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片段】课件出示问题:1.出示课题:包公审驴。2.质疑:看到课题,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生:我想知道,包公为什么审驴?师:你是想知道"包公为什么要审案",还是想知道"他为什么审驴而不审人"?(师边说边给"审"字和"驴"字做记号。) 相似文献
4.
余秀菊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2,(1)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 ,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全文语言质朴 ,咏物抒怀 ,含蓄深沉 ,是训练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好材料。教学时 ,教师可采用抓中心句辐射全文的教法 ,让学生在读中品味 ,在读中感悟 ,深入理解文章的意蕴所在。一、扣课题、设疑点、瞄主旨1.揭示课题。从课题“白杨”看 ,本文应当写什么 ?但课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 ?为什么 ?从文中哪些话看出来 ?———读课文 ,划关键句。2.抓“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一句 ,认识文后第…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第14课《麻雀》 ,是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 ,它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如何把这篇传统课文讲出新意来呢?在教学中 ,我对学生进行“读课文、品词句、悟感情”的学法指导 ,以训练学生阅读技能。一、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明确学习目标《麻雀》这篇课文构思新颖、结构紧密、形象鲜明 ,为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思路 ,用文中之情扣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使之受到艺术感染。教师首先从“导读”部分入手 ,整体感知单元训练重点 ,明确…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时可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同时,根据文中对“岭”“林”“花”三部分内容写法大致相同这一特点,宜采用自学辅导法,以“一段”带“多段”,由“导”“扶”到“放”。重点分析“岭”,指导学生掌握“找出特点——品读句子——体会感情”的学习方法,“林”“花”部分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自学,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时可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同时,根据文中对“岭”“林“”花”三部分内容写法大致相同这一特点,宜采用自学辅导法,以“一段”带“多段”,由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检阅》(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故事情节简单,却很能打动人心,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此文,应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以“指导阅读理解、指导朗读感悟、指导读写实践”架设起学生和文本沟通的平台,使学生形成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动理解和体验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简析:文章讲述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尊重爱护残疾人博莱克,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他走在第一排的事。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地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生活。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感情诵读,在读中悟语,读中悟情。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匆匆》是六年制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新入选的课文。课文通过作者对日子匆匆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的事情”的启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难问题。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悟情、悟理、悟文”。一、激趣导入1.说几句时间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2.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3.交流对作者及其作品特点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思路 作为四年级学生,在阅读这个故事时,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并不困难,然而这篇教材篇幅较长,容量较大,怎样描述感人的情境?运用怎样的方法来感悟这感人的情境后面所蕴涵的价值观呢?这是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潜心品读。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教师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通过语言、文字、插图等创设出可感可触的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悟,吟咏品味课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共同营造读的磁场,让读贯穿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读中不断呈螺旋式上升,从而真正走进天鹅的内心世界,体味文本强烈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8课【教学理念】阅读浅近的童话,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是低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课紧扣"丑小鸭是怎样变成天鹅的"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遵循低年级的认知规律,紧抓故事主线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围绕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运用语言,体会情感,品悟童话形象。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通过对包公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2、由包公审案中的动作展开思考,对文章进行补白,进一步感受包公的智谋超众.3、品读个别字词的运用,体会字里行间的内在联系,渗透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习俗,理清文章思路。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3.培养生活热情,关注细节习惯。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借助音乐、画面,再现梅之风格,梅之品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形成期待1.播放MT《V红梅赞》,让学生感受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盛开,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娇艳的形象。2.教师导言: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向来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所以,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写了一首赞美梅花的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板书课题:卜算子·咏梅)3.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一、直接揭题凶残可恶的狼是温顺可爱的小鹿的大敌,人类把狼赶尽杀绝,小鹿变得越来越多,世界是不是就变得更加美好呢芽今天,咱们来读《鹿和狼的故事》,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启发。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眼设计意图演教学伊始,顺着常规思维开门见山——抓住“凶残可恶”、“温顺可爱”设置悬念。以人们“美好的愿望”置疑———“人类把狼赶尽杀绝,小鹿变得越来越多,世界是不是就变得更加美好呢芽”势必深深吸引着学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其阅读故事、了解真相的欲望。二、初读阶段1.了解学生采用的读书方式:同学们,你们打算用什么方式来读… 相似文献
17.
宋红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Z2):92
<正>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讲的三个故事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可以不哭学校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放声大哭。但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他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仍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当众人都哭时,可以允许有人不哭。【感悟】哭是不良情绪的发泄方式,流泪、哭泣是痛苦、悲伤情绪的自然流露,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感 相似文献
18.
【总评】
本课在江苏省教育学会组织的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轻松自然、气氛融洽,教者由浅入深、娓娓道来,学生激情飞扬、妙语连珠,在不知不觉间与生动有趣的文本进行了有感情的深层次对话。教者成功地通过主体的积极参与,使教学活动从抽象走向具体。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
借助资料或注释,了解词的意思: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词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词句,熟读成诵;通过必要的拓展延伸,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初步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学会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3.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懂得详略得当的好处。4.感受游天然动物园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相似文献