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总结作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在参与各种古代小说辞典工具书编写中所获得的学术锻炼和积累。作者参编的工具书主要包括:侯忠义主编的《中国历代小说辞典》(第一册)、刘叶秋主编的《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刘世德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等。这些工作从文献材料积累到归纳概括能力提升等方面,为作者后来撰写《中国志人小说史》和《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等个人学术专著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从小学到中学,同学们已经读过一些中国古代小说了。古代小说大多情节并不复杂,但内涵丰富,语言简洁而韵昧无穷。怎样阅读古代小说?本文从解读初中课文《<世说新语>三则》(以下简称《三则》)入手,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古代小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从五帝时代到商朝,"诗言志"是统治者用语言向神表达感情、表露心迹的一种方式.到了周朝,人文精神觉醒,"诗言志"蕴涵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诗经》中的有些"诗"开始"言"劳动人民之"志".《诗经》中的"恋歌"开始"言"人对人本身的而不是对神的感情.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古人借"立言"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扬雄将自己的哲学代表作叫《法言》.在明代,小说家将小说或小说集叫做"言",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小说和古代阐释哲学观点的说体文有渊源关系,在古人眼里,可以用小说来反映世界观.  相似文献   

4.
<正>我校中文系教授罗宪敏,青少年时代就酷爱我国古代小说。1956年就读于北大中文系后,他有幸聆听了吴组湘教授讲授的明清小说和《中国小说史》选修课,对古代小说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就把古代小说作为求学探艺的主攻方向,潜心于研究《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古代小说,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近些年,他更吸取了系统论、接受美学、心理学、结构主义等新观点、新方法,着意从文艺美学角度研究古代小说的艺术美,在全国二十多种书刊杂志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出版了专著《红楼梦艺术美》、《中国古代文学》(主编)。他被誉为“南国  相似文献   

5.
提到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人们很自然地便会联想到《西游记》、《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是的,《西游记》已经显露出讽刺的锋芒;《聊斋志异》中也有不少成功的讽刺作品;而《儒林外史》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更为成功的讽刺艺术佳品,它无论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讽刺艺术技巧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这个评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简论宋元话本小说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宋元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说话”艺术的兴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小说──“话本小说”。它的产生,使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大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萧欣桥在《宋元时话本小说选》中指出,宋元话本小说“在艺术形式采用通俗的语言,新颖的体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封建时代的大众文学。”话本小说也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变迁》中所说:“至于创作之一方面,则来之土大夫实在没有什么贡献。但其时社会上却另有一种…  相似文献   

7.
曾令云先生的小说《云兴街》,立足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昭通本地的历史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到小说创作中,从而使小说展现出一种多层次的艺术美感。《云兴街》中的传统文化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二是注意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三是在对古代哲理的品味中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小说发展史高度,指出《鼓掌绝尘》是介于《三言二拍》和《金瓶梅词话》之间的过渡性作品,试从社会心理学来研究古小说的人物心理描写,打破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善于描写人物心理的戒律。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选取了我国著名作家、学者吴组缃先生的一篇文艺论文《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纵横两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使读者对中国古代小说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作者在总结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条规律时说:“其一是:中国的  相似文献   

10.
明代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追溯了中国古小说的源头.科学地提出“小说,正史之余也”的论断,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中叶前中国古小说的发展状况,条分缕析,言之凿凿,为后世治小说史提供了参考。同时.从弘扬白话通俗小说的目的出发,笑序还涉及到有关白话通俗小说的理论问题,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宝库。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长篇小说,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萌芽。从语言出发,《红楼梦》是"白话的典范";从内容出发,《红楼梦》具有现代小说的"主体性"特征;从艺术思维方式出发,《红楼梦》具有现代的复调性;从哲学思想出发,曹雪芹第一次把"情性"提高到形而上学水平。《红楼梦》具备的现代特征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之间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从《庄子?外物》中首先提出“小说”这个名称,到明清时期的长篇小说的顶峰成就,中国古代小说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这幅历史长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一直贯穿着这段历史的始终,这股带有奇幻色彩的力量就是佛教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这个由外域传入的宗教,因其自身的神异特点而被人们接受,小说就从这里开始受到它的作用。本文从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内容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谈谈佛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代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追溯了中国古小说的源头,科学地提出“小说者,正史之余也”的论断,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中叶前中国古小说的发展状况,条分缕析,言之凿凿,为后世治小说史者提供了参考。同时,从弘扬白话通俗小说的目的出发,笑序还涉及到有关白话通俗小说的理论问题,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宝库。  相似文献   

14.
王炜 《天中学刊》2012,27(3):9-13
陈文新的《人情小说审美规范的确立》一文从辨体入手,剖析了《金瓶梅》的内容、题材、体式、美学品格之间的辩证关联。陈文新不仅有尊体的意识,而且有破体的魄力。他还原了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并存、共生的关系,将《金瓶梅》与《莺莺传》等文言小说纳入同一个研究视域,梳理了中国古代人情小说的发展流程。他继而从中国传统的文学概念、范畴以及逻辑理路出发,坦然地面对并合理地解释了《金瓶梅》的结构、人物性格等的杂乱之处,重新估定了《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意义与价值。陈文新治学重思辨、重"本民族的传统看法"。在研究《金瓶梅》等人情小说时,他坚持会通古今、融贯中西的治学理念,延续和发展了中国本土的文学观念、学术理念,还原并创革了中国传统知识统序的建构逻辑和阐释框架。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以小说与稗史的考辨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小说的独特的进化历程。这种建立在对小说与稗史考辨基础之上的小说史观,符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实际,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现代小说的独特审美趣味。重新审视《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对于今天我们构建民族小说理论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三《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文《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是我国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吴组缃先生的一篇文艺短论。文中先生以大家风范高屋建瓴、纵横捭阖、游刃自如地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带领我们到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去探讨一些关键性问题,从中总结出规律,让我无论从行文还是语言都受益匪浅。然而,先生文章中的“半句话”让我每次读后,心中不免惶惑,那就是先生在总结提出了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一条规律——中国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之后,他引例分析的半句话:…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枝奇葩。鲁迅先生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红楼梦》对传统写法的一个重大突破在于叙述视角的转换。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从勾栏瓦肆的“说话”中脱胎而出,从结构类型到叙述方式,无不受到“说话给听众听”模式的深刻影响,大多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复习巩固阅读小说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i培养速读小说的能力;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及意义。 (二)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重视情节的完整、生动、曲折的传统。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出场的生动描写。 4.通过学习《明湖居听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音乐描写的高超技艺。 5.学习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学习准确把握主题的  相似文献   

19.
清初著名小说家刘璋创作了《斩鬼传》、《凤凰池》、《巧联珠》、《飞花艳想》等小说,肯定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强调其社会功用,提倡虚实相生、文贵自然等原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理论有着自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以《庄子》寓言为中心,反思学术界对先秦“寓言小说”的追认,试图廓清以西方文艺理论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时在本体观念和文体两方面产生的误读,并指出《庄子》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更多出于中国本土小说观和子史观下的自身驱动。因此,考察《庄子》或《庄子》寓言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应重点在中国古代学术理念的语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