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课程理想与理想科学课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想是课程的有机构成,科学课程理想是人类在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内在规定性的基础上,对科学在培养人和发展人类社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的期望。通过寻找科学内在的规定性、科学活动的过程特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顺序,可以把科学“转换”或改造成理想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2.
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课程开发决定改进课程的整个活动和过程,它包括确定目标、选择和组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课程设计指课程的实质性结构、课程基本要素的性质,以及这些要素组织形式或安排。课程实施即是把新的课程计划、方案等付诸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课程政策:问题与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课程政策展开研究需要明确三大类问题,把握三条基本思路。这三大类问题是:为什么中外程政策的发展变化会出现两极融合的趋势,如何建立有效的课程政策分析的框架以及什么是好的课程政制定思路;三条基本思路是:解决好课程权力的着眼点———集中与分散的基本问题,把握住课程权力分配着力点———合情与合理的根本要求,实现课程权力的着陆点———分享与共有的原则或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其它省市实验区科学课程面对综合还是分科选择的难题之时,浙江省的科学课程改革与实施坚持着“综合”的导向,因而审视与反思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推进中的问题成为必要。本文基于科学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七个维度三个层次设计的访谈、对典型地区学校的课堂观察,提出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推进中的问题,表现为“综合科学”与“组合科学”两种科学课程形态的并存;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性质与目标认识不到位;对课程资源理解不一,科学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有效科学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使用亟待专业引领。进而立足于综合科学课程实施中的难点,提出有效推进科学课程实施的根本在于以培养与培训相结合促进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以教材比较研究促进科学教材的完善;改革中考,促进科学教师对科学教学评价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科学素养与物理课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素养的培养已成为物理教育的基本目标,物理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因此物理课程设计应以全面的科学素养观为指导,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都应该渗透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论课程评价多元化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德全 《天中学刊》2006,21(4):21-23
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民主理念的推进,课程评价多元化的现象仍将继续。在此过程中,确立多元课程评价观念,运用多元课程评价方法,融合多元课程评价目的是最为关键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世界近现代课程变革历程及我国当代课程改革方向与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代课程的成因、本性及其自我矛盾分析为起点,透视了世界近现代课程的变革历程及其内在联系,揭示了世界现代课程改革的新路向及其所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在此基础上,基于世界近现代课程变革的宽阔视野,分析了我国当代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原则与亟待探讨解决的一系列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从目标、内容、教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取得了进步。但是,从整个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小学科学作为核心学科的地位至今没有得到真正的确认,而且由于缺乏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出现了过程和内容目标不平衡、课程内容设计不连贯以及课程实施缺乏横向联系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实验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多高校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设置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计算机实际应用的教学,导致学生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却无法联系实际,缺乏对所学知识的反思性、应用性。因此,优化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设置,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适当削减课程中学科形态、程序、软件、硬件等的基础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必要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课程政策的历史回顾与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政策的发展变化是通过一系列课程政策载体来体现的,因此,分析新中国课程政策的最直接和显而易见的方式,就是分析课程政策具体而有形的载体-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在此基础上,从学理的角度揭示出来的课程政策的核心问题主要有:课程权力的集中与分散、课程权力分配的合情与合理和课程权力的分离与共享。提出的新的研究视角是:政治视角、推行的手段视角、成本与收益视角以及文化视解等。它们共同为完善课程政策及其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霍尔等人的“关注为本采纳模式”为理论基础,以四名农村语文教师为个案,具体了解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关注阶段与课程实施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关注阶段与课程实施水平之间可以相互对应,其中教师在课程实施水平较低层次是行动唤醒关心,而在课程实施水平较高层次则是关心推动课程实施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十年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出现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其中基本问题有三个:为谁开发,谁来开发,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追求学生获得,从"校本"走向"学本";需要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走向合作的课程领导;需要明晰"三级""三类"课程之间的关系,走向转化生成,同时主动接纳"地方",促进学校课程发展。  相似文献   

13.
解构与重构:将小学科学课程转换为移动学习课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移动通讯技术可以支持随时随地的无缝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材料没有为学生成为自我导向的社会学习者做好充分准备。文章主要介绍新加坡某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将科学课程转换为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可以在课堂情境中使用的移动课程的一种方法。作者通过与实验班教师合作改造已有的课程,总结了解构和重构课程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以及经验。第一个三年级实验班通过实施该课程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的教师和学生通过重新设计的课堂在思想认识和实践方面都产生了预期的变化,而且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文章通过分享一种移动课程设计的方法以期为国内的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如何进行教学,常常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其问题分歧的背后,往往与教育者的哲学观有着紧密的关系。中国传统的课程,与其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等哲学观有关;而近现代课程设置的演变与西方各种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不无关联。倡导训练心智传统核心课程和分科课程的,其思想往往来源于永恒主义或要素主义;设置适应学生经验和个性发展的现代主题课程和活动课程,其基础一般与进步主义或存在主义有关;而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公平正义,以促进社会改良的课程,往往又与社会重构主义思想有联系。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哲学思考,可以从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和价值论等方面的问题切人。  相似文献   

15.
国际理科课程改革实践中涉及了一些新问题,如理科课程的地位、性质、管理、目标、内容及其组织等。文章从理科课程论的高度理科课程改革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以期为我国的理科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中设置儿童学课程是重塑教师专业素养、顺应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应对教师现实困境的必然要求。其设置需要超越学科体系的组织线索,以问题领域为核心组织课程模块;超越心理主义的课程内容,彰显课程建构的社会文化视角;超越对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依循,关照儿童个体差异。儿童学课程要设置如下课程模块:儿童身心发展、儿童发展与社会、儿童研究方法、儿童研习实践。  相似文献   

17.
借鉴教学系统理论,建立新的、对科学课程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课程教学系统论。科学课程教学系统应该由科学课程教学目标、科学课程教师、学生、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科学课程教学资源、科学课程教学评价与反馈等七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18.
临沂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区域性高校,多年来不断进行办学思想和理论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实施创新课程建设是目前学校实现新一轮跨越的"一号工程"。实施创新课程建设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创新课程建设突出了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国际化四个鲜明的特点。实施创新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以课程要素建设为基础,颠覆性改革授课模式,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体系,灵活变换考试考核方式。惟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发展定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土地资源学"的课程属性和地位,本文探讨了北京市精品课程"土地资源学"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建设要点。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提升"土地资源学"课程建设水平,以及带动土地资源管理相关课程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课程评价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课程论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我国课程评价基本理论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