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学习动力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学习动力不足会引起学业下滑、情绪低 落,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肇庆学院大学生的调查与座谈,了解到目前 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整体呈下降趋势,指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目的呈现浓厚的功利性、复杂性与 多样性,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个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调查结果说 明个人自身因素与学校因素是造成学习动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从这两方着手提出了激发大学生 学习动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大学生创业者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进行分析,从自我价值因素、创业学习因素、创业社会网络和创业失败成本等方面对创业失败学习动力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析,提出激发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动力的措施,强化大学生从失败经验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是大学生学习中的核心问题,是影响其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当前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主要表现为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盲目无序、学习易受干扰等问题,成因在于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自信心不足、专业学习兴趣不够。加强学习责任教育、提升专业认同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强化学习实践活动、建立学生科研激励、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4.
陈佳璐 《教师》2019,(2):79-80
大学生是当前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学习动力则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保证大学生具有充足的学习动力,才能促使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成为综合型人才。基于此,文章从当前的大学生学习动力影响因素入手,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合理进行分析,明确其学习动机的内涵与构成,提出有效的动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浅谈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整体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学习动力的缺失,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客观因素的作用.本文将对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改善学习效率,促进大学生的自身成长,也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和学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学习动力系统的影响因素及内涵的分析,在大学生学习动力状况的调研基础上,提出学习动力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对策研究,即关注个人的微观学习动力机制和建立长效的学习动力系统的高校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科技大学3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动力影响因素、学习兴趣与专业认同、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自我效能感等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厌学或逃课令管理者十分头疼,但管理者往往只注重从学习的外部环境、教学手段等方面应对,而忽略了学习动力不足这一个主体性问题。厘清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体性影响因素,是有效解决其学习动力不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党和国家提倡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相当程度的传统文化缺失的状况。文章分析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和影响因素,通过思想教育方式将孝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育计划中,作用于学习动力的内外影响因素。将“孝”作为切入点,以“和谐”为导向,引导大学生立志立向、和谐大学生家庭关系、优化在校学习氛围,从而正向促进学习动力以提升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学习动力所起的作用最大。本次研究通过对北京市8所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分析了学业变量、心理变量、人格变量和外部因素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明确科学目标、改革教学模式、更新评价方式、改变培养方式、注重心理疏导等对策,对于促进在校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Sex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However, the so-called brain type approach from cognitive science suggests that the difference in motivation to learn science does not primarily differentiate the girls from the boys, but rather the so-called systemisers from the empathizer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is hypothesis by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on a sex-stratified sample of 500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of secondary II lev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tivation to learn science is directly influenced by the systemizing quotient SQ, but not by sex. The impact of sex on the motivation to learn science, measured by five key concepts, only works indirectly, namely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sex on the SQ. The empathizing quotient (EQ) has no impact on the motivation to learn science. The SQ explains between 13 and 23 percent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five key constructs. In female students, the impact of the SQ is very similar for all key concepts. In male students, it is highest for self-efficacy and lowest for assessment anxiety. The motivation to learn science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for male students in all involved SMQ key concepts, but the difference is small.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for science teaching and further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Whilst sex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previous research seems to suggest that, at least in non‐science classes,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sex and motivation to learn science.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a mixed group of science and non‐science students of upper secondary level. The data show that there is in fact no correlation between sex and motivation to learn science in this group, but that there is a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 so‐called brain type and their motivation to learn science. At the same time, male students show a more systemizing brain type whilst female students have a more empathizing one. Therefore, the brain type seems in fact to be a basic variable of motivation to learn science, as previous research suggests. Our intention was to explore if involving the science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SMQ) could be a strategy to confirm and extend this hypothesis, which seems to be the case. We consider this study as a pilot in preparation for a larger and more systematically sampled project.  相似文献   

13.
三种学业成绩水平学生元认知、学习动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学业成绩优、中、差三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动机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与学习优秀生相比,学习中等生的元认知水平明显落后,其学习动机水平则与学优生基本相当,未表现出显著偏低的态势。而学习困难生在元认知与学习动机这两因素上都显著低于学习优秀生。与学习中等生相比,学习困难学生有着与中等生较为一致的元认知水平,但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显著偏低。这对教育的启示是:对学困生的干预补救应以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为重点,而对中等生的促进则应以元认知水平的提高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学生的层次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课基础差,这势必给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兴趣教学导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对某一科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不仅是英语初学者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动机。在大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兴趣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在兴趣的指引下愉快、轻松地进行学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6.
运用问卷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赣州市两所高中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课程的学习动机明显缺乏,其形成原因既来自学生的主观认识,也与任课教师、所在学校及环境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不同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明显地强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基于"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本文浅析了这些动机因素及其表现,希望广大的英语专业授课教师能更加重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外语教师常感到困惑:同是一个老师教、同在一个教室学,为什么学外语的人各有成败?究其原因,就在于学习者"怎么学"?试图从学习者的内在诸多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也有情感和性格因素,如智力、语言学习观、语言潜能、学习策略、语言习得等)中挖掘原因.认为,学生采取什么样的学习动机,什么样的学习策略与学习的好坏分不开.作为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应用成就动机归因理论,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动机是影响二语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对于语言学习的结果具有较强的预测性。本研究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以语言型大学二外日语学习者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语言型大学二外日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考试竞争型、兴趣型及成就型动机与成绩呈明显的正相关,而盲目从众型动机对成绩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论实践教学对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制约着学生学习的倾向性、持久性和效果。实践教学本身具有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优势。英语教育者若能有机结合各实习要素,可以从学习情境、学习者、英语目的语等层面来激发和培养英语学习动机,并把实践教学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优势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