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施创造教育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造教育的定义及内涵 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造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系统、动态的评价制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启发性教育方式为主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因为知识经济社会更需要劳动者具备更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说,知识经济呼唤着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造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系统、动态的评价制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启发性教育方式为主的教育模式。创造教育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必由之路。一、创造教育的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和创造能力创造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目标有着区别。创造教育以全面提高素质、服务社会为目的,应试教育则以升学为目的。创造教育有两个基本目标:()对…  相似文献   

3.
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的发展为对象,又以教育的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指导思想,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以评价对象为主体,以发展主体为基本理念。发展性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从对人的发展的重视程度、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程序都突破了传统,对高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创造教育发展的首要保证 ,而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从其内容、目的导向、测量等方面阻碍了创造教育的实施。本文从创造力固有的理论基础出发 ,深层揭示教育评价与创造教育在理念上的差异及冲突 ,以期为进一步建立与创造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是江泽民同志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教育是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摇篮。因此,要实现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目标必须从创造教育入手。一、创造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所谓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造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系统动态的评价制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启发性教育方式为主的教育模式。创造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我国90年代建立了国家创新系统基本框架,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它分为四个子系统,即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  相似文献   

6.
一、创造教育的概念及特点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研究的成果。现代创造教育是根据创造学揭示的有关“创造”的理论和方法,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等有关学科的一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教学活动的一种新的教育。创造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考核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强调知识的纵横交叉,强调创造活动所需要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控制能力、预测能力和评价能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的现行教育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已是定论。知识经济呼唤的是一种新式教育—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造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启发性教育方式为主的教育模式。该模式以系统、动态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教育效果。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创造教育模式转变,是一场涉及广泛的深刻变革,教育模式的转变涉及到其他方面体制的变革,不能把教育系统独立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之外。同时,教育模式的转变涉及到教育系统内部结构的变动。另外,它还受到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  相似文献   

8.
创造教育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一步深化创造教育研究是“十五”期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践中要制定新策略 :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管理机制 ,确保创造教育的积极发展 ;寻找创造教育实验的载体、依托、主渠道、突破口和生长点 ,推动创造教育的持续发展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实现创造教育的跨越发展 ;通过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 ,促进创造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造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旨在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型教育,因而得到大力提倡和开展。但是由于传统教育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课程管理上仍然采用线性、固定、程序化的管理模式,使用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模式、统一考试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必须革新课程管理策略,以促进创造教育的实施,适应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要。一、创造教育内涵的厘定1.创造教育的内涵。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出发,对创造教育的内涵存在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把创造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或教育理念。这是从广义上对创…  相似文献   

10.
创造教育旨在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质即创造力主要由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三大因素构成.传统教育的课程管理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上存在种种弊端。因此要革新课程管理策略.以适应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具体策略包括:树立创造教育的学生观,创造教育的课程开发策略、创造教育的教师策略、刨造教育的教学策略、刨造教育的课程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试论从应试教育模试向创造教育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的现行教育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已是定论.知识经济呼唤的是一种新式教育--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造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启发性教育方式为主的教育模式.该模式以系统、动态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教育效果.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创造教育模式转变,是一场涉及广泛的深刻变革,教育模式的转变涉及到其他方面体制的变革,不能把教育系统独立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之外.同时,教育模式的转变涉及到教育系统内部结构的变动.另外,它还受到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历史、文化和价值取向、道德伦理和观念的影响,涉及到社会大众对新教育模式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因此,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创造教育模式转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军官任职教育中科学开展创造教育,能够显著提升我军军官的创造能力.从任职教育与创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来看,创造教育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强化受教育者的创造意识为先导,开启创造教育之门;以创造教学为动力,推进创造教育深入发展;以打造创造环境为依托,保障创造教育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创造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梳理我国创造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主题及核心特征,是总结创造教育经验及回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回望百年发展,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创造教育研究经历了在引介中初创、于摸索中踟蹰、在调整中重建、于成长中反思4个发展期,研究主题包括内涵解读、落实载体和本土实验3个方面。创造教育研究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厚植于历史传承,推动创造教育思想绵延;站位于国际视野,彰显创造教育话语互动;成长于教育改革,聚合素质教育同频发力;着眼于现实问题与挑战,坚守教育活动的育人宗旨。展望未来研究,需要思考如何融合创造教育文化以助力创造教育内生发展,如何通过实践赋能理论以建构本土创造教育体系,如何转换研究视点以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以及如何探索创造力评价机制以保障创造教育落实效度。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培养具有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在解剖教学中要做到创新教育的特点,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认识,联系实际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实习指导和改革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兴华 《山东教育》2002,(34):12-13
从1986年泰安市实验学校开展的“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算起(儿童创造力开发实验研究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泰安市的创造教育实验与研究已经走过了16年的历程。要保证创造教育积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依据新形势,制定新策略。在深化创造教育的研究中,从宏观层面我们制定了四个方面的策略。一、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管理机制,确保创造教育的积极发展创造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要义有四:一是全体性。创造教育的一个信念就是相信每…  相似文献   

16.
(一)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它是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既是以美感为基础的更为复杂的美的认识活动,又是对艺术、自然景物、精神文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时情感体验和情感表现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创造教育是20世纪初兴起的教育思潮,是人类教育实践发展的最新阶段。它最早可追溯至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的思维“五步法”为创造教育奠定了基础。那究竟什么是创造教育呢?综观现代创造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所谓“创造教育”是以激发人的创造本性为前提,以批判性地传授现代知识信息,培养创造技能为内容,以极大限度地发挥人类创造潜能为使命的教育。它是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8.
创造教育是20世纪初兴起的教育思潮,是人类教育实践发展的最新阶段。它最早可追溯至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的思维“五步法”为创造教育奠定了基础。那究竟什么是创造教育呢?综观现代创造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所谓“创造教育”是以激发人的创造本性为前提,以批判性地传授现代知识信息,培养创造技能为内容,以极大限度地发挥人类创造潜能为使命的教育。它是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近年来所实施的教育改革也正逐步向创造教育的方向靠拢,教育改革涉及的问题很多,它虽不是创造教育本身,但发展创造教育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本文将对创造教育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造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个性为目标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范型,这种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狭义的创造教育,是指把创造学的原理与方法教给学生的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内容,即创造学教育。创造教...  相似文献   

20.
超越占有:教育的生存论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占有为特征的教育把教育过程等同于对知识的机械占有,扼杀了学生的生命创造活力;它以能否获得相应的功利价值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使教育陷入了窘境。为了缩小当前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的距离,教育的生存论转向势在必行。教育的生存论转向意味着学习不再是机械的占有知识,而是立足于人的生命,实现人的自我生成与文化吸收、文化创造的动态统一,教育的使命在于激发人的生命创造活力,唤醒人的生存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