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说每一节语文课都是学生的精神之旅,那么朗读就是旅游的工具,观赏的景,品味的神,在这神奇的语文之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不少学生存课上不想读、不愿读,有的学生也不会读.特别是那些语文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更是读不对、读不通.有些成绩良好的学生则认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语文似乎就是读读讲讲,形式比较单调,感觉语文学科的进步不明显,上课的兴趣下降.  相似文献   

2.
王春英 《学苑教育》2019,(10):37-37
从古至今,我国文化丰富且具有内涵,这体现在教学中,语文朗读就变得十分重要。对于学生来说,自身具有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提高对所读文章的内在思想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是,在当下出现有的学生不想读、不愿意读的情况,有的学生也不会读。特别是一些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学生更是在朗读的时候读不通、读不对。本文讲述如何更有利地指导学生去朗读,以及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渐渐失去了语文的味道,有的求新,有的求异,其实,语文应该带着学生用心去读,细心去品,潜心去悟,拥有属于自己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究竟如何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有的同志主张读写结合,要以写为主,读书是为了写作。我认为阅读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如果读只是为了写,那有些东西就可以不要读了,鲁迅的许多文章、课本中分量较重的论说文,就都可以不要读,因为我们的学生很少有写这类文章的需要与可能。所以我们应该承认读有它相对的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鸟蛋》的教学片段如下: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个小节呢?请听录音。(生听录音,体会)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伙伴听,好吗?(学生找自己的伙伴自由练习朗读,有的读一节,有的读全诗)生:我最喜欢第一节。(读)师:他读得怎么样?生:他读得很流利。生:他应该把“凉凉的”读得轻点儿。生:不,我觉得要读重点儿。师:那就按自己的想法再读一读。(两人分别读这句)师:你们还想评一评吗?生:他没有把“真好玩”的感觉读出来。师:你们听得很仔细。谁能再有感情地…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课堂上这样的现象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导入新课后,教师往往会出示小黑板或多媒体显示一些生字、词语,指名读或齐读,有的可能还要对个别字词进行重点研究,接下来便是研读课文内容。如此预习,是否有效,令人深思。其实,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预先自习,它不应该仅仅只是掌握字词。如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去读一段文字,而是应该从文字中获得什么,如何去读和去想,以及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另外,现有的教材文本也并非孤立存在,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只有结合生活实际,才能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走向生活语文,进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读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会读的学生,写作能力一定很差,同理,写作文能力差的学生。阅读能力也不会强,但读和写是不能平分秋色的,作文是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因此写作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关键。在现今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有的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其实,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方法、教技巧,语文是语言学科,是社会学科,离开了社会这个大课堂,要想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无异于缘木求鱼。由此可见,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即大作文教学观。  相似文献   

9.
案例 在学习<牛郎织女>一课时,我让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他上山放牛,有时心里闷得慌,便随口哼几支小曲"这句话时,一个学生把"闷得慌"的"闷"读成"mēn".另一学生马上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应该读"mèn".这下一投石引起千层浪,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应该读"mēn",有的认为应该读"mèn".我正想告诉学生我的想法,但反过来一想,就这样告诉学生答案不是让学生丧失了探究的权利吗?于是,我把绣球抛给了学生.  相似文献   

10.
陈惠平 《教书育人》2009,(11):44-44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见这样一种观象:同一年龄段的同年级甚至是同班的学生,给他们一段文字,有的学生读起来流利且富有感情,有的学生读起来则结结巴巴,与噪音相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概括地讲,这是学生个体语文素养高低的差别,具体地来说,是学生个体语感强弱的差别。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从语文教学这个角度上看,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牢牢地把握好语感培养这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近来,笔者听了50节语文课,非常遗憾,这些语文课上学生昏昏欲睡,读书的情境与滋味完全感受不到。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使命是让学生回到"想读"的初始追求上,热爱读书。我想,什么时候学生们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读?"想读"才能"读好","读好"才能"读会"。因此,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使命是让教学回到"想读"的追求上。一、营造氛围,为"想读"奠基情境是阅读的基础。中学语文教学借助情境营造  相似文献   

12.
正武汉市人民路小学六年(2)班学生的作文,让语文教师犯了愁,不知如何评判。作文题为"我的理想",可大家的理想不再"高大上",而是变成了美食家、"吃货",有的甚至想当"土豪"。社会在发展,理想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应该承认,在说真话这一点上,今天的他们  相似文献   

13.
一、整体感知探究深读师 :上节课咱们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绍兴农村孩子 ,这节课将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 ,体味他的个性特点。师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6—8节 ,完成填空 :()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 ,也可自己想 ,可以填一点 ,当然更欢迎填几点。(此时 ,学生有的大声朗读、有的轻声速读、有的默读……都在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点评 :开放的填空 ,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 ;开放的要求 ,激起了学生读的兴趣和自信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 ,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和方式 ,提高了读的质量。师 :不…  相似文献   

14.
正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难点。处理好这一难点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朗朗的读书声应该是一节语文好课的重要标志。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自己的讲授,而忽视学生的朗读。在新课程理念下,"以读为本"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对于阅读,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基本的要求:字要读得正确,句要读得流畅,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都要读得富有感情。读得正确就是要用普通话把每一个字的声、韵、调读得清楚响亮,不读错别  相似文献   

15.
语文素养是课改背景下一个热点语词.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需要落实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自习辅导、学生自学等实践活动中,需融合到平时听、说、读、写训练及学习习惯养成中.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语文教学领域,关于语文味的界说和演绎可谓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究竟什么是语文味?如何体现语文味?人们对语文味的理解,大体存在以下几种观点。偏向一:语文味缺失在一些公开课上,评论这堂课有没有语文味,就是看这节课教师让学生读了几遍书。有的优质课的评选还要看看这节课有没有用到多媒体,于是很多语文课集中了过量的声音、图像信息。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多媒体的泛滥展示中渐趋狭窄,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在多媒体的演示中浅尝辄  相似文献   

17.
【过程描述】这是一次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1课《从现在开始》为蓝本,开展以创编、表演为主要内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前,学生自习了课文,能够把课文读通、读顺,每个学生还准备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有关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语文,应该做到的就是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懂得真正的语文课程应该有的素养。语文课程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感情,让他们对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深厚的感情认知。从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要通过的阶段就是读、写、说。"然而,过去以及现在的语文教学,往往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而忽略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而听说读写中最最重要的则是读,当然这个读不是指简单的读文章,而是指一种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应该运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语文上存在一些困难的学生。语文"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是自学语文的能力比较差,对语文课没有多大的兴趣,缺少对语文学习应该有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语感。上课时不知道老师说什么,与课本有一定的差距,没有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