疼,甚至恐惧。  相似文献   

17.
“早恋”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在校学生来说,“早恋”的危害性及不良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已有过很多见仁见智的论述。笔者多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学生管理经验。下面仅就“早恋”对在校学生人际交往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在校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交往,不仅是校园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作为群体中的一员,他们都渴望通过交往获得信任、友谊和关怀,这种交往就包括与班集体的交往,与其他同学的交往以及与班主任、老师的交…  相似文献   

18.
一堂关于“早恋”的心理活动课上.我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中学生早恋,学生的观点主要有三种:赞同、不赞同、无所谓。  相似文献   

19.
并非戏言     
《师道》2010,(5):62-62
早恋绝大多数是在帮别人养老婆。——一中学校长这样对早恋男生说 当年只要求孩子学习再学习,努力再努力,而不顾人伦天理,坚决反对女儿交往异性,时至今日虽悔悟自责,然女儿青春难再……——成都一母亲印发“自责名片”为博士女儿征婚  相似文献   

20.
金海岸中学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学习,避免学生受“早恋”问题的干扰。特意请我们讲中学生如何避免“早恋”的问题。这触发我们研究珠海经济特区,当前情况下城乡大中学生“早恋”之异同及我们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